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统计监测研究现状评述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不同学者对统筹城乡发展内涵认识的基础上,从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主要内容以及路径三个方面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评述;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为线索,从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三个角度,对相关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对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统筹主体以及统筹的主要内容、统筹目标等尚未达成共识,指标体系缺乏层次性和整体性,且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系统结构分析等。针对上述不足,建议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统计监测研究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明确统计监测体系的目标;明确监测重点;明确各个统计监测子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建立复合指标体系;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绩效的综合评价与监测预警模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系统研究出发,利用生态学思维方式的系统原理方法论,建立民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复合系统(民生发展系统),构建了民生发展系统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本文的结论可对民生发展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各种利益主体空前分化、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导致突发社会危机频发。突发社会危机的常态管理已逐渐成为社会安全治理的主导方式。对突发社会危机"苗头性"、"倾向性"信号进行监测性搜集,既应当从被观测者的各种客观"境遇状态"上做数量测度,又必须从被观测者的主观体验上做感知调查,使用客观测量指标和主观感受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遵循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则进行相关的指标体系设计。基于观察突发社会危机诱因变动与系统记录突发社会危机各种可能征兆的认识,在厘清统计监测与统计预警评估关系的同时,着重从经济利益、政治权益、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公共安全、民族宗教等六个方面,根据原因导向设计构建了一套指向一般公众、家庭和社区的突发社会危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以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广告回报,成为各地方台的强势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注重用老百姓的话语说老百姓的事儿,它关注着老百姓的生活际遇与生存状态,勾勒百姓生活全景图。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说新闻的方式深入观众灵魂深处。民生新闻的直播方式让市民成为新闻的主角,记者和解说词退居到了次要位置,观众的双向参与拓展了传播的空间。同时,民生新闻繁荣的背后还存在节目低俗化、同质化、反映问题表面化的不足。为了民生新闻的长远发展,应提升品格、创品牌、走新闻专题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统计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和谐社会的内涵及经济学中对人类行为的主要评价方法,利用帕累托改善和激励相容原则来筛选统计指标,可以形成反映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对外交往等社会和谐情况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而在评价方法上以各指标的离散程度为依据进行加权,则可以使统计评价方法建立在客观基础上,并能够对落后单位形成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布奇·埃默切塔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非洲裔英国移民女作家之一,因其对非洲妇女生存状态的关注及其创作的非洲历史小说而在国际文学界享有盛誉。其作品主题广泛,文化之间的冲突、文化身份的认同、种族隔离以及超越于种族和文化之上的人类和谐等主题皆可在埃默切塔的作品中发现。国外对其评论也因此呈现多元性,尤其是从后殖民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身份危机以及对比等视角进行分析和评论。国内对埃默切塔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因此有必要对迄今埃默切塔国内外研究做一综述,阐明其研究意义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汪富泉 《南方论刊》2014,(3):100-101
为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数学系某班学生拓扑学课程考试成绩为例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若干统计量和统计分布对学生的学业和教师的命题质量给予了整体评价,并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不但能够促进国计发展,还能够提高社会民生水平.在国计民生互相支撑和促进的背景下,教育民生指标体系需要很好的体现两者的融合.构建教育民生指标,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将理论、实践与发展有机结合.教育民生指标构建要遵循可描述性、可评比性及可预测性等原则;指标选取的内容要运用民主评议的方法;指标框架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决策提供清晰明了的参考.最后以宁波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国内城市群治理研究开始于2005年。城市群基本概念的研究为城市群治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城市群快速发展所产生的"治理困境"和国外城市群治理理论、经验的借鉴推动了我国城市群治理研究的发展。目前,国内学界已经初步形成了城市群治理研究的主要框架和主要领域。但是在主要研究内容上对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引介和借鉴较多,我国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较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有所增加,但大都限于规范演绎研究,对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实证研究方法使用较少,不利于提高我国城市群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在总结我国城市群治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张东辉 《东岳论丛》2008,29(1):51-55
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回顾发现,中国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呈现阶段性变迁。而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既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引进、研究及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是创建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的必然需要。中国的经济实践是经济理论发展的原动力,而国际学术资源的共享、学术研究的频繁交流又为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理论必将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民间宗教成为专业性学科话语的半个世纪里,研究范式已是屡经更迭。就台湾民间宗教研究而言,它始终与外部的现实环境相交涉并随之变迁。战后初期,有两个重要的变化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自1950年代起,政府权力开始在宗教领域申张;其二,1949年后,被称为"新兴宗教"的大陆民间教派开始传入,形成了台湾民间宗教蓬勃兴盛的局面。1970年代,由冈田谦所提出的"祭祀圈"理论被引入浊水、大溪两大区域的研究中,其后祭祀圈、信仰圈和村庄庙讨论盛极一时。1980年代后,民间教派和鸾堂成为新的议题。台湾的民间宗教及信仰问题长期未受到学界主流的重视,而这一领域的拓展仍有待于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神话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立 《文史哲》2002,(2):14-19
在古代神话的整理和研究上,前辈学者做出了贡献。其学术成果大都完成于20年代到40年代,并在解放初期出版或再版,构成了新中国神话研究的第一个高峰。袁珂先生对神话研究倾注了毕生心血,其丰硕的成果和贡献,构成了50年代到80年代神话研究的第二个高峰。改革开放以后,神话研究领域人才辈出,学术视野宽广,成果丰富,实为神话研究的第三个高峰。新中国神话研究领域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某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还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新世纪神话研究的展望和走向,还需要做出科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段晓光 《东岳论丛》2007,28(2):72-81
伴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而产生的一些诸如失业人口激增、社会公共福利水平下降、国有资产流失、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等等的负面效应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这些负面效应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差异性,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对此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即这一经济现象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并具有基本的表现形式,其并非不可控制但却难以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实现信息资源有序化的角度出发 ,对我国图书馆在传统馆藏资源管理标准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回顾及评价 ,并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建设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始终是关系国家统一、国家安全、国家治理的大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使命、实践路径等有利于促进“五个认同”,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治理。“民族团结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央提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和实践有助于消解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失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方酒神狄奥尼索斯是神话的神,其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神话体系作支撑;而中国的酒神杜康是历史人物的"神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者形象渊源迥异,使得他们衍生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西方酒神更多的是强调酒神文化特质,而中国的酒神则主要指涉酒文化。正是由于中西酒神文化内涵的不同,他们对中西民族文化的性格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方人追求生命的狂欢迷醉,中国人则选择享受含蓄的欢乐与自释。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展望: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的建筑思潮进行了简要回顾,然后通过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对现代主义的部分补充和修正,是现代主义建筑多样发展的表现,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而现在人们亦正是把后现代确立的世俗人文目标与现代建筑语言符号的科学理论相关联,乃至进一步把两者进行互补、交融和统一,去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据点,也是经济发展的焦点.城市中演绎着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及融合,见证了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各种人类活动的发展变迁,城市因此而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理论源自于实践,同时又是指导实践的风向标.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在城市经济理论领域开展了精彩而深刻的探索,在城市化、城市群、大都市、城市产业(产业集聚、结构类型、转型优化)、竞争力、生态保护、开发区、住宅与土地经济、城市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在梳理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重点作出了初步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世界120个国家的生活质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生活质量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本文建立了一种生活质量评价模型,并对120个国家1980~2003年的生活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生活质量排世界前10名的国家是:瑞典、丹麦、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荷兰、德国和瑞士;2003年中国生活质量指数为37.6,在120个国家中排名第72位。1980~2003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年均增长率为1.031%,按这个速度计算,中国需要80年左右才能赶上2003年的发达国家水平。改善和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应该成为国家政策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