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的发展迅速引起了人们交往、存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深刻变革 ,大学生成为这场变革中主体 ,也就是说大学生是从事网络交往活动的主体 ;主体在网络交往中虚拟化 ,成为虚拟主体 ;虚拟主体背后联系着一个现实的大学生 ;虚拟主体的活动必然会对与之相联系的现实大学生产生影响。本文正是针对给思想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是其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从分析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内涵入手,研究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现状,探讨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路径,即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教育等,以期为提高当前大 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并赋予其相应的地位。确立大学生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要真正确立大学生主体地位,高等学校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增强两种意识,实现三个转变,从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等方面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中的学生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研究中,关于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主体与客体问题的争论,实质是如何看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以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中的学生主体为切入点,对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主体的划分类型、确立依据和基本特点逐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中的学生主体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制度化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入手,着重阐述了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制度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制、责权分配机制、活动运行机制、沟通机制、争端解决机制以及绩效评价机制,以期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制度化建设的探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的研究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断凸显,通过全面分析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各介入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并与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两点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现实启示:一是强化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各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二是优化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各主体的分工协作与整体配合。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许多高校健美选项课堂上并不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水平与当前教育目标并不相符。本文主要浅谈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意义、当前教学现状、大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意识的表现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8.
借鉴主体性教育的理论思维,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从主客体关系来把握主体性教育中教育主体的基本内涵,并在分析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主体性特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际和特点,提出了确立和强化大学生党员教育主体地位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政治社会化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对国家政治体系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论证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主体地位,阐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实政治生活中遭遇的一系列困境,同时,分析了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其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们所要面对的现实 ,它将带来三大矛盾 ,要消解这三大矛盾的影响 ,就必须通过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来实现。然而 ,我国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现状还不尽人意 ,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认为 ,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建立“对话”模式 ,培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社会实践 ,提高主体能力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提升大学生的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闲暇活动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暇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大学生生存方式的重要体现.大学校园提供的丰富的闲暇时间,既为大学生调节身心健康和发展自己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也成为主体意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困惑和生存问题.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大学生,其应有的主体意识必须在获得生命发展性意义的校园内外闲暇活动中得以生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所关注的中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教育中, 高校教师为主导,大学生为主体。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大学生是具有时代气息的发展中的 人和高校教育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这一主体的积极性,需要转变旧的传统教育观念。教育 管理少一些“政气”,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一片主动参与和交流的空间,以培养新世纪素质全面 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基于大学生之主体观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针对大学生之主体观念整体孱弱等特点,我们必须坚持原则,端正态度,改进方式,着力引导,培育和强化其主体意识,以适应法治社会的要求和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央16号文件发布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理念应被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贯穿到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系构建中,坚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全球化视域下大学生的道德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是受全球化影响最深刻的社会群体.面对由全球化引发的道德碰撞和道德选择,大学生陷入了道德主体地位缺失、道德标准多元化、网络交往人格异化的道德困境.因此必须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全球伦理、社会主义道德、生命道德、学习道德、网络道德为主要内容.通过延展性道德学习建构全球化时代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实践本性决定了人的主体存在 ,教育实践以主体人的发展为核心 ,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最高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主体间的交往实践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 ,与教育者一样具有主体的角色 ,是交往的一方主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对象应当是大学生,但主体力量应当是大学生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们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够承担起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作用.为此,我们应当从理论武装和实践砥砺两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尊重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对于促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大连市6所高等学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党员存在着主体地位缺失、主体作用发挥不理想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主体素质、民主意识、党组织教育实效性、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高等学校党组织应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锤炼、提高大学生党员的主体素质,同时应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保障大学生党员的民主权利,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作为一种崭新的哲学范式,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将主体间性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关照和回应。文章对于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主体间性的必要性、现实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学生评价体系的主体单一,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分析我国高校学生评价的现状,探讨改革学生评价,引导大学生建立自我评价体系,还大学生评价主体地位,使学生评价主体多元化,让评价从外部转化到内在,从形式转向实质,从被动转向主动。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