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30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批示中强调,希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维护世界和平。1中国传统文明与世界文明通过"融新"之道,将创造人类社会多元文明的新秩序。2014年是中国比较文明学研究结出硕果之年,《比较文明学》(五卷本)出版,这是一部150万字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明学属于应用文明学范畴。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迫切呼唤加强城市文明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城市文明学的理论体系,审视城市文明的内在本质,统观城市文明的历史演进,超越城市文明的重重困境,评判城市文明的人性价值,指导城市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文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并做出了重大决定。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和建设标志着社会文明建设已进入全方位实施的新阶段。社会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四者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现今探讨社会文明的内涵、特征;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辩证关系;社会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是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国内神话学研究的一次专家座谈会实录.河南省的学者专家围绕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关于"中原话有熊"的文明探源报告,就神话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如何参与中华文明探源课题研究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具有前沿探索性的诸多新观点和人文研究创新思路.如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学科定位与方法视野大拓展,神话研究如何重构失落的历史,凸显民族文化精神,四重证据法的应用推广,以及如何建构跨学科的人文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全面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它由社会全面转型达到.包括哲学世界观转型、社会政治转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以及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模式转型、文学艺术和伦理道德等社会观念转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人类世界史的一个根本性变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社会全面转型的进程,率先走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道路.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学是一种具有生态维度的新审美观,是生态文明的产物,且生态美学学科的发展将有利于实现人类用“整体观”视野看待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利于促进人类“诗意栖居”的生存观、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和“生生之关”的文化进步观的实现,生态美学的生态文明意义莫过于此。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文明观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这一课题的基本思路包括循序渐进的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的内涵及特质;第二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第四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与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传媒是社会环境的守望者,是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和传播者.关注生态环境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给传媒提出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转型中的回族学走向及其研究重点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门学科、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 ,它势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工程的全面实施 ,已将回族学应用研究推到了学科的前沿 ,并成为新世纪转型中回族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进一步完善回族学基本理论体系 ,培养回族学学科带头人来带动学科水平的提高 ,尽快组建国内回族学研究中心和收、藏、用三位一体的回族图书文献网络中心 ,是当前回族学研究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背景下对新工科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开展系统生态美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相关教学实践和研究相对缺乏。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文章结合该专业学科特色和培养目标,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了生态美育探索性教学,并调研了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室内互动教学—室外实践教学”的三阶段式生态美育教学模式,可为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生态美育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文明研究到生态文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明史上,生态文明思想源远流长.1990年代以来,生态文明研究在中国经历了由起步到加速、由初兴到繁盛的过程.鉴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社会需要,生态文明研究已经具备了走上学科化轨道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渊源与核心去探讨中国文化的"大传统"问题。首先从中国文明起源特性及影响,即从生产工具、血缘与地缘关系、城市的出现与功能等三方面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特点,及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化特点:表现为最浓厚的"信仰—仪式"统一体和稳定共同体特色,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而西方文明的发生是突破性的,社会科学里面那些从西方经验而来的一般法则不能有普遍的应用性。针对此,文章进一步论述了目前的中国考古学和神话学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来做相关研究。如何尽量回到上古文化语境去阐释出土器物,回归中国文化大传统———这成为中国考古学与神话学势必结合的理论根基和整合视野所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环境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加快海西建设离不开社会环境文明这一必要条件。探究分析海西社会环境文明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这对构建和谐海西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源危机业已成为全球和中国社会本身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建立生态文明不仅是应对全球性资源危机的一剂良方,也是中国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资源危机作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当今中国社会应通过技术创新、加大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建立更完整的法规体系和增强国人意识等方法努力把生态文明发展成为更成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全社会广泛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热门话题中,由叶峻、李梁美两位教授撰写的《社会生态学与生态文明论》一书(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4月出版),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它迸发出诸多新的论述和新的思想,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新力著。该书同此前出版的《社会生态学与协同发展论》(叶峻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是内容密切关联的姊妹篇,是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领域两项耀眼的成果。《社会生态学与生态文明论》展示了两个全新的学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学学科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了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模式.对学科定义、基本范畴、学科基本构成与比较文明史作出了新的界定;划分了不同于西方学者传统观念的八大文明体系:对比较明史的历史形态方面,提出了以"陶泥时代"为第三种文明形态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缺乏衔接与过渡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学者所提出的"四大文化复兴"观念,更是一种学科理论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总结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的经验,梳理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的成果,进而构建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评估指标及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已经具有了充分的条件,也是势在必行的。根据国家教育部学科评估的原则,基于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关注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科特有的"知识的行动化和行动的知识化"的特质以及跨学科、多学科、跨领域的学科特征和本土特征,笔者建立了包含8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88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妇女/社会性别学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对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科进行了评估,得出了相关的结论,认为就总体而言,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已走过了"前学科"阶段,在较大程度上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的学科,并在学科之林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扩大和理论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和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应运而生.适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黄永林、肖远平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程》近期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教程在努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科、深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理论、大力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实践、积极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方法等方面形成特色,成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之路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明是社会和谐的表现和直接结果.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组成社会整体文明系统.社会文明的基本内涵包括社会关系文明、社会行为文明、社会制度文明、社会结构文明等.建设社会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社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上海学”能成为一门学科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也有的在能与不能之间徘徊,思索。可见,这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对象学的角度来探探“上海学”的虚实,看看它是否能成为一门学科。随着科学学的发展,科学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格局。科学学是研究科学发展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的学问。具体来说,它研究的基本课题是:确定科学研究对象的准则,探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科学概念、术语、范畴体系的建立,描述科学的历史发展,论证科学系统,揭示科学规律和原则,阐明科学的功能和应用等。于是科学学也就逐渐脉生出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如对象学、方法学、术语学、历史编纂学、系统学、规律学、实践学等。对象学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