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诗经》作为先秦的重要文献,其中包含着很多与当时生活相关的处所词。若对《诗经》中的处所词进行详细统计与分类,把《诗经》中的处所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分,可形成对《诗经》中所处词较为详尽的描写。在归类的基础上对《诗经》中处所词的构成进行分析,包括连绵词、名词词头+名词、方位词+名词和形容词+名词,进而对其句法功能与介词搭配归纳,《诗经》中的处所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中心语和状语,搭配的介词比较常见的有"于""自""在"。  相似文献   

2.
《诗经》里有大量篇章描写到马这一意象,形形色色的马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马是征战狩猎的坐骑,马及马所拉之车成了征战的主力,战争的成败得失都与马有着密切的关系;狩猎不仅是人类早期谋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已渗入了娱乐和军事训练的成分.马是传情达意的媒介,马的功用不仅能为传递情爱服务,诗人还借车马烟尘而深刻地反映了动荡昏暗的社会现实及忧国忧民的真实情怀.马是财富势力的象征,《诗经》时代常以车与马的数量来衡量国力之强弱和兴衰;马匹车辆还经常被作为赐赠用品以奖励有功之臣,这既是赏以财富,又是赐以极高的荣誉.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因而宝鸡与《诗经》具有必然关系。《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和祭祖诗有10余篇与宝鸡地区相关;与周公、召公有关的《大雅.卷阿》、《召南.甘棠》在今周原有文化遗迹留存;《诗经.秦风》里的许多篇章或诞生于宝鸡,或与秦人早期在宝鸡地区活动有关;另外,先秦时诵读《诗经》的“雅言”以周代西岐方言为主,宝鸡民俗中也保留着一些《诗经》所描写的周代礼俗文化遗迹。从以上可见,宝鸡的确是《诗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许多描写贵族婚恋的诗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西周时期婚姻的礼制。通过探究《诗经》中诗篇所反映的婚姻礼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配六礼,家人的赞美、祝福等可知当时贵族婚姻礼制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有大量诗篇涉及到山水和花草鸟兽虫鱼等自然物的描写,这些描写大多具有审美意义。《诗经》的时代,山水自然物被作为审美对象是历史的必然。在《诗经》中,诗人对山水自然物表现出浓厚的审美兴趣,这种审美兴趣是来自对山水自然物的审美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本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诗人在对山水自然物的观照中也较为系统地反映出他们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6.
《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 ,《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 ,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 ,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诗经》学者著述叙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全面地分类叙录三国时期有关《诗经》的学者和著述,进而指出:《诗经》在三国时期一直受到重视;鲁、齐、韩三家《诗》继续衰退,《毛诗》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当时《诗经》的传播,主要依靠学校、家学和师法三种途径;前期,荆州是中心,后期则转移到曹魏统治的北方;王肃的《诗经》学在当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并没有完全取代郑学;三国的《诗经》学有义理方面的探求,但重点仍在用解经的方法作训诂,还没有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来解读。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对《诗经》多有学习与借鉴。从陶渊明的四言诗《时运》对《诗经》的创作接受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模仿《诗经》取首句两字命题;模仿《诗》小序为自己的诗《时运》作序;对《诗经》重章叠句的学习与借鉴;对《诗经》句式的学习与借鉴;对《诗经》词语的创作接受。另外,对《诗经》赋比兴的手法及艺术风格也多有学习和继承。管中窥豹,可知陶渊明对《诗经》是非常熟悉的,这与陶渊明的家学、家教和当时的官学教育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诗经》的景物描写萧依新一部《诗经》,虽然尚未有专门具体描绘山水景物的篇什,但写景句子却比比皆是,尤其是其中的民歌。这些写景的诗句,对抒发感情或叙述事件,都起到了极大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魁力。从《诗经》对景物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民对自然界由...  相似文献   

10.
荀春荣 《中华魂》2013,(4):34-36
过去人们一提到《诗经》,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乐奏周南第一张”,即《诗经》的第一篇《关睢》其实这是一首贵族婚宴的乐歌(虽然二、三章开头有几句采摘荇菜的描写,但是那只是写作上兴起手法的运用,并非作品的实质性内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欢乐气氛是足够的了,但那是家有“琴瑟”和“钟鼓”的贵族们的欢乐,与当时饥寒交迫额的奴隶和“无衣无褐”的农夫们无关。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部音乐著作。从"音乐学"角度入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研究方法,对《诗经》的音乐结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探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诗经》句式以四言齐言为基本句式,兼有从二言至九言不等的长短句,主要是由《诗经》音乐的物质性因素、长短句与齐言的协调配合因素以及抒情性因素所决定的;《诗经》以三段体为主要格式,其形成与《诗经》本身的音乐性有紧密的关系;《诗经》的曲式可重新归纳为同一曲调反复、主附结构、主副歌体、联缀体四大类十种曲式。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经学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清初发轫期、乾嘉鼎盛期、道光转折期、晚近嬗变期。以近400年诗经学作整体考察,则应将“现代革新期”附于其后。5个时期的诗经学发展轨迹勾勒出近四百年诗经学发展之概貌,明晰了学术史中诗经学之流变。  相似文献   

13.
“女桑”一词最初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对其含义,历来注释不一,具有代表性的是毛传,郑笺,《朱熹集传》,郭璞注,《辞源》,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结合诗文内容来看,“女桑”应释为“柔长的小桑枝”,其中“女”字合有“小”、“嫩”、“柔”、“弱”等义。在后世典籍中,“女桑”已变成“小桑树”之义,但这已经不是《诗经》中“女桑”的最初含义了。  相似文献   

14.
诗歌翻译用韵与否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对于《诗经》而言 ,行文达到同样水准的译诗中 ,韵体可为上品。这是因为《诗经》有其特殊性 :音韵合谐 ,节奏齐整 ,加之迭章手法 ,使诗歌首首有韵 ;其体裁与音乐相配 ,因而诗歌可以配乐吟唱。而且 ,其中的诗歌起初是靠口头传诵而得以流传。通过对《小雅·采薇》的 3种非韵体译文和 4种韵体译文管窥《诗经》翻译的韵脚处理得失 ,阐述了音韵美在《诗经》翻译中造就音乐美和赋予生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风、雅、颂三个部分都有涉及汉水流域的诗篇,尤以二《南》最为集中,故仲尼以二南之地为作《诗》之始。孔子喜韶乐,尤钟情合于韶乐的二《南》,“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诗经》不仅常以“江汉”连举,而且将天上的银河称之为“云汉”。  相似文献   

16.
《风骚比较新论》一书,科学运用比较方法,在综论中原文化影响南楚文化的宏观背景下,从“文学精神”、“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三大版块,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地具体展开对《风》与《骚》在忧患意识、山水美意识、自然生态意识、龙凤文化、梦幻文化、弃妇情结、体制特征、比兴艺术等方面的异同比较,用事实证明《诗经》对《楚辞》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咏物诗是我国占代浩大的诗歌王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咏物诗佳作。尽管咏物诗名称出现于唐代以后,但作为文学文体意义上的咏物诗则萌芽于先秦时期。《诗经》中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但它在描摹物态、借物喻人、托物起兴等方面对后世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诗经》在咏物诗的流变发展过程中的导源作用不可忽视,它开启了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发掘的郭店楚简对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 ,比如 ,其中的《缁衣》篇对正确把握《诗》的最初意义提供了全新的材料。文章以《诗经》里的《召南·有梅》为例 ,并结合其他诗篇 ,试图通过比较闻一多等近代学者与汉代《毛传》、《毛序》以及郭店楚简《缁衣》篇等三者对《诗》的不同解释 ,来探讨郭店楚简《缁衣》篇对重新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意义。根据研究结果 ,文章以为郭店楚简《缁衣》篇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正确理解《诗》的最初意义 ,还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以前各家对《诗》的解释中存在的误会。  相似文献   

19.
考察《诗经》所涉君臣、兄弟、朋友三种人伦关系,发现在周之宗法分封制社会结构中,君臣与朋友两种人伦关系被兄弟一伦所勾连起来,君臣被视为朋友关系。《诗经》相关篇章用“朋友”处即指君臣,同时,此类朋友关系以“友纪”作为行为规范,为君者须“惠于朋友”,为臣者则“摄以威仪”。此一朋友关系亦辐射到臣臣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于”在《诗经》中用法很复杂,可归纳为五种用法,尤其以动词、介词、助词为盛,其中介词居领先地位,又分为引进动作的处所、时间、关注对象、涉及对象、专注对象、主动者六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