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语三身代词发展到明清时期,与社会交际需要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社会交际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上下尊卑关系;另一方面,汉语三身代词在敬称、谦称、傲称、蔑称的表达以及性别差异标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缺位。于是三身代词与其它称谓形式组合使用便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偿性手段,这种手段可准确地表明人的社会地位、充分展现使用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大荔方言三身人称代词的语法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荔方言不同的三身人称代词在自身的语法系统中相对立,有各自的价值。大荔方言三身代词单、复数的区别是通过声调变化区别的,这种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声调变化可以说是属于"广义形态"的,它只构成词汇上单、复数的对立,但不能表达具体的语法结构关系。大荔方言的人称代词在主语、宾语和定语、同位语等不同的句法位置上有不同的形态表现,形态变化是通过声调加以区别的,这种形态变化是语法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汉语第三身代词的起源、发展、形成的过程进行了考察探讨。概括了其主要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4.
宁波方言是吴方言的一种次方言,但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颇有特色。文章从宁波方言与普通话比较、与其他吴方言比较以及与古汉语比较三个角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宁波方言的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5.
合肥方言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方言代词共有三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组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相近,但又有本方言特点.其中指示代词当中时间代词"章(子/个)"、"囊(子/个)",疑问代词当中问原因、方式代词"桨"、"桨搞(的)"的意义和用法独特.  相似文献   

6.
宝鸡方言代词——《关中方言代词概要》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孙立新先生《关中方言代词概要》一文的基础上,对宝鸡方言的代词作了一些订正和补充,全面论述了宝鸡方言代词的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对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形式、意义及用法全面描述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的突出特点。1.指示代词的语音特点;2.指示代词是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弱化的三分系统;3.近指和远指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湖北阳新方言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就湖北阳新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形式和语法特征进行讨论 ,并阐述了它们各自在句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比北京话的代词系统复杂,用法上也有复杂的交叉和互补现象。分类描写博爱方言的代词,重点描写其不同于北京话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比北京话的代词系统复杂,用法上也有复杂的交叉和互补现象.分类描写博爱方言的代词,重点描写其不同于北京话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1.
绍兴地区的人称代词十分复杂,多的有三套,少的也有两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绍兴地区原本就有一套人称代词“侬、汝、渠”,后来受北方官话的影响,形成了“叠床架屋”现象;二是绍兴地区的人称复数词尾原本是数量短语“两个”,但随着“两个”的合音、弱化及语法化,逐渐和单数词尾“侬”发生了混同,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绍兴地区人称代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湖北黄梅话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梅话属“楚语” ,语音、语汇、语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讨论黄梅话的人称代词 ,首先介绍了黄梅音系简况 ,然后依次对黄梅话的三身代词、旁称代词、己称代词和统称代词进行了详细描写 ,揭示了黄梅话人称代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描写株洲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分类和用法,目的是揭示出株洲方言代词系统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4.
黄冈方言人称代词"我"、"你"、"他"拥有入声调和非入声调两读,两读分别负载不同的语法意义,似乎存在"数"和"格"的语法范畴。这一特殊现象的形成"大概是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大同方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用于亲属称谓词前可表单数意义,本文描述了这种现象,并从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认为这种用法主要是受汉民族传统文化中“谦卑亲疏”、“尊人抑己”思想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6.
宁波田螺山地区相岙村的绰号使用十分广泛,全村每个成年男子都拥有一个固定的绰号,多以“名字+绰号”四字格格式出现,也有少量三字格和二字格。语义以“描摹性情”、“勾画相貌”、“生殖器名”、“表述特长”或“轶事典故”为主,起用缘由受性别、地理、经济和语用限制,直接体现着该村的生产方式和从业特点,其社会文化的时代痕迹明显。  相似文献   

17.
方言有一批奇特词语,是把真实用字隐蔽,以谐音的虚假字代替,形成理解的趣难。这是汉语独有的造词方法隐实示虚,设难成趣。它们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语言创造智慧和语言生动活泼风格。文章以宁波方言做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