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公元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乃太傅谢安之兄,曾祖允、祖述、父纬均为晋宋王朝所重,母为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玄晖诗,名重天下,几无异议,然对其人格品行,后世却颇有微词。今仅就几个重要事件略加评议。  相似文献   

2.
谢朓辞赋主要集中于西邸文人汇聚之时和供职随王子隆前后,这和其本身文学侍从的社会角色有关.他的赋作内容有咏物、游览、归隐、酬答四个方面,无当时盛行之艳赋,较前人、时人多有发展.谢朓赋作有明显的屈原、陶渊明情结.他的赋作也体现了艺术上的探索,有明晰的文体现和其他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论谢朓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山水诗的创作.其山水诗的风格“萧散清新”,这表现在山水诗的闲雅旷远的风致上。谢多写“望”里的山水,从静止的一点摄入的山水风景。他在写景之时,也将其思乡念友的柔情注入其中,忧郁的感情与清亮的山水相融合,构成一种欣悲交加的温润意境.  相似文献   

4.
除了山水,谢诗还有其他丰富的内容。谢诗内容呈现着亮丽与灰暗两种人生色调。一方面是宴游、亲情、友情、山水、田园等亮色调丰富多彩的表象,它展示着谢对生活的多方面感受。而另一方面,他的诗歌总是笼罩着一种灰暗的忧郁色调,这主要基于他对政治的担忧与恐惧,还有对仕途失意的伤感。谢诗贯穿着一种普遍的悲剧意识,但缺乏人与社会不平抗争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5.
纵观谢朓的文学创作,其诗赋之间很明显具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谢朓诗赋文中有两组关系非常密切的作品值得我们注意:A.谢朓《酬德赋》与谢朓、沈约之间的互赠诗歌;B.谢朓《临楚江赋》与谢朓供职荆州西府前后的诗歌和骈文。这两组作品或以水平互文性为主或以垂直互文性为主,构成各自的话语空间。谢朓A组和B组作品中都有诗和赋,每组作品中的单篇作品都是其他作品的互文本,也是谢朓体物写情的有效载体。由谢朓诗赋这种互文性,我们可以从体载互文性的角度分析这些诗赋在差异性的叠合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并审视谢朓赋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曾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后人常把这个“五斗米”解释为晋朝县令的月俸,泛指微薄的俸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古时侯,“一石为十斗”。试想陶渊明这个彭泽县令的俸禄,怎么只有五斗呢?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谢宣城集校注》中已系年与未系年的部分诗歌进行了作年考订,订正了若干错误。并对《校注》于有关作品的误注进行了辨证,如《校注》认为《酬王晋安》中的王晋安为王德元,实则为晋安王萧子懋,等等。同时,还对谢集者中的有关诗作进行了清理,认为其乃为他人之作混入谢集者。所有这一切,皆可供使用《谢宣城集校注》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谢朓诗歌的思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朓,字玄晖,南齐诗人.他的山水诗写景精工而富有意境,篇章完整且语言流畅,工丽自然又音韵和谐.谢朓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但是,正如蔡邕常只被认为“是典重文章的作手”,陶渊明是“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人,而忽视他们的《述行赋》和“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一样,谢朓历来只有他的山水名篇名句受到注意,而他那些反映“令图”和表现忧谗畏祸的诗篇诗句往往被疏忽了.本文拟就谢朓诗歌的思想性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南齐永明体新诗,对刘宋元嘉体的革故鼎新,体现了诗歌内部特征的发展和 变化。其理论倡导者沈约的“三易”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代表诗人谢朓清丽高华的 诗风,则标志着当时最典范的创作实绩,他平易浅近的语言风格,昭示了一代“杰才”的显 明个性。察析其具体而微的努力以求的个性特征,辨析其与大谢富丽精工、滞重生涩的狠 重强悍的风格之区别,则具有迥然不同的风貌,从而发现由古体诗到新体诗,逐渐演 进的清晰轨迹,同时更显示出永明诗风的“新变”特性。  相似文献   

10.
谢朓咏物诗多为同咏之作,反映了当时文人汇聚的特点.而且,谢眺咏物诗结尾多归于美人失落或迟暮之感,与后世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然.咏物诗与山水诗互相促进.谢眺联句诗,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此类诗体的特点.一是押韵不太讲究,多沿袭柏梁台古体诗,二是合乎永明体平仄运用,三是表现了联句诗讲究对句平仄句式的一致性.另外,谢眺联句诗语言表现手法上也颇有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1.
从思想内容、艺术结构、景物描写、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对"二谢"山水诗的畀同进行比较论证,可以看出谢灵运构架了玄言向山水过渡的桥梁,谢朓贯通了南朝山水向唐代山水演进的坦途.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诗歌创作到了齐梁时代,建安风力殆尽,出现了刻意数典用事、“文章殆同书抄”的风气,嗣后,还出现了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然而,南齐的谢朓以其清逸流丽、工细自然的诗笔,描写了以宣城为中心的皖南山水,对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作了新的开拓,给后来的唐诗以良好影响.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谢朓,字玄晖,生于公元464年(宋孝武帝大明八年),卒于公元499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爱好文学,最初担任过诸王幕下的参军、功曹、文学等职,并以出众的文才被隋王萧子隆,意陵王萧子良所赏识.后来为齐明帝萧鸾掌  相似文献   

13.
南朝著名诗人谢朓(464——499),出身于建康名门大族谢家,直到唐代还有“旧财王谢堂前燕”之说。他的祖父谢述和父亲谢纬均长期生活在建康,正是建康的山山水水孕育了谢朓山水诗的诸多名篇。我曾在《南朝著名诗人谢朓及其山水诗》一文中(刊于《南京史志》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对他的山水诗之成就与价值作了大致的勾勒。本文则拟对他的山水诗之艺术特点作大致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自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以来,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诗人,南朝诗人谢与唐朝诗人柳宗元就是其中的两位。这两位诗人的生平经历有较多相似之处,且他们都以山水寄情,山水诗成就都很高;然而他们寄情山水却同中有异,诗歌风格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用“名列三甲”表示“位居前三位”,常见诸报刊。然而,这种比附其实是错误的。用“三甲”排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明、清时期参加中央级考试(先会试后殿试)的各省举人考中进士后被列为“甲榜”,未考中的举人被列为“乙榜”。由此便引出了“甲等”“、甲科”等概念。“甲”乃  相似文献   

16.
谢诗歌是"永明体"的典型代表,对唐代格律诗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弄清中国古典诗歌从古诗到近体诗演进过程,则必须研究谢诗之声律的接受状况.其间有三个极为重要的关捩:一是沈约、钟嵘与"调与金石谐"的论断;二是以<四声指归>为代表的北朝及隋对小谢声律诗的传播与接受;三是<文镜秘府论>所代表的唐代的接受状况.连点以成线,共同构成了谢之后世诗人及文学理论家对谢诗声律的承继与接受轨迹.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谢朓山水诗结构之比较@黄晓非$甘肃联合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相似文献   

18.
谢月兆的绝命之笔《酬德赋》是用曲笔写成的,许多内容几乎成为不解之迷。该文在查证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详实的考析,揭示了当时复杂的历史,作者的经历遭遇和精神心态的变化,破译了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曲笔秘码,对研究谢月兆的生平思想和当时文学群体的活动有新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二谢"都是六朝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山水诗受玄言诗的影响,基本上采用了"叙事-写景-说理"的三段式结构,单一而少变化;谢朓山水诗学习谢灵运,但又有所发展,谋篇布局更顺理成章,过渡自然,情景交融,表现出清新流丽的风格,在章法上讲究诗的起承转合,为律诗的成熟和定型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永明体作为齐代诗史重要阶段的突出标志,它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诗歌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谢朓、沈约作为永明体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学习南朝乐府,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并对语言进行构建,集中体现了永明山水诗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