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实践性课题。为此本刊继2009年第三期之后,再约请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实践性课题。为此本刊继2009年第三期之后,再约请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实践性课题。为此本刊继2009年第三期之后,再约请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实践性课题。为此本刊继2009年第三期之后,再约请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将生态美学引入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生态美学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生态美学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应用方法,确定生态美学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原则,并探讨其动态和静态应用方法,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美学是针对世界性的城市化快速发展而提出的,特别是当前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城市生态环境亦面临严峻的考验。文章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角度探讨了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美学,并阐释了环境与生态审美观对于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以期对我国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将花园作为自然与城市之间的符号,对花园、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哲学分析,其实质是将美学理论与当前城市与环境的现实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以自然美学、城市美学和环境美学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三种不同文化中城市的实地考察,凸显了当前环境美学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病态的城市降低城市人的幸福指数,并易成为城市人恐惧的对象。城市噪音是造成城市恐惧的因素之一。它破坏城市人协调的肉身感知系统,造成城市人肉身环境的恶化,从而使城市人因烦燥分神而走向反和谐。现实中,城市因为"重眼损耳"、忽视声环境的优化并于无形中对人进行"环境分割",造成人和谐感官的变形。从环境美学的视角来看,控制与化解城市噪音是打造宜居、乐居城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环境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美学前沿思潮,是结合环境学与美学的跨学科研究.从理论内涵来看,环境美学的基本观念同"美丽中国"的观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将环境美学纳入"美学基础"课程建设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美学基础"课程的金课,让环境美学思想深植人心,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持续不断改革创新,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付诸实践、服务地方,密切结合地方文化与城市建设.此外,还应当采用过程性多元化的考核制度,综合考量教学督导、同行专家与学生的评教意见,着力打造符合"两性一度"要求的高质量课程.  相似文献   

10.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环境美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反思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发现其突出问题有三:城市规模过于庞大,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城市生活质量下降。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城市建设要突出"生活"主题,重视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将"乐居"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最高层面。其二是突破"围城"模式,将大城市化分为若干个生活功能齐全的小城镇,以星罗棋布的城市规划模式取代众星拱月的城市规划模式。其三是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在环境美学的指导下,实现城市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将城市建成具有个性魅力的美好温馨的家。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中,对景观的审美感知和判断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文化的美感。文章研究各历史阶段社会自身独特的审美方式,认为这与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心理定式及世界观相呼应。既然环境是文化的,任何关于环境美学的讨论同时也必然是所称作的城市独特景观文化美学价值的讨论。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颠覆和离弃传统美学的同时体现新价值观主导下的审美,在语言形式和建构的层面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营养,同时当代艺术的介入又增加了其丰富性,当代景观美学的最大转变源于价值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对广场文化美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场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为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历史现象。广场文化美学以广场文化为研究对象,随着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广场文化成为城市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场文化美学的探讨,旨在指导广场文化的健康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种新维度,为美学与艺术带来新的视域,产生了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生态音乐、生态舞蹈、生态美术。而环境是一种审美对象,环境美学的本体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城市景观。这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本质区别。而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另一个区别是其人文性。环境美学以生态性为基础,而生态美学要通过景观来表现其生态观,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论 艺术哲学、自然美学或环境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已经成为今天美学的三个主要的分支领域。美学领域出现的这三种突出的理论,与当前人们面临的主要审美困惑有关。标新立异的艺术实验,导致人们无法确定究竟什么是艺术,于是有帮助解决这方面困惑的艺术哲学的兴起。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旅游休闲的发达,导致人们思考如何评价自然的审美价值问题,于是有了自然美学或环境美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15.
环境美学强调环境建设要重视生态的维度,以实现文明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统一。环境美是"生态文明"在环境上的体现。环境美学不只是环境美化学,还是环境保护学,它为环境保护提供美学理念和新的高度。没有人文精神包括美学观念作指导的环境保护并不是真正的保护,有时会造成对环境的另一种意义的破坏。环境美学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最高的美学追求。这和谐包括诸多利益的平衡,正是这种平衡从根本上保证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环境美学将"乐居"视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注重生活环境的软件建设。营造"乐居"的环境,让人们生活更幸福。这就是环境美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诗性文化根源于农业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农业田园生活的诗意追求。从环境美学角度看,增强农村和城市环境的田园性,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而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构农业生态文明,就是广泛建设诗意乡村的核心基础。  相似文献   

17.
视环境美学为"应用门类美学"是对环境美学的最大误读。这一界定误解了环境美学所说"环境",也误解了环境美学家所说的"应用美学"。环境美学所说的"环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在我们之"外"的环境,而是我们始终置身于其"中"的环境;并非二元论意义上的环境,而是整体论意义上的环境。环境美学所说的应用美学,并非既定美学理论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而是美学应转换其学术品格意义上的应用。环境美学不仅仅是从美学的角度观照环境问题,而且更是从环境的角度来反思美学。  相似文献   

18.
自然环境、农业环境与城市环境是环境美学研究的三种主要的人类生存环境。自然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农业生产是对自然的摹仿,因此,农业环境是准人工的自然环境;城市则是完全的人工环境。在城市,自然被排挤出去或只是作有限的点缀。后工业社会诞生的园林城市则是人工与自然相统一的环境。尽管园林城市也属于城市类型,但它实现了环境的自然性与人工性的和谐以及人性内在结构中自然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因而是适宜人类居住的理想生存环境。园林化是人工环境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被认为是对自18世纪以来“无利害的静观”这一美学原则的彻底颠覆。他通过对环境的重新界定,强调人与环境的包容和贯通的“参与性”,建构了一种迥异于传统二元论的全新的环境观。藉此。它的美学成为反传统主客二分及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范本被学者大势颂扬着。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所谓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环境美学理论,是一种由更为隐蔽的“人类中心主义”幽灵所主宰下制造出的一种美丽幻象。他对城市景观的理想建构说明他的环境美学的人类中心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陈望衡教授在出版《环境美学》专著之后,继续着环境美学的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生态文明与生态审美;环境审美的主题和环境审美的方式;审美主导与城乡建设。陈望衡教授的环境美学已经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一体系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对中国的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事业已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