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中国女性研究领域,女性群体形象一直是东西方学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一些较有分量的研究专著和期刊论文.文章试图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的英文研究成果加以评介,并与大陆女性研究进行比较,以期从女性群体形象的角度探讨西方中国女性研究的特点及其与大陆女性研究在理论立足点、学者性别构成、选题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李达的女性理论构成其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他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研究凸显了社会学的规范意义和改造现存社会之功能。李达自觉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运用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客观地分析了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现存处境,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揭示这一历史及现实的不合理性,既要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合法性作辩护,也希冀探寻这一运动的可能途径。而且,李达的女性理论不局限于一般地考察女性问题和女性解放运动,而且突出地关注中国的女性问题和女性解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典范。  相似文献   

3.
李达的女性理论构成其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他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研究凸显了社会学的规范意义和改造现存社会之功能。李达自觉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运用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客观地分析了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现存处境,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揭示这一历史及现实的不合理性,既要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合法性作辩护,也希冀探寻这一运动的可能途径。而且,李达的女性理论不局限于一般地考察女性问题和女性解放运动,而且突出地关注中国的女性问题和女性解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典范。  相似文献   

4.
产生于中国本土的 ,借鉴、吸收了多种先进性别文化理论的女性思想者是当代中国女性中一个独特的群体 ,她们中已经出现了多元、开放、动态、发展的理论批评格局。“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不纯粹是个“学术概念界定”的问题 ,它的“涵义”要更宽阔、更深远。  相似文献   

5.
日本女性文学源远流长,是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以来,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洗礼下,日本女性文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日本女性文学的译介与研究。梳理分析近现代日本女性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丰富完善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与实践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与国外女子学院和女性研究中心进行友好交流,加强联系,增进了解,相互学习,与国外学者共同探讨跨国际研究项目,并且将中国的女性教育与女性学研究信息带到国外,让世界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女性,了解中国的女性教育。更好地借鉴利用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手段,吸收国外成功经验。1998年3月31日至4月20日,以回春茹、安树芬为首的中华女子学院女性高等教育代表团一行4人,访问了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美国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洛杉矶和旧金山共七个城市。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民俗相生相伴,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发展有着内在联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女性民俗作为文学启蒙的一个触手,其发展也经历了民俗与启蒙的互动、民俗与政治的博弈、民俗与风情的融合等阶段。女性民俗的文学嬗变,其背后体现出时代作用于文学的复杂因素,研究其文学发展脉络对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也开启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新的批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从新时期初年的摸索到世纪末的开放性格局,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过程。在回顾20世纪末女性文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做出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表现在目前的研究格局不仅仅局限于当代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创作评论上,还在纵向上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回溯,横向上向海外华文女性文学推移;同时女性文学理论水平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代文化女性是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社会变革密切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女性近代化的提倡者、推动者。虽然她们只占广大女性群体的极少数,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活动、宣传表率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教育的发展,及女性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婚姻移民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国女性婚姻移民研究的背景与特点;然后对中国女性婚姻移民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女性婚姻移民迁移的态势、原因、婚姻迁移女性的特征以及婚姻迁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女性婚姻移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应加强研究的领域进行了讨论,提出应从社会融合的视角和社会网络的层面对迁入地是大城市的女性婚姻移民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来,中国女性文艺形象塑造与女性关怀在时代发展的主题下,经历了一个不断转变与深入的过程:在社会解放、婚姻家庭、女性自身需求等不同层面展开;从女性社会角色承担、自我身份认同及生理本能彰显等不同维度深入女性真切的现实关怀,这是一段在矛盾、困惑与不断质疑中走向深化与完善的女性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以古今贯通的视野 ,从民众的观念系统来研究女性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在中国历史上 ,上层文化和中下层文化表现出来的女性观往往有截然不同之处 ,而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几乎没有女性的话语 ,因此换一种眼光 ,研究民俗文化视野中的女性很有必要。本文从生命起源领悟女性的纯真本质 ,从历史发展思考女性地位的起伏 ,从日常生活描述女性的生存状态 ,从自我意识探索女性的发展前景 ,多方面地 ,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在民俗文化视域中女性研究的特色和优势。特别呼吁当今女性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认识自我 ,发现真我 ,以积极的姿态去传承、享用、创建女性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就业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就业状况的相对变化作纵向考察与分析,旨在透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为促进女性平等就业寻求良策。研究发现,转型期,女性就业率下降的同时就业领域扩大,职业结构优化,这一变化形成了女性群体不同方向的社会流动,一部分城乡女性实现了向上的职业流动,而另一部分则因就业难等被边缘化。同时,转型期的就业困难对20~44岁城镇女性的影响更严重,农村女性的发展机会明显不足。据此,在促进公平就业中,社会不仅应关注女大学生就业,还应充分注意生育期女性和子女年幼女性的就业以及农村女性的平等就业机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使人们以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化进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奠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拓展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突出了女性文学的新视阈与新风貌,对女性意识和女性文本的独特关注,也促进了中国女性写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女性主义"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女性写作理论,它唤醒了中国女作家的女性意识,并将中国的女性写作带入一个新的视域。中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大胆地吸纳了这一理论,并以自身的文本创作对此进行着中国式的实验,为传统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智性与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明代闺秀词人书写了其在男性世界中为人女、为人妻以及为人母等不同身份的多元情感体验,表现了明前词中所不曾有的真正的女性情思与女性美感特质。同时,也从理论上提出"诗故非大丈夫事"这一新的观点来肯定女性的写作权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书写"。他们的出现,改变了明前女性词主题单一、性别色彩不够鲜明的局面,把女性词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女性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女性话语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贤妻良母主义、消费主义等几种话语逆转。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迁对女性话语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中国当代的文学艺术也积极参与了女性身份的话语制造。对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女性角色应该葆有一份应有的性别觉醒。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虽然只是商代后期的占卜文字(后来又包括西周甲骨文),但它却如同一部不藏善不隐恶的信史,记载了华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政治、哲学、经济、宗教等等。其中也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中国古代女性的辉煌和喜悦、厄运与悲苦,使人能从中看到中国古代女性的音容笑貌,也能听到她们的低沉呻吟。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一生都十分关怀中国女性的解放以及前途道路问题,他的这一思想在《故事新编》中也有明显的体现。鲁迅重塑了历史中的女性形象,寄予了他对母亲、妻子、少女这三类人物的赞扬与批评。鲁迅塑造了他心目中的中国女性的形象,也指出了中国女性应该消除自身存在的某些劣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