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柔石作为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之一,他的文学追求介于五四文学话语与革命文学话语之间,具有独特的文学内涵,他的创作秉承着传统文人胸怀天下的道义,而他本人也有着作为革命新青年强烈的介入担当意识,他继承了五四文学书写知识分子和农民的主题,在他的笔下尤其呈现出对社会底层个体生存的强烈关怀和同情意识,处处彰显着人道主义的情怀,而这份人道主义情怀在他的中篇《二月》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篇小说《二月》是柔石对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思考的结晶 ,是对中国社会的人道主义探索。主人公萧涧秋的人道主义和牺牲主义是作者的写照和象征 ,在这个人物身上 ,寄托了作者过多的个人情感和理想  相似文献   

3.
<说文>的"读若"性质是什么,也就是许慎用"读若"来为汉字注音的目的是什么,<说文>历代研究者认识不一,分歧也一直存在,到当代反而更加深刻与尖锐.根据自清代以来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和争论焦点所在,通过对<说文>"读若"属性数据库的测查,笔者认为"读若"是个目的多元的术语,以音同音近为基础,也有明显地沟通经典用字的目的;"读若"被读若字的选择呈无规律状态,大多取自成说,许慎加以审定增删而已.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曾被恩格斯称为"包含有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张楚廷先生曾在<高等教育研究>上撰文表达了自己对<提纲>的解读并阐发了它对教育学的启示与意义.受该文的启发,笔者认真考察了<提纲>的来龙去脉,并在对<提纲>的理解上与张楚廷先生有很多的不同.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虽然张先生文章已发表多年,但仍有必要与其所阐发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质疑与商榷,以彰显<提纲>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六度集经>是三国时代东吴康僧会编译的一部佛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集,当代学者蒲正信曾专门为其作详细注解,但对其中一些词语的训释和注音欠妥,如、蒻、杌、齚等.利用字书、韵书等相关文献,从语音和意义等方面来考察这些词语,可知""是"老弱"之义;"蒻"当是名词而非助词,其释义与"荷"有关;"杌"作动词用,由"断"义引申为"杀戮"之义;"齚"读音为zé,非"炸";""注的引文有误.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传统文献的辨析 ,认为汉代的昆明池建造绝非循周、秦辟雍或灵台旧制 ,在《诗经》时代牵牛织女故事并未成型 ,李山先生的《蒹葭》是表现牛郎、织女传说 ,《大东》的牛、女二星应对的是姬、姜两姓婚配的观点证据不足。解释《诗经》 ,宜力求贴近诗歌文本 ,难坐实处 ,不妨存疑  相似文献   

7.
通过核对<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发现黄震云先生<<全唐诗>补遗>中所补之唐五代诗存在问题较多,尤以"新见作者26人"为甚,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误辑工作.  相似文献   

8.
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至少在两个方面引发了读者永久的共鸣与震撼:其一,文本故事本身内在的张力给读者内心层面营造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其二,主人公萧涧秋那份理想失落却又再度顽强追寻的脚步声激发了读者的精神愉悦。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笔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情境和文化意蕴,其中几个笔名与《周易》有着深刻的联系。鲁迅巧妙地化用《周易》的卦名作为自己的笔名,这些笔名不仅与署此笔名的文章内容密切相关,暗示着鲁迅的立场和态度,而且传达着鲁迅对《周易》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李白《静夜思》的重新解读,否定了前人之说,重新考证了《静夜思》的作时和作地,即认为李白《静夜思》当作于天宝六载(747年)至天宝八载(749年)秋,其时李白在金陵  相似文献   

11.
柔石小说创作中的主体认同与启蒙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柔石的小说创作中,文本展示的写实画面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之间存在着一个丰富复杂的思想"引力场"。普罗意识和人文情怀这两种内涵相异的现代启蒙向度构成了其中富有张力的两极。作为创作主体的身份疏离与认同使文本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分殊与缠绕的态势。这一特征不仅在他的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题材中得到鲜明体现,而且也透过文本所呈现的写实精神与浪漫基质获得生动传达。  相似文献   

12.
以往注家对"饰小说以干县令"的解释皆不合《庄子》本意。本文认为,"说"特指说辞,包括一般策士的游说之辞和诸子百家的学说。"干"是干谒之意。"县令"指国君一类的人。  相似文献   

13.
道德流变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中衍生的,并随着社会差异化的发展而演进。人是道德的存在物,因此道德流变的轨迹不仅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留有痕印,而且人的自然存在本身也烙有印迹。从这两个层面探析道德流变轨迹,是与人的差异化进程相吻合的,更与符合人性的社会进步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道德流变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中衍生的,并随着社会差异化的发展而演进.人是道德的存在物,因此道德流变的轨迹不仅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留有痕印,而且人的自然存在本身也烙有印迹.从这两个层面探析道德流变轨迹,是与人的差异化进程相吻合的,更与符合人性的社会进步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理一分殊”是杨时学术思想中的重要范畴,相对于张载、程颢、程颐对“理一分殊”侧重于文化和道德修养层次的理解,“理一分殊”在杨时的学术体系中已被落实到具体的人伦规范。杨时的“理一分殊”所体现的是儒学的仁道精神及现实社会人伦规范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国内三种陶诗译本各有特点.方重先生首译陶诗,他的<陶渊明诗文选译>使英语读者知陶;谭时霖先生译本<陶渊明诗文英译>是陶诗忠实而灵活的译本和文化翻译的力作,使英语读者好陶;汪榕培先生的译作是韵译本,他的<英译陶诗>使英语读者乐陶.对陶诗中"道"有不同理解和译法乃是不同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秦始皇生父问题,各抒己见,而王立群先生认为秦始皇生父不是吕不韦而是异人。但作者经过分析研究吕不韦的从政经历,认为吕不韦是秦始皇之生父,而异人为秦始皇之养父,其理由有五:一是从吕不韦向华阳夫人进献异人,向太后进献嫪毐来看,吕不韦向异人进献赵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实;二是从吕不韦与异人当时所处的处境分析,作为弱者异人不可能夺强者吕不韦的爱妾;三是"大期"而生,未必都是智障儿,不能用现在的医学水平来分析研究历史事件;四是因为异人不知道赵姬有身孕,而赵姬又隐瞒不说,所以异人误认为秦始皇为自己亲生儿子,出生于赵地,取名赵正,理所当然;五是吕不韦"饮酖而死",并非"恐诛",而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吕不韦因亲生儿子秦始皇对他不恭而断绝父子关系,所以羞耻而"饮酖"自尽。  相似文献   

18.
东京的“励志会”“亡国纪念会”“青年会”“军国民教育会”,杭州的“兴浙会”“浙会”“浙学会”和上海的“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等进步团体均是光复会的来源。陶成章与龚宝铨受东京浙学会和军国民教育会的派遣,前往上海创建了光复会。光复会初建时,考虑到应由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出任会长,于是有着清朝翰林头衔又倡导反清革命的蔡元培被推为首任光复会会长。光复会创建伊始,即将反清作为革命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刘鄂培先生的《孟子大传》是近年来孟子研究中的一部很有份量的著作 ,为孟子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作者从孟子生平、原文引证、思想评述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以期共同促进孟子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也 谈 礼 貌 原 则——兼与顾曰国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里奇与顾曰国提出的礼貌原则,希望找到两者的契合与分叉之处,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礼貌原则的本质,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灵活地应用礼貌原则,以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