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道德、公民道德与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以及个体的品行和素养.道德既具有维护社会经济生产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的功能,又具有提升人的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以原则、规则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现象;用善恶标准评价人们道德活动现象;形成并影响人们道德思想、道德观点、道德心理和理论体系等道德意识现象.在道德规范现象、道德活动现象和道德意识现象中,道德突出表现为规范价值,其功能在于调节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不但是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正是由于它的性质所决定,很久以来,人们把道德划归结为精神范畴,把道德当作一种精神产品和精神力量,认为道德只……  相似文献   

3.
道德在实践中表现为人们“应当怎样做”,它属于“自律”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道德不仅仅存在于人们的一般社会交往活动中,也存在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因此,实践要求道德理论必须深人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内容较为广泛的研究。一、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道德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不仅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还要以道德的形式加以规范。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们的经济活动行为,对于道德理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源於什么?这是个早已解决而又似乎并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说它早已解决了,是因为: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无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社会存在,当然是它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来源和起点。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说它并完全解决,是因为:人们还不能满足于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知道:究竟是经济基础的什么机制直接引发出道德问题来的?这不是同道德的本原或根源相对立的问题,而是同一个问题的更深层次。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属于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探讨它,决不是用来同道德源于经济基础和人们的社会存在这个根本结论相对立,而是要把这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产力作为一种客观的既得力量,是“人们实践能力的结果”,人们从事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满足主体的特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推动下,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它就必然会以强大的力量、稳定的倾向促使社会道德按照经济关系的要求(实质上  相似文献   

6.
王溢涵 《理论界》2001,(6):63-63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它对社会的人文、伦理和道德方面提出了挑战。 发生于网络中的恋与爱即“网恋”,是网络的附带产品,也是网络观念与人们的传统认识最相矛盾,最相冲突的地方。它打破了人们在人伦和道德上的固有想法,通过网络发生了大多的“忘年恋”,“伯拉图恋(即精神恋爱)”,而这些都是很难被现实社会所接受的。先不论这种发生在网络上的爱情是真情实感,还是逢场作戏般的随性而已,它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有人因网恋而疏忽家庭,懈怠工作;有人因网恋荒废学…  相似文献   

7.
“礼”作为一种伦理制度,自周朝伊始,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对人们的道德与行为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有“礼之始”之称的冠礼在古代中国的众多礼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冠礼以其繁杂的仪式为载体,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礼仪活动强化道德,成为当时社会成人时重要的活动.冠礼所蕴涵的道德精神,对当下中国文化的研究及道德建设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除了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远古社会之外,规范和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准则系统主要有两类:一为法律,一为道德。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在现实生活中由法律来规范和调节的生活面正在逐步扩大,但法律无论如何不可能完全取代道德的社会功能,道德作为一种内在律法始终是必需的。这种必需不仅体现在一般社会生活领域,而且也包括政治领域。因此,政治道德也就成为政治学中有价值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概念的界定是首先必须做的,这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按照最一般的解释,政治道德就是人们在政治领域从事政治活动时…  相似文献   

9.
人类德性的结构及其存在图式是伦理思想史上一个未予充分探究的基础性问题。“德性”同“道德”、“人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德性”是“道德”及“人性”内部构成中的一部分 ,包括人们面对社会外在规范加以个体道德价值选择与修养的各种或然状态 ,其本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效能状态中所体现的处理人际 (或自我 )利益关系的或善或恶或中的倾向性。由于人类的德性倾向限制在“善性、恶性、中性”三者之中 ,因而 ,德性的整体结构也就是由这三者所组成。在人类生活实践中 ,德性结构的具体存在可以大致分为五种图式  相似文献   

10.
超越政治学——对民主的经济、道德和认知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民主的内在价值, 是为了揭示人们追求民主的合理性。民主不单纯是如何安排公共权力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它与人们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生存状态息息相关。民主精神的经济价值, 一是蕴涵着经济合理性; 二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民主制度一是要为经济活动提供保障;二是要合理地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民主的道德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 并尊敬他人为人”。民主的认知价值在于, 为人的认知活动提供内在支持、有效方法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取向,是我们今天谈论道德建设诸问题的最主要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由于社会生活,尤其是物质经济生活方面的深刻变异,我们在道德方面正面临着对观念意识和操作方式进行调整更新的重要关口,其必要性和意义堪与“五四”反对封建旧道德的历史嬗变相提并论,但又有某种本质上的不同。这种不同在于,它不是摧枯拉朽后的重建,而是立足于深刻变化了的现实,关注市场经济经由经济生活对人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广泛影响和渗透,挖掘和重新评价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可能产生的现代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观念性…  相似文献   

12.
笔者试图在此从精神文化背景上探讨信仰对道德规范建构的重要性,以期说明只有跟一定信仰相融合的道德才是真正强有力的道德。一道德一开始就是作为功能性的精神现象与人类相伴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调节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挥着维持或改变社会生活秩序的功能。但从迄今为止有文字的历史来看,道德在人类精神文化系统中远不及于宗教和政治那样具有显著的独立位格。它总是依附于一定的信仰体系或政治思想体系而存在和延续的,其功能是通过它为一定主体服务而得到认同和强化的。道德的宗教化和道德的政治化表明道…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人类社会活动现象和意识现象,是“人们用来调节人对人的关系的简单原则”。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们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道德,也有其特殊的历史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决定了道德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特殊作用和功能。这种作用和功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与道德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发展观把社会的发展看成是纯粹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等各个方面综合协调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们只对人类的物质生产而不对人类的精神生产进行经济学的研究,人们只追求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而不追求非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社会发展道德代价的出现正是这种社会发展观的产物,是社会道德发展上缺乏经济观念的伴随物。社会发展到当代,人们日益认识到发展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道德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改变“牺牲品”的地位,必须在自身的建设中同物质的生产一样,引入经济观念,从而使自身…  相似文献   

15.
道德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是否满足主体(人或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是否同主体相一致、为主体服务的一种关系状态。它具有鲜明的属人性、主体性,体现着主体自身的尺度。道德价值的内涵十分复杂,既包括手段价值,也包括目的价值。道德不仅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承担着规范、约束、塑造和引导社会、人生之重任,而且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度量衡",表征着一个社会、一个人的发展水平和程度。道德具有实践品格,道德价值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成的。道德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服务"功能,使二者实现和谐和统一;特别是如何成人成己,创造性地提升自我,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经营活动中,是不是存在着道德问题;在社会主义经营活动中,应讲什么样的道德,以及如何讲道德,对此,本文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一所谓道德,是指人们为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道德范例的感染,使社会成员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来指导、约束和评价人们各种行为的。所谓经营,是人们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从事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有几十万个工业企业,上百万个商业企业,上千万个生产队,它们在进行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从事着经营,这就要同国家,同其它单位,同广大群众发生着密切的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和道德的分化所谓“经济分化”,指的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进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或基本特征。现代文比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原始文化或经济形态,只有最基本的专一化和劳动分工,交换不发达。作为“生存经济”,这种经济活动是与传统的道德、风俗及行为模式浑然一体的,即与家庭、政治、宗教和军事等功能结合在一起,使共同体成员具有强烈的共同命运感和互相帮助的精神,而对于经济财富的产生和“资本”,则有一种制度化的强制交出机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杨一芹 《中州学刊》2002,(4):198-200
入世后 ,我们要科学地认识各国道德精神的差异 ,尽快构建起符合WTO规则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全新的道德内涵 ,构建一种既同经济利益相联系 ,又超越经济利益的 ,追求事业理想、追求事业目标的道德精神。要培养一种以推动经济建设为己任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府行政的道德精神 ,以及社会和民族的道德要素 ,使以道德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成为市场经济中非经济因素的推动力 ,这对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施耐庵等在创作《水浒传》中,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作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指导思想的,往往与宋代理学家所宣扬的儒教纲常相抵触。对此一点,过去研究者似注意不够。这里试作些分析,请方家指正。一所谓“伦理”,是一种道德意识,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以条理、规范,使人们的思想、言行符合一定的道理,遵守一定的准则。所谓伦理思想,就是关于人伦道德的观点和主张。伦理思想的产生、形成和演变,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土壤。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伦理思想是关系到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圣精神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参量,它曾与王权主义相辅相成,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发挥着舆论导向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圣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规范层次,圣精神传统对建构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具有很强的参照意义和评价功能;一是心理层次,圣精神传统对现代人的价值走向,特别是精神信仰的选择,具有深刻的示范及引导作用。圣精神传统的主要遗留———“崇拜心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屡有反映和表现。总结、分析圣文化传统,探讨它与现代文化热点的渊源及文化关联,对我们理解传统和解释现实问题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