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健康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6-120
通过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近代西方列强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断抗争与奋斗的历史轨迹,亦即探寻和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史,说明反映中华民族共同愿望的中国梦实现之不易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现实性。当代青年学生作为践行中国梦的有生力量,应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源泉,中国梦赋予毛泽东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同时,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梦、百姓富民梦和科技强国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娄银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37-39
忧患意识是指人类理性对于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的问题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在举国上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梦奋斗的过程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怀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其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负面效应的忧患;对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担忧;对文化创新力不足和公民社会理想信念缺失的忧患。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推动着中国迅速发展壮大,为实现中国梦积累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指导思想基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领导力量基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制度基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国防武装力量基础。必须深刻认识这些本质性历史事实的重大意义,不能陷入某些研究者以琐碎的历史细节颠覆宏观历史结论的方法论泥坑。 相似文献
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且物质力量要靠精神力量去创造、引领和支配。从理论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的时代意蕴,从价值维度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的价值指向,从历史维度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的百年演进,从实践维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的赓续弘扬。科学认识和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又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在讨论中国梦,何谓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的提出既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又彰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要深刻了解和把握其历史逻辑,懂得中国梦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心目中的愿望追求,并理解其当代价值。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的回答并初步建立了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8.
卢玉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86-91
从中国梦的实现即文化复兴入手,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现代性意义,即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良好秩序,同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对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进行分析,包括提高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结合的理论建构力,培育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土壤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制度建设和养成建设。 相似文献
9.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4):34-38
"中国梦"是几代中国人和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目标。当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道路是"中国梦"实现的最佳途径;13亿中国人民同心同德是"中国梦"实现的力量之源;而中国共产党则是"中国梦"实现的领导者和精神凝聚者。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国梦"必然实现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10.
陈晓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1-107
厚德才能载物。“中国梦”旨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道德不仅是其题中之意,也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在发展经济、促进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完善道德,使强健的肌体有高尚的灵魂与之匹配、与之伴随,“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相反,如若缺少道德的支撑,则国家虽富也难强,民族难言振兴,人民难有尊严,“中国梦”难以企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跃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20-2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非常关注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理论和方针政策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历史证明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确立 ,在思想上和学术领域里才能获得自由解放与巨大进步 ,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认真总结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经验 ,深刻领会党的知识分子方针政策 ,对于学习、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切实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随着早期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以及党的日益壮大,蔡和森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等具有开拓性的党史著作,奠定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学科基石。蔡和森对中共党史研究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为中共党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以及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有一个完整的研究,更在于为中共党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蔡和森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评价历史,为后辈学者树立了光辉典范。论文对蔡和森的中共党史研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客观地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从第一所“党校”刊物湖南自修大学校刊《新时代》的创办开始,到中央苏区党报体系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活动密不可分。初生的中国共产党一边借报刊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边积极在报刊活动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由此,党报理论逐渐形成体系,相关人员也开始系统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14.
王雪竹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5-10,16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重要经验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林建公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4-20
唯物史观要求中国人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立场,充分发挥与工农相结合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作用,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创建中国共产党是唯物史观的伟大胜利。学习与运用唯物史观是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和奋斗宗旨。党的创建业绩及其90年的不平凡发展道路,生动地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必须不断地对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必须制定出正确的路线纲领,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以优良的作风建设为支撑点。 相似文献
17.
刘国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5):100-103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先进政党,每当历史的重要转折关头,无不高度重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它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一个个伟大胜利,现在正担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透彻理解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先进性,深入了解党开展先进性教育的一贯性,对于永葆党的青春活力,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爱琴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25-27,63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 ,就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它以作为人类文明积极成果的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新的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 ,保证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最大建设者和集大成者 ,必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忠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4):5-14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历史使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要推进中国的现代化。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明确地提出了现代化的目标,不懈追求,把它当作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摆在新世纪三大任务之首,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作出科学的选择,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立足现实国情,把握世界趋势,制定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实施,认真研究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总揽全局,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提高了驾驭现代化进程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1):34-42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时,时人正在反思民国初政党政治的弊端。沽名钓誉、争权夺利成为当时政党的标识。在如此氛围中,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具有了改造政党的自觉和努力,致力于将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一支不同于旧式政党的新型政党。从理论指导来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自己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因此,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为己谋利,不为己徇私。此价值立场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自己的最终衡量标准,敢于刀刃向内、向一切不利于实现人民利益言行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从现实需要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面临的险峻考验和危险,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的热情,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坚固组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组织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来看,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自我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得到很好的传承,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自我革命得到进一步强调,并得到充分实践与发展。以自我革命解决党内矛盾,成为中国共产党经常性的做法;以自我革命破除错误思想、路线、方针的影响,确立正确路线和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的自我革命实践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得以清晰起来:从性质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的思想斗争;从内容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指出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的错误和缺点;从目的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和分歧,达到团结统一;从保障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离不开党内民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