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后殖民主义运用“阶级”和“经济结构”的分析视角,剖析了西方文化霸权的根源、本质及其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流变态势,揭示出西方文化霸权的历史性以及霸权结构中西方文化霸权与政治、经济霸权的关联性,揭露了在西方与非西方的的关系结构中西方文化霸权的扩张性。具有马克思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双重视野和关注点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后殖民主义,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显示出其双重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结合赛珍珠的作品来探讨她的宗教观。赛珍珠同时深受基督教和中国宗教价值观的影响,反对殖民主义和传教士的文化霸权,认同中国宗教,在作品中探讨东西方宗教的冲突和融合,主张建立一个各民族、各文化、各宗教彼此平等、尊重和沟通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拥有跨文化身份和多元文化观,与后殖民理论家有着诸多异同。她从积极的意义上言说中国,解构殖民话语霸权对它的歪曲和丑化;在与明恩溥的个案比较中可见,她和殖民主义文化立场有着巨大差别。这一切证明赛珍珠有鲜明的后殖民性,对她的研究可以和后殖民主义建立起联系。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关系变幻莫测,具有东方血统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进入西方学术界,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重新崛起,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追寻.后殖民主义借用的思想资源主要是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和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就其基本特征来说,后殖民主义从文本解读入手,着重分析东西方间的文化关系,并表现出超越民族主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考查翻译实践活动,认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存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而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行动本质,体现了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操纵。本文着重探究后殖民翻译研究视角下文化、权力、翻译三者间关系,旨在寻求反对文化霸权、促进文化间平等交流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巴巴通过分析殖民主义意图与其实际后果之间的错位,呈现殖民话语文化旅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颠覆殖民话语的霸权,并在殖民和被殖民的历史交错中开辟新的文化空间,重构被殖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既是殖民化进程中殖民者维护等级秩序的"殖民工具",又是解殖民化进程中弱势族群抵制文化霸权的工具.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译者的翻译行为成为一种有明确指向性的话语实践,成为弱势族群表达文化诉求、争取话语权力、重塑文化身份的途径.霍米·巴巴的杂合化、巴西的食人主义及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成为主要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后殖民主义译论,为国内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致思模式.  相似文献   

8.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是性别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白人女性主义提出来的。它认为白人女性主义理论关注的只是性别差异带来的权力与压迫,而权力和压迫不仅来自男性,还来自于阶级、种族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因素,因此,它主张反抗男性与帝国的双重话语霸权。后殖民女权主义是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支劲旅,其强烈的政治性和抵抗性使其在当今性别政治及文化批判理论中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分析其长篇小说《盲刺客》中几代女性的生活,展示女性作为历史主体在家庭、社会生活中丧失主体价值,遭受男权制度及资本主义制度双重压迫的现实;披露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霸权中与社会强权话语"共谋",加深对女性自身迫害的历史;探讨女性受压迫地位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原因;批判父权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迫害。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囿限于自恰的东方主义话语规范,忽视背后的历史背景与现实世界,满足于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激愤严词、民族主义情绪的畅快表达以及在文化文本中的意识形态的呈现,遮蔽产生这种霸权语境的全球性生产秩序,忽视对自身经济与社会问题的检视。因此应该回到"马克思",其经济、历史与社会的客观分析方法依然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中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世界文化的控制权;西方文化霸权的扩张,掀起了文化间冲突;霸权的强势文化对人类文化多样性构成破坏,对弱势文化进行侵犯并威胁其生存,使得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受到挑战。中国作为相对的弱势文化体,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需要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应对文化挑战,即在国际文化领域发挥影响机制变化的作用,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国内文化领域加强监管和引导,同时创造新的更加符合时代气息和需要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由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历史沿革,可知后殖民主义之后的发展方向为:既反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又反对自闭的民族主义,在各个国家或民族文化自主的基础上,实现多元文化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前殖民地国家与民族在与西方文化的对撞中开创出新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葛兰西领导权概念的实证语义指涉无产阶级对领导权的夺取、领导权和分权的关系以及西方文化领导权的限度。尤其是后者,对于思考中国文化如何夺取一定的领导权,具有极强的历史意义。作为文化研究葛兰西转向的突出个案,威廉斯的领导权理论彰显出权力视角的理论优势,以及充分揭示文化场域权力关系的意义。文化研究语境中,威廉斯文化理论的葛兰西转向具有范式性,它深化和推进了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的研究,昭示着范式融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趋势下,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国家文化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我们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在保持文化民族性的前提下进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立法,才能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冲击,有效地维护国家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文化的多样化属性,然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抗御美国文化霸权为中国建设和谐文化提供的启迪主要有:中国在创建"双和模式"的过程中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创生一种新文化来抗御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要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树立温和的中国形象,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要在创新人类文化发展模式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文化霸权下的近代中国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后殖民理论中,文化霸权与翻译存在着相当紧密的关系。强势文化往往通过翻译来达到输出霸权文化,实现殖民的目的,而弱势文化则只能消极抵御霸权文化,并最终受到其破坏和颠覆,亦或失语。本文试图以我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翻译史为例,阐述文化霸权对翻译的决定性影响及翻译如何抵抗霸权文化入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引出当前翻译研究视阈的转变,即从语言学层面转向文化、政治等外部因素的研究.在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下,翻译过程中隐藏着文化殖民现象,欧美强势文化企图通过对弱势文化的操控来实现其政治目的.通过对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的追溯,文章探讨了特定历史阶段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于抵抗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意义.中国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努力提高文化竞争力,从文化输出走向文化互动,与西方平等对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而恒定的支撑力量和前进动力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基因的精准剖解,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脚踩大地、落地生根;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传世价值的珍爱与继承,对中华文化神奇创造力的笃信;文化自信提示我们要有效消解西方的文化霸权,警惕西方价值观的侵蚀,拨正当下一些人的文化无知行为,通过文化创新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