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现阶段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派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派系是通过特定关系联结起来的 ,具有共同利益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它具有独立性、利益性、自愿性、易变性等主要特点 ,是一种有别于宗族等传统农村组织的特殊功能组织。派系在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如下主要功能 :1 .利益的表达和保护 ;2 .公共参与的动员和组织 ;3.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派系组织在当今中国农村凸现是农村调控模式转换的产物 ,农村社会成员分化的表现 ,农村组织重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环境中,除了普遍存在由学校组织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组建的各种正式的学生团体外,还大量存在非正式的学生团体,即自然形成的人群组合。这些非正式的团体多数存在于正式团体内部,也有跨班、跨年级、甚至跨校的。非正式团体虽然没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但其社会心理因素往往对学生的成长、对班集体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它的作用甚至超过正式团体。因此,对于非正式学生团体的存在和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不可等闲视之,应深入研究这一现象的客观规律性,并正确地进行引导。一、非正式学生团体的成因学校各种正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农村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派系和派系竞争日益成为嵌入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构成当下中国乡村治理的隐秘机制。派系是农村社会成员通过特定关系联结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派系具有派系利益的表达与保护、公共参与的动员与组织、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等重要功能。派系和派系竞争促使当下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建构起一种以派系为核心,主要按利益关系的大小和紧密程度向外扩展的新型差序格局,村庄公共权力基于派系关系进行配置,村民自治的运作发生了多方面的形变。  相似文献   

4.
组织公平是组织行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国内组织公平的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一重难以言说的灰幕,正是这一存在使组织成员难以对公平感予以准确概括,使组织公平实证研究无法通过西方的量表得到完整表达.本文认为除东西方文化差异之外,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非正式组织一方面在正常组织内部制造不同利益群体形成不公平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组织内的不公平又促使非正式组织形成.普通组织成员身处其中,在双重目标和价值间获得一种组织公平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5.
一、权力的经济性质与经济学意义 1、权力的经济性质。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里的利益主要是物质利益,或称为经济利益。没有这些利益和利益关系,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而当与一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利益、利益关系出现对立和冲突时,权力作为维护一定的生产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存在也就出现了。最初的权力来自于习惯,而当利益、利益关系出现尖锐对立时,法的权力就出现了,这是依靠国家暴力来维护的权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社会发展的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的规则概括起来,设法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又称团体或集团 ,是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并相互依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群集合。现代管理面向的主要是群体 ,群体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组织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体 ,群体就是构成人体的各类系统 ,而个人则是最基本的细胞。研究群体理论 ,将群体理论运用于高校管理实践 ,对高校群体特别是非正式群体进行分析 ,甄别其优劣 ,利用非正式群体常见的心理与行为规范 ,提高对非正式群体行为的控制与预测水平 ,防止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对高校的影响 ,无疑对高校组织目标及功能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一、非正式群体的内涵最早将群…  相似文献   

7.
组织的正式化限度与非正式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效率机制驱动组织的正式化发展,但由于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存在,组织的正式化必然存在限度.非正式组织伴随正式组织产生,而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又制约了组织的正式化发展,影响了实际的正武化程度.组织的正式化存在限度,从组织层面看,是组织社会性的特点决定的;从个人层面看,是组织成员具有双重人格决定的.人本管理正是寻找正式化与非正式组织的平衡,通过对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来把握组织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群体,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在当代大学中,除了有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等各种正式群体外,还有大量的非正式群体。它一般由二人以上、多达十几人、几十人的大学生组成,联结这个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纽带,除了情感外,还有志趣追求的一致性、心理需要、现实需要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实践证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诸方面的发展趋势,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注意分析、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这一社会现象,深入研究它的内部结构及其外部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公立医院作为社会组织成员,存在于社会并依赖社会而发展.公立医院既然是一种社会存在,它就必须自觉地使自己的存在与社会相适应,使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在维护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去追求经济利益,并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在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在兼顾经济、社会双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转型期公共组织发展的复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不难看出,转型期社会的分化、社会阶层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的形成所导致的社会冲突和矛盾激化,是我国社会公共组织发展复杂性的重要根源;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公共组织系统是由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利益点交织而成,公共组织系统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交易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组织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一、利益小群体在微观组织中的表现 利益小群体作为一个社会学范畴,是指建立在初级人际关系之上的人数不多、规模有限的组织成员,为获取一定的社会性资源(诸如权力、经济、荣誉等利益)而结成的具有特殊主义行为的社会群体。利益小群体与利益群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社会现象,这表现在:(1)利益小群体是实体群体,具有实在的成员互动。它以初级人际关系和单位(组织)边界的相对封闭性作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而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利益群体则是统计群体,群体成员之间不具有面对面的互动关系,也不一定以初级或次级人际关系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只是他们在全社会  相似文献   

12.
从抗日战争看爱国主义的全民性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表现的爱国主义具有全民性本质,这一时期不存在某某阶级的爱国主义。至于抗战中代表不同阶级的政党、团体对抗日所持态度、政策的差异,这不说明他们的爱国主义有阶级的差别,而是说明他们在处理民族国家利益和党派利益关系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由公及私:中国组织资源流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私问题是中国组织运行中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是研究一种属于组织的各类资源在组织制度或结构上如何可能流向组织之外。本文指出不同类型的组织资源在中国组织中存在着被合理地非正式移动的倾向,其原因是中国社会组织在深层结构上由两种不相容的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叠。其行为方式是依赖于组织的个体成员可以以自我为中心尽可能地移动组织资源,出现所谓“穷庙富和尚现象”。这种现象使组织成员的有效行为同组织的有效行为发生了分离,它意味着依赖组织而生存的个体只为自己效力,而只有依赖于个体才能存在的组织却又难以靠他们来增强集体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从清末商会的诞生看资产阶级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阶级应该是一个社会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员不仅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相同的地位,具有共同的利益,而且彼此之间必须存在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成为协调行动的一股社会政治力量.孤立的状态是不可能形成一个阶级的,马克思在分析法国中世纪的小农时就曾指出:"由于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任何的共同关系,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织,所以他们就没有形成一个阶级."不难看出,一个阶级的形成有赖于其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和组织程度的提高,这也是考察资产阶级是否形成的一个重要依据.因为自发分散的资产阶级分子,只有组织程度有所增强,通过某种枢纽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7,(1):54-65
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产权契约具有不完全性特征:成员财产产权的界定不完全且权能缺失,公共财产产权的模糊性导致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合作社联合社进行产权安排实质上是内部成员之间缔结组织契约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攫取联合社产生的组织剩余(“准租金”),从而导致成员合作社在产权安排过程中产生利益博弈,而联合社成员的要素资源禀赋将对博弈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式组织中存在着各种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与互动既影响了组织的正常运转,又影响了员工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当员工职责发生一定变化时,非正式组织也会相应产生变化.了解这种变化将对组织的决策有相当的帮助作用,能够帮助正式组织如何维持或调整员工闻人际关系的动态平衡.文章通过某部门内历时三个月的准实验研究,对职责变化后非正式群体的变化进行探讨,通过前后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职责变化是如何影响组织内非正式群体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尽管其性能、目的各异,但都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组织系统,都有一定的机构,一定的法规(章程),并且由一定的人才组成.离开这三者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要使导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研究掌握作为社会系统的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是一个系统,机构、法规、人才,可以看作是社会组织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要素).按照辩证唯物论和系统分析方法,我们要研究这三个子系统,就必须将其放在该社会组织系统的功能、目的的指导下去认识;当我们建立、健全这三个子系统时,必须使之服从该社会组织系统的总目的和功能,并为其服务,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认识和掌握三者互相协调的关系上.据此,本文试图结合当前一些现象,探讨社会组织系统中机构、法规、人才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对公平分配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公平分配的社会前提和基本原则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根据公平的原则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便成为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但是,由于公平分配必须以社会平等为基础和前提,因而没有所有社会成员和各社会团体在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义务方面的平等,就不可能有社会范围的公平分配。从理论上说,社会平等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指所有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都具有同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具有在同一起点上并按照同一规则追求各自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权利和机会。凡是在这种社会平等的基础上,由各人和各社会团体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所导致的任何结果,就都具有公平或分配公平的意义。作为社会平等中的各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在生存和发展,以及追求各自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机会的平等,  相似文献   

19.
有组织犯罪作为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内涵应做如此界定:有组织犯罪是指三人以上基于共同犯罪目的而组成的、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犯罪组织,为追求宏观、长远和不确定性目标而多次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共同犯罪的形式。基于有组织犯罪的特性,在认定犯罪组织成员的刑事责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二,加强对积极参加者的罪数形态的认定;三,加强对脱离或事后加入犯罪组织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认定;四加强对免责情形的认定。在完善刑事立法的同时,应注重发挥刑事政策对刑法的导向和调节功能,以便加大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反洋教斗争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但认真分析,相当一部分教案中农民反教并非如此。他们只是从狭隘的现实经济利益、传统习惯出发,希望将洋教士赶出本乡本土便万事大吉。近代农民的爱国主义有一个觉醒过程。排外主义不是爱国主义。只有当农民自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产生危机意识,将反教斗争和保卫国家或保卫清王朝联系在一起时,才表明他们的反教行动具有爱国主义的性质。以往对教会势力的研究只注意到西方洋教士,而忽视了大批入教的中国农民,特别是其中的地痞流氓恶势力。引起教案冲突的人员除少数为恶的洋教士外,相当一部分为恶的主体是入教的中国人。故教案冲突除跟洋教士的矛盾外,还有入教与未入教的中国农民内部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传统内乱、斗争在近代的特殊继续。是中国乡村社会封闭、落后以及历史上充满斗争的特点所决定的。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既要发扬本民族优良传统,也要注意反省解剖民族落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