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立坚 《领导科学》2007,(21):52-53
明太祖朱元璋在治贪方面是异常坚决的,其责贪之烈、律贪之严、惩贪之狠、反贪之久、治贪之效,在封建帝王中无人能出其右,称他为"反贪一帝",一点也不为  相似文献   

2.
乾隆时期是康乾盛世发展的顶峰阶段,同时贪污腐败也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虽然乾隆帝为惩贪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贪风却日盛。抛开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乾隆帝惩贪意志不坚定、任意执法、奢侈浮华的个人因素也是造成惩贪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这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也是其个人的悲哀。  相似文献   

3.
奖励现象古今中外都有,但至今还没有把它当成一门科学来研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决定了统治阶级以惩为主的治国之道。但有时也采取“奖励”措施,不过他们的“奖励”旨在更为巧妙、廉价地巧取豪夺劳动者的成果,或以此表  相似文献   

4.
《戏说乾隆》放映后,史学家担忧,怕观众分不清“戏说”与历史的界限。所以,我先向读者打招呼。本文讲乾隆惩贪,根据史实立论,不可看成“戏说”。 乾隆最恨贪官,惩办贪官,从不手软。他认为,“此等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  相似文献   

5.
根据笔者望文生义的理解,“奖励”的基本含义应是:给予先进、优秀、有实绩等当受奖者予以奖掖。使之受到勉励、鼓励和激励,从而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取得更大的成绩或成就。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奖”由于操作运用不当,从而违背了“奖”的初衷,造成了“奖”而无“励”、“奖”而无“利”甚至是“奖”而有“害”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微热点     
《经营管理者》2014,(3):9-9
国务院推出反腐“六招” 2月11日,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部署坚决落到实处,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并对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提出六点要求。  相似文献   

7.
9月5日,第三届“河南省发展研究奖”评选揭晓,共有94项研究成果分获一、二、三等奖。特别奖空缺。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项奖,对为河南省发展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作出贡献的研究项目及研究人员予以奖励,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动管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升中国管理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丰富全球管理理论体系,促进管理学人才培养,推动本土企业现代化、全球化发展,我们拟从2022年开始设立“现代管理奖”。“现代管理奖”的愿景是:立足管理实践、促进创新研究、服务国家发展“现代管理奖”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由于出生贫寒,痛恨贪官污吏,在执政后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连多用一张信纸在他眼里都算贪污。而且。朱元璋杀贪官的手段极其严酷。特别针对贪官制定了凌迟、枭首、阉割、诛族等酷刑。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里面填上草。并放在贪官继任者的衙门座位旁边,不得挪开.目的就是为了警示继任者。然而贪腐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朱元璋也哀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推行了百姓“造反”的群众反腐运动。  相似文献   

10.
李传印 《决策探索》2014,(24):72-74
为“清官”立传,写“清官”专史,是我国史书的一大特色和优良传统。宋代费枢撰写的《良吏传》,堪称一部“清官”通史。此外,二十四史中的《循吏传》《良吏传》《良能传》也记述了许多良吏。  相似文献   

11.
历代清官廉吏,都十分重视名节操守,形成了“钱财莫为子孙谋,廉品美德后人传”的治家格言。古人十分崇尚以廉治国、以德治家之道,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连家和家人都管不好,又何以治国、平天下?曾任两广总督、以禁烟而著称于世的一代清官林则徐,不仅治政有道,而且治家有方。他有自己的为官之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也有自己的治家之策:“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一语道出了“钱”与“德”、“财”与“才”之间的取舍关系。古代…  相似文献   

12.
坚持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基础上,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工作氛围,规范各项业务流程,确保监督落到实处,形成奖惩并重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而在此之前,"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已经写入中纪委十七届八次全会公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非常响亮的新观点、新目标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影响深远的清官文化,而清官情结可以说是传统清官文化的一个重要因子.在今天我们努力建设清明政治的过程中,重新审视清官情结的政治文化本质,深刻认识其历史局限并克服其负面影响,进而推动从清官情结向清明政治的历史转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产示波器与其他电子仪器的德克壮公司,有一位主管名叫费罗伦,他经常得意地向人讲起他设计的一种免费的奖励,叫做“你做得很好”奖。几年前,费罗伦任职德克壮公司的公关部门,曾好几次与副总裁一起喝咖啡。有一回,副总对费罗伦说:“公司正在快速成长,实在应该及早设计一套正式的办法,来奖励员工。”传统上,德克壮对员工只有一种奖励,就是用金表来奖励年资,副总因为最近读了几本讨论“奖励”的书,所以他在想,是不是该改一改传统,用金表以外的东西,来奖励年资。费罗伦建议公司印一种卡片,上面写着:“你做得很好!”让员工视…  相似文献   

15.
<正>“杰出创新人才奖”的评比标准应该就是创新能力的高低而非本团体及地区的利益。 1 2005年,“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四川省设立的人才最高荣誉奖——评选活动,也在岁末随着10位候选人的最终胜出而落下帷幕。该奖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设立的唯一的人才奖项,奖励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具有杰出创新能力、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  相似文献   

16.
黄旭 《决策与信息》2010,(12):66-67
本文论述的是清官期盼这一古代的政治现象。首先介绍清官期盼的历史意义,其次阐明清官对君主忠诚的原因,最后介绍清官在整个中国古代专制官僚政治运作中发挥的作用,并在结尾处指出清官期待最终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让位于个人民主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伸张,结论是“清官期待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11日,中共郴州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了市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新闻媒体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设立“舆论监督奖”,“专门奖励主动把舆论监督线索交给郴州调查处理或通过舆论监督对郴州工作产生重大推  相似文献   

18.
最恨的是清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官在这儿并非反语,笔者又绝无哗众取宠之意,那么,胆敢说出“最恨清官”之语,难道不怕天下人喊打? 其实,笔  相似文献   

19.
刘继兴 《决策探索》2014,(22):89-89
在古代,为官者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的确不少。如何治贪惩腐,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历代的明君圣主对之均十分重视,所践行的反腐招数五花八门。其中,隋唐时期两位明君的反腐手段,颇为奇特。  相似文献   

20.
贪者如鱼     
贪者如鱼。贪者,自古几乎无人能逃出被“钓”之劫。“鱼因贪饵遭钩系,鸟为衔虫被网羁”。作为一种低等动物,一些鱼为了不劳而饱肚,不借前“鱼”之鉴,不顾被钓之险,奋而吞饵,死不足惜。作为灵长类的高智能者,某些人也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混同于鱼类,贪嗜“饵料”,落得同样可悲的下场,实在愚不可及。翻开浩瀚的史册,殁于饥寒的官吏鲜有所闻,死于贪贿敛财的官吏却不胜枚举。大量的事例反复阐明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无论尊卑,无论贤愚,无论长幼,只要沾上“贪”字,没有不以悲剧告终的。人因为贪“饵”,或被钓去了江山社稷,或被钓去了爵位俸禄,或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