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继《吕氏春秋》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部集体创作的理论巨著,它为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招宾客方术之士集体编写而成。该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唐.刘知几《史通》),集众家之说而归于道,乃西汉道家思潮的最高理论结晶。本文仪就《淮南子》中的军事哲学思想之要义作一粗浅探讨。一、论战争刘安招宾客方术之土作《淮南子》,其目的在于“纪纲道德,经纬人事”,“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淮南子.要略》,下引该书只注篇名)因此,《淮南子》对战争这一关系国家存亡之大事不可不察。第一,兵…  相似文献   

2.
<正> 《淮南子》是汉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率其宾客集体撰写的一部书.它广泛地吸取、融合了道、儒、法、阴阳、兵、墨等先秦各家思想、思想资料:它的哲学想想是朴素唯物主义的;在政治方面,它继陆贾、贾谊之后,又进一步总结了亡秦的历史教训,吸取了先秦诸子的政治思想,结合西汉前期全国人民"俱欲休息乎无为"的愿望,建立了它的以君主为中心,以仁义为纲纪,以法为准绳,以"安民"、"利民"为本的积极"无为"的政治学说.下面仅就这一问题,就教于时贤.  相似文献   

3.
<正> 《淮南子》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89——元前122年),主持其宾客集体撰写的。据《汉书·淮南王传》记载:“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 “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但中、外两篇都失传了,只保存下来《内书》二十一篇,即现在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但是,由于它不是出于一人  相似文献   

4.
汉初社会思潮主流是黄老道家思想,其无为政策使得社会形成一种思想兼容并包、开放自由的特色,同时文学艺术上深受楚文化影响,不仅有着丰富奇谲的想象和飘渺的"太清""六英""日月""阊阖""赤诵子"等浪漫意象,同时也有着浓重的悲凉之情;同时虽然汉初正值政体构建、政治秩序建立时期,为士人臣子建功立业、昂扬进取提供社会环境,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他们感到失去了先秦士人的自由,个性受到压抑,对生命有着更强烈的理性认识,因此出现大量的悲情之作。而刘安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在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诸侯王倍受压抑和打击的历史环境中,其悲情自然更为浓重。  相似文献   

5.
<正> 《淮南子》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这在古今中外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它是“杂家”;有人认为,它是刘安“攻击”汉武帝的“讽谏”书;还有人认为,它是“造复辟舆论的黑书”。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下面略述管见,以就教于时贤。一《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97年—前122年)率其宾客集体撰写的。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杂家类。过去不少学者如章学诚等对此多次提出异议。指出它是“杂家不杂”。笔者认为,章氏之说是很有见地的。但是,近来又有人认为《淮南子》“杂乱无章不可取”。甚至新近出版的不少较大部头的中国哲学史专著,也许因为它是“杂家”,所以对它一字不提,似乎否定了它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存在。这是极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调,杂取儒、法、兵、墨等诸家言论,故而此书既反儒,又拥儒,还有中和儒、道两家的主张,显得比较复杂。就其反儒言论来看,《淮南子》批判儒学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刘安和他的宾客们认为儒学是大道沦丧之物,为衰世所造;儒学是一曲之学,并非治道之本;儒学背离人的性命之情,是舍本逐末;儒学顽固守旧,不能与推移。《淮南子》批儒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显示了学术独立的可贵,同时也宣告了一个学术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存在着非常确定的神仙信仰。它没有直接使用神仙一词,但其至人、大丈夫及真人与道合一后所具有的永恒性、无限能力性与超越性的神性特征无疑就是神仙。《淮南子》以神话和阴阳气感应论证明了神仙的实有性,也为其神仙信仰提供了理论基础。《淮南子》之道秉承于老庄之道,并进一步神秘化,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明显宗教性的神仙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与《淮南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分析《文心雕龙》与《淮南子》之间的文本联系,可以发现至今尚未受到学界重视的如下线索:第一,《文心雕龙》的逻辑结构与《淮南子》相似,它以《原道》发端,以“自然之道”贯穿全书,安源自以《原道训》为枢纽的《淮南子》。第二,《淮南子》重“神”,刘勰继之,《神思》篇中多见《淮南子》涉“神”迹象,“神与物游”是“神与化游”的话语转换。第三,《淮南子》关于“物感”的论述比《乐记》深入、丰富,《文心雕龙》以《物色》为重点,用文学、诗话的语言加以进一步地转述、发挥,一脉相承。据此可知,通过杂糅儒、墨、道、法、兵、阴阳、黄老等思想,《淮南子》已在刘勰之前先行对六经和先秦诸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综合,从而为《文心雕龙》进一步的话语转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是秦汉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散文艺术就文学性较强的篇章看,主要借鉴吸纳了辞赋、《庄子》以及纵横家文的艺术营养;此种艺术追趋与淮南地区浓重的辞赋创作传统与道家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也与刘安宾客多浮辩之士有所关联。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人性观包括自然的人性和社会的民性。民性善使哲学层面的人性理论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为理论向政策实践的转化作了铺垫。《淮南子》又提出“节欲”“反性”说,完善其关于人性的理论,为其治国理论服务。《淮南子》人性观在现代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西域研究》2001,(3):21-28
本文分析了新疆园林业的成因,阐述了各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总结了新疆园林业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清代大庆地区的驿站主要有大庆市肇源县辖境的茂兴站,乌兰诺尔站等。这些驿站是为驱逐沙俄的入侵和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而建的,是东北地区驿道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黑龙江地区的边防建设、土地开发、经济、文化交流和城镇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档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萍 《阴山学刊》2001,14(3):103-104
搞好档案利用工作是开发高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针对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在澄清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改进检索手段、丰富馆藏量、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公元 1 64 4年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 ,以北京为首都建立了清朝中央政府 ,乾隆二十四年( 1 75 9) ,清朝在征服准噶尔之后 ,进而清除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封建割据势力 ,统一了新疆。清朝对全国的直接管辖 ,表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完成。清政府为维护政治局面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民族、宗教问题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政策 ,允许新疆各民族穆斯林保持其伊斯兰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正常的宗教生活。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即叙述维吾尔族中的伊斯兰教情况。一、宗教信仰与宗…  相似文献   

15.
特定语境中的义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义位由一定的义素组成义位结构。当语言义位进入交际后,受到语境信息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产生与静态时不一致的、新的言语义位结构,形成言语义位。言语义位形成的轨迹是,语言义位义素的变化,引起语言义位结构的变化,诞生言语义位。义素变化的方式不同,义位变化的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台湾新诗发展可分为两段:1987年以前为前半段,其重要特征为现代主义和乡土诗的对立与融合.1987年7月解除戒严后至1989年为后半段,其基本走向为本土诗与后现代诗并存.新闻诗、录影诗、环境生态诗、政治诗、本土诗、后现代诗的出现,说明80年代是一个多发展、"混声合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的著述形态和语式主要有三种:重历史;重逻辑;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近年来,重逻辑形态渐成我国当前文学史研究的主流,甚至有过于主观化的倾向。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新历史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二是我国学术界对百年文学史进程反思的矫枉过正;三是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浮躁和世俗化的氛围。其实,任何对文学史“重写”、“重构”等的努力都不能无视文学史的“史”的特性,因为文学是历史的一部分,文学史是一门科学。文学史研究要走出主观性的迷雾,关键是坚持对文学史原生态的把握与追求,吸收重历史学派的合理内核,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主要包括 :读者范围的重新确立、新的知识传播载体出现、流通服务手段的变革、流通服务系统的重新定位和馆员角色的转变 ,正是这种变革才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 ,邓小平、江泽民及我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大量关于和平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主要包括 :我们的和平观追求的是工具性和目的性统一的和平 ;是积极的、真实的热和平 ;是建设性、创造性的和平 ;是公正的、共享的和平 ;是理性、持久的和平。明确这些价值取向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和平的对外政策及和平崛起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山西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法制教育,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引导学生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目的,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的对策在于,加强教育立法,完善高校法制教育法律体系;加强阵地建设。创建高校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高校法制教育师资素质;加强规范化建设,充分落实高校法制教育机制;加强家庭、社区教育,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网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确保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