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与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200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由连续三年下降转为回升以来,2003年后又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这与中国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投资环境全面改善等有很大的关系。这次新发展是以制造业中的汽车工业和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还出现了大型投资增加的新动向。这标志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如此,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存在着相对落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日本丧失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与日本1999年以来对华投资增速放缓、占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下降有着密切关系。只要日资企业继续提升投资结构和技术水平,从边际产业转向比较优势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就能带动设备和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使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速度和规模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这样,日本仍有可能恢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1987-2012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基于BEC分类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作为中国重要投资来源的日本FDI与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主要与其初级产品及中间产品的出口、最终品的进口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基于边际产业转移理论以及日本对华输出半成品在中国加工包装,一部分在返销国内的这种特殊投资模式,为中国合理引进外资和利用外资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意义上以最终产品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格局已被新型的以组成产品价值环节为对象的国际价值链分工所替代,导致当代全球制造业分工现出了分工主体专业化、分工形式要素化和分工空间集群化的新特点。因此,新时期东北制造业的发展,应遵循21世纪国际制造业分工的时代特征,积极参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促进东北制造业分工专业化水平,完善东北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培育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高级要素。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变化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理 《日本研究》2005,(2):33-38
进入21世纪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再次大幅度下降并发生了若干新变化。在短期内,受经济步履艰难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仍将处于下降和回升的调整之中。从中长期看,由于日本经济仍有继续发展的潜力等有利因素,特别是在我国将继续成为日本最有利的投资对象国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的情况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有迎来回升和新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国际分工理论与日本贸易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 《日本研究》2003,2(2):1-7
在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史上 ,日本是唯一的成功地由后发展经济转变为工业化经济的非西方国家。在进行工业化发展战略及贸易模式选择上 ,日本并没有拘泥于西方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 ,而是在战后的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局面下 ,形成了具有超前性的独特的工业化发展及贸易模式。解释日本战后初期贸易模式选择的一系列动因 ,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一、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  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在西方 ,最早明确提出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 ,是 17世纪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他说 :…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比较优势下的融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国际经济交往中,一般先进行贸易,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然而,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结合的趋势愈发明显。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融合在同一基石之上的尝试,首推日本学者小岛清。他认为,国际分工通过对两者现实状况的观察,可以得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融合发展是国际经贸交往的新趋势。同时,这一发展趋势也带来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使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打破传统的隔离状态,从分歧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动机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最为直接的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 ,是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手段。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迅速发展 ,一度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国。中国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象国 ,2 0 0 2年中国吸引对外直  相似文献   

9.
伴随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和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服务业跨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总括公司正在成为对中国服务业直接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投资独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预计日本服务业跨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组织结构将从垂直一体化向网络化转变;行业结构将从生产性服务业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转变;进入方式将从独资向并购转变;地区结构将从东部沿海地区少数超大型城市及特大城市向中西部主要商业城市拓展。  相似文献   

10.
蒋序怀 《探求》2005,(1):54-57
1990年代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在不断改变,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和生产要素等方面的特点,使得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结构特点既具有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近年来在外国对华投资快速增多的趋势下,日本的对华投资增加缓慢,甚至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日本学刊》2003,(4):127-139
日本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即进入了日本所说的人口“少子老龄化”阶段。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影响到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人口的减少和出生率的下降 ,将进一步加速日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对日本社会老年赡养负担及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年龄结构及劳动力供应、对教育领域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等领域产生诸多影响。日本近些年来试图缓解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采取改革和充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各种制度措施 ,并为提高生育率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孙佳  程娜 《求是学刊》2012,39(4):61-64
分工理论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分工是产业组织的存在基础和变动原因.分工发展是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系统梳理分工理论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分工理论的演进对我国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也将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市场结构变化与日本游戏产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内容产业中的游戏产业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日本曾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然而自2001年以来欧美游戏产业的崛起以及日本本土市场的缩小,开始对日本游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相比日本内容产业中持续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动漫,日本的游戏产业正迎来一个从引领者到追赶者的角色转变,世界游戏产业重心转移过程中日本游戏产业的变革正处于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技术进步有偏的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应用标准化系统法估计方程参数,测算我国劳动力合意结构.结果显示:(1)技能与非技能劳动比的合意值呈现指数增长且增速快于真实值,表明技能劳动需求缺口不断加大.(2)采用大学学历的劳动力存量指标测算劳动力结构,发现其呈现出逐年优化特征且对经济产出的贡献不断增强,但劳动力结构贡献率始终不足10%.而依据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衡量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结构贡献不足1%,综合验证劳动力结构还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银行一向以规模宏大而著称于世,泡沫经济破灭前的1990年,世界前10大商业银行中日本独占9席,傲视全球。那么,是怎样的一种组织和制度安排来保证这些庞然大物的效率呢?日本银行业又是一种怎样的公司治理结构呢?本文以企业文化及企业组织对日本银行的公司治理的影响为中心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日本文化外交在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日本文化外交观念出现变革.推出"发信"、"受容"和"共生"为行动指南,对运作机制和活动方向进行了调整,并积极就活动项目、文化形式和传播方式进行新的实践探索,目标是不断提升国际形象、最终实现政治大国形象的建构.但由于日本外交实际与文化外交的属性要求存在矛盾,同时受历史观的直接影响,从长远看,文化外交对日本的国际形象建构作用会出现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9,(1):73-80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以专业化分工为特色的工业部门,分工演进提高了汽车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生产率,使汽车产业层级结构和分工网络的效用得以发挥。汽车产业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性产业,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发展程度不相匹配、模块配套能力较弱、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制约了东北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东北地区应该积极构建和完善汽车分工体系,促进汽车产业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增强东北汽车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王星 《社会》2009,29(4):26-58
师徒制属于中国国有企业技能形成的一种制度性安排。计划经济时期,师徒传承成为国有企业主要的技能形成手段,但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师徒间的技能传承危机。师徒制在国企改革前后不同的技能传承效果,根源于企业治理的协调机制所提供的相关制度安排是否与之相匹配。师徒关系合同化改革改变了师徒关系的性质:由非市场性的关系结构演变为市场性的关系结构。这引发了围绕技能控制而展开的劳动政治,影响了企业内的生产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