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运服务业共生模型的两个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来描述生物学和生态学动力系统的共生模型也可用来研究经济系统相关产业间的共生关系.文章区分了四类航运服务业,建立了航运服务业互惠共生模型,重点研究了模型中的环境容纳量、共生系数这两个关键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各地控制航运服务业集群建设规模、制定差别化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园区作为实现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载体,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概括总结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内涵,制定了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就指标体系运用中的有关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物学的企业生态系统共生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共生是生物体生存的重要方式,对生物习性及其他生命活动都有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对企业生态系统运行中的共生现象进行研究必须以生物共生基本原理为基础。企业生态系统分为对象系统、过程系统与环境系统,过程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十分相似,也要经历共生关系的识别、适应与整合、培育以及产生新能量的过程。而企业生态系统共生运行方式表现为互惠共生、自组织共生和异质共生等特点,其运行模式要经历金字塔式的五个梯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增长受到资源、环境等的约束,遵循生态种群的Logistic增长方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种群的环境容量,但长三角地区种群共生作用是不对称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共生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作用,表现为偏利共生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郭全中 《中州学刊》2023,(9):164-169
互联网治理是互联网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则是互联网发展到较高程度的必然选择。我国已基本建成包括领导管理、正能量传播、内容管控、社会协同、网络法治、技术治网等六个构成要素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但也存在协同性不够、迭代速度慢、政策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共存等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应对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亟须采取协同共生的思路,兼顾发展与监管,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由各个层面的共生系统组成,社会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进步就在于改善人的共生关系.本文从社会共生论的视角探讨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共生规范--道德的共生功能.重点研究道德作为内在约束条件的共生规范,其共生功能的表现形式、特点;道德共生功能的实现条件;在当下中国,发挥道德共生功能的有效载体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5):58-65
工业园区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园区面临迫切的转型升级需要。采用2004—2013年江西省14个国家级工业园区数据,运用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 ,对各工业园区的综合效率及动态变化进行的测量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综合效率更高;产业集聚度和省级发展战略对工业园区的综合效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国家级工业园区对当地的经济增长推动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共生哲学是关于共生的哲学理论,旨在对共生现象进行哲学概括和把握,并从共生视角对哲学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论、发展论等若干重要命题进行审视与阐释。共生哲学的本体是共生关系,关系是实在的,主体间性的本质是共生;共生价值论坚持价值的属性说与关系性的统一,坚持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倡导建立共生的价值观;共生方法论明确了方法的中介性质,提出了共生哲学的关系思维方法、整体论方法与有机论方法;共生实践论主张实践是人的"类"实践,是"现实生活"的实践,是"关系"中的实践,实践具有共生性;共生发展论坚持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当代与后代的统一,主张共生共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共生理念与日本的企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共生理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了许多国家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关注。社会进步,就在于改善人的共生关系;而发展,就是要优化共生关系,力求和谐共生。日本企业经营中的共生理念及其具体实践,不仅为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也为其拥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雄厚的软实力。其中某些经验对于我国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的企业内外关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12):140-146
文化与科技从诞生之时就处于共生状态,文章首先对共生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借鉴共生理论分析了文化与科技发展进程中各历史阶段的共生模式,并确定以共生度作为共生模式的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定了文化与科技两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计算了江苏省1990-2015年文化与科技两共生单元的共生度,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5年期间江苏省文化与科技的共生模式经过寄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向对称互惠共生转变。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快向对称互惠共生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5,(5):68-73
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直被视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而工业园区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产业集群程度不深、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破坏、产城融合步伐缓慢以及管理体制缺乏创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园区经济未来的发展。因此,我国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必须以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生态园区建设为导向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12.
工业园区战略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工业园区尤其是一些综合性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注重对战略环境的研究,战略思路不明确、不连续,导致许多工业园区无法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通过对广州南沙工业园区的开发主体广州XX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战略环境进行实例分析,明确了一种针对工业园区战略环境分析的思路,即运用五力模型、产业价值链、SWOT分析等方法,分析工业园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通过对工业园区战略环境的分析,能够明确开发主体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而为工业园区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都市区多中心共生结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成 《江淮论坛》2010,(4):26-32,103
都市区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与经济体,由不同等级与规模的城市构成,碎化与多中心已成为都市区发展的趋势。多中心间的关系成为都市区研究的主要方向,成为影响都市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多中心理论与区域共生协同关系理论,探讨了都市区多中心共生与协同发展的思路,分析了都市区多中心结构与空间模式,提出了都市区多中心共生的结构模式与多中心共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产业演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企业集聚的内在机理,认为企业的集聚是一个具有自组织特征的过程,企业因为某些资源禀赋而聚集起来形成产业集群。根据其形成机理,将企业集群划分为四种共生形态:亲缘共生态、业缘共生态、地缘共生态及网络共生态,集群就是这样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不断演化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而在这种自动演化的过程中施加适当的外力将会使得企业集群的发展更加迅速和有效。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它遵循生态规律,在环境容量内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广西在区内各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建设已经多年,绩效明显。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在广西最早进行循环经济建设,业已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而且富有成效的建设范式。结合广西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依据循环经济建设理论,广西可通过增强企业节能环保法律意识、完善政策管理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和园区布局、促进科技创新等途径,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确保经济社会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海在资源综合开发、废弃物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有力地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如何发展循环经济问题上仍然存在着种种误区。文章提出现有工业园区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载体,但其发展的模式没有彻底打破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要使之成为推进循环经济理想的载体,就必须进行生态转型,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7.
民族共生发展是指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合作而形成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优化的民族发展模式,其基本出发点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平等互惠合作,根本目的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四种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最终目标是促进民族主体和多民族共同体的同步优化,核心是共存和共赢。作者从形成民族共生发展的微观要素——民族共生责任人手,从共生系统的视角阐释民族共同体内的所有共生民族的四种共生责任,并探讨民族共生责任的运作模式和共生效应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共生发展的现状,结合民族共生发展的形成理路,探讨民族共生发展模式的有效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组织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金融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出现了不和谐,政策性金融机构定位不清,中国农业银行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清,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缺少正面激励的共同环境,农村金融生态失衡。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共生的模型,要从强化共生单元、完善共生模式及加强共生环境建设等方面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和谐共生体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共生网络的区域产业生态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共生网络是产业生态学理论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文章在介绍产业共生网络概念、形成机制、特征的基础上,从产业共生网络与物质减量化和产业共生网络与经济产出增长两方面分析产业共生网络对实现区域产业生态化的路径导向作用,指出构建区域产业共生网络是区域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并对生态产业固共生网络和区域副产品循环共生网络两种具体形态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1879年提出“共生”概念,共生引起了生物学界的普遍关注。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物质组成,所以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也广泛存在于社会系统中。20世纪中叶以来,“共生理论”很快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借用。本文在回顾生物学中共生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如哲学、工业生态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中的应用。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运用共生现象的“普遍性”和“互惠性”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按照共生原理不断推进社会协同进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