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亲子为纽带的初级社会群体。对于家庭成员来讲家庭是他们生活的场所 ,是他们事业的基础 ;对于社会来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与社会的活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社会已进入了全面转型时期 ,正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并将进入信息社会。伴随着社会转型 ,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观念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表现在家庭中则是“性别的、代际的和经济的独立、平等与民主的意识正在日益渗入家庭。这经常与传统的家庭伦理产生差异与冲突 ,形成当前家内人际关系互动的显著特征。”① 其…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是传统因素减少与现代因素增多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的变革",必将为我国宪法的实施提供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条件,从而促进我国宪法的良好实施。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变革与建设王永昌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得以确立完善,这使我国社会开始真正步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整个社会主活正经历着空前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广泛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转型使得传统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封闭、僵化和保守逐渐向现代社会的开放、变革型的生活方式过渡。这种过渡引起了人们道德文化变革的需求。然而道德文化理念在许多方面还停留在与一元社会相契合的水平,并没有从总体上应答现代社会转型所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人们生活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变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道德文化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拉开了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帷幕。传统社会从其本质而言是单一的政治社会,而现代社会则是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和学术社会三者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社会。要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和转变,就必须实现社会生活的三重分离。伴随着这种分离和转变,哲学新形态的建构成为题中应有之义。社会的变革必然要求哲学观念的变革,为此,哲学面临三大建构。  相似文献   

6.
假如我们将二十世纪作为现代中国的开端,那么,中国社会自鸦片战争以来所经历的那种从农业转向工业、从传统转向现代、从同质转向异质的激烈转型,无疑是社会变革的最抽象的特征,它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并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阶段。现代中国社会形态的上述转型,历史性地成了推动中国传统家庭变迁的契机与动力。 现代中国家庭的变迁,就本质而论,是以妇女解放运动为中心的结构、空间的调整和角  相似文献   

7.
王苏 《兰州学刊》2009,(3):122-12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变革时期。由此,使得家庭伦理也处于打破原有秩序、建立新秩序的历史转型期,具有过渡型的特征。面对转型期家庭伦理出现的各种问题、矛盾和冲突,我们必须进行理性的思考。建构现代新型的家庭伦理,确立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家庭道德规范,以有效地协调家庭成员关系、缓和家庭矛盾、解决家庭问题,这是实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正发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中国社会全面转型不仅引发社会结构、社会群体和成员的权利、地位及其利益关系的剧烈变动,而且正引发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特别是由传统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9.
杨静慧 《兰州学刊》2014,(9):137-141
现代家庭生育率的下降、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使得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无法应对我国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的银发群体,因此亟需转型为社会养老模式,但“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却使得转型困难重重.而积极活化老人资源、强调老人社会参与、有所作为的互助式养老,凭借其理论基础和现实优势为我们破解转型困境指明了理性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变革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围绕公平正义这一价值"圆心"而展开的,使其与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型相融合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群体本位的德性正义观是中国传统正义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质,它的现代转型必须围绕其"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而展开,坚持德与法、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以及个体与群体的辩证统一的可能性原则。只有实现中国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型,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有其建构生成的原生态土壤。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家庭和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家庭模式的角度看,一方面是家庭小型化了,出现了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家庭之间又形成了现代家庭网络。这种以小为主,小中有大的特点正适应了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经历了社会的变革,传统家庭道德和伦理规范体系已经解体,现代家庭道德和规范体系尚未完整建构起来,家庭危机时时在我们身边产生.人们在目睹了种种家庭变故后,正通过各种家庭模式的比较,寻找着自己的归宿.千百万家庭正面临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嘉良 《江汉论坛》2022,(9):97-104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固然不可缺少对世界文化新潮的有效汲取,但“传统内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越文化的新变精神,恰好与越地以鲁迅领衔的作家群体开创中国新文学的卓越建树形成同构对应关系,对此作出深入探究当能有效阐释文学转型话题。在新旧文学转型期间,越地新文学作家提供的理论话语与文学形态的现代性追求、文学新变在创新文本的全面覆盖、新文体变革传统的现代延续等,正好说明:越文化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中国社会资本的转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治理危机和治理之道的变革。治理危机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资本的危机。而当代中国的社会资本危机则是传统社会资本与现代社会资本之间的一种结构断裂性危机。因此,实现社会资本从传统到现代的结构转型,不仅是消解社会资本危机的根本途径,而且是当代中国社会实行治道之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随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随想冯天瑜一今日我们所面临的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题目,它既与运作已久的“古今之辨”一脉相承,同时又包蕴着丰富的新内涵。简言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整体性变革。如果说,历史的多数时...  相似文献   

16.
杨荣 《社会科学论坛》2010,(14):166-170,203
社会的转型给彝族传统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以余丁坝村为个案,将家庭的变迁纳入社会变迁的视野来考察。本文认为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彝族农村现代家庭的生产和消费功能、家庭教育功能、家庭赡养功能以及家庭的生育观念均发生了明显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法现代化研究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发展的范式 ,现代化是由传统到现代并体现现代性的趋势和过程 ,是社会不可避免的全面转型和发展 ;作为学术研究的范式 ,现代化是与本土化、后现代化等范式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注启蒙与现代性的研究路径。基于社会与法制的发展 ,民法现代化在我国其实是一个合乎理论与实践逻辑的民法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与研究进路对我国民法的变革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荣  王晓艳 《理论界》2009,(12):202-204
社会的转型给彝族传统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以余丁坝村为个案,将家庭结构的变迁纳入社会变迁的视野考察,通过对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型的变迁分析,认为农村现代家庭规模正在缩小,未来的农村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类型为主,主干家庭的比例会下降,联合家庭的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结构转型与制度变迁 ,在经济上表现为由传统自然经济 (包括它的变形———计划经济 )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社会组织形式上表现为由传统共同体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的转型 ;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由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 ;在文化观念上表现为由传统的专制———奴性文化向现代的民主———自主文化的转型。这种转型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总体上看 ,现代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同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共同体社会相比给个人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空间、机会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独特的历史进程,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加速了转型并使其有了新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最新路径与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