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贾义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2):58-61
一般的语法书和教科书在谈到副词的语法特征时都指出,副词一般都不修饰名词,并且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划分谓词和名词的重要标准。但实际上,在现代汉语尤其是口语和口语意味比较浓厚的书面语作品中"程度副词+名词"的现象时有出现。特别是"很阳光"、"很绅士"这样的"程度副词+名词"的新用法似乎一夜之间异军突起,广为流传。这个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汉语语法学界就存在很大争议,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全文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粗鄙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副名结构是汉语新时期大量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语法现象。本文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对这一现象作简单透析。指出该结构的语法功能、语义规约及语用价值,最后对这一结构的广泛使用从认识上作简单解释。 相似文献
4.
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汉语动植物名词指人现象是"人是动物"和"人是植物"两个概念隐喻在汉语中的反映。至于什么样的动植物名词能够用来指人,明显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汉语指人的动植物名词的意义主要通过提取式、融合式和限制式三种语义突显方式来体现。 相似文献
6.
上古汉语“介”有名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史记》“一介之使”是“一个普通的使臣”的意思,“介”为量词,有“微小”的内涵。作“宾方传话人”、“副使”解的名词“介”是与古代聘问制度相关的语词,其内涵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量词“介”可能来源于名词“介”。 相似文献
7.
"程度词+名词"结构中名词语义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度词修饰名词原本不是一个被语法学界完全认可的语法组合,然而在当代口语及书面语中,"程度词 名词"组合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可见,"程度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一类名词与程度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缺环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鬼神名词属于专有名词,它在甲骨文语法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句法上,鬼神名词可作施事主语、当事主语以及单宾语、双宾语、三宾语等。语义上,鬼神名词具有〔+享有祭祀〕、〔+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可控〕、〔+社会性〕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名词化动词与名词化动词短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国欣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4):40-41
本文分析了名词化动词及名词化动词短语的构成形式和它们的语法特征 ,认为名词化动词及名词化动词短语在语法功能上是名词 ,而在语义上含有动词的词汇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禽”的名词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清词义发展演变的线索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甲骨文中"禽"已经具有了名词"猎物"的意思,但有关辞书对这一问题似未提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禽"在甲骨文中的名词用法,理清其词义发展的演变规律,为辞书编纂提供材料,借以说明出土文献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古代涉"树木"义词语较多。这些词语中,有些侧重指单棵的树,有些侧重指成片的树木;有的既可作个体名词,又可作集合名词,有的只作集合名词;有的在先秦即已出现,而有的则产生相对较晚。这些词语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互有一定的语义影响与渗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木"、"树"二词,它们既可作个体名词,又可作集合名词,属古汉语中的常用词,至迟在南北朝口语中,"树"已基本替代了"木"。对于这些词语的探讨,不仅对于汉语史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古代林业的认识和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君芳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7-9,51
名词非范畴化,即名词丧失原有范畴某些典型特征的过程。从认知层面分析,这一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概念转喻”。在隐喻与转喻思维的影响下,语义大多发生了泛化,由于言者主体的介入,名词非范畴化过程中的词义也产生了主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通常表示个体事物的量词具有严格的语义分类功能,但是长沙话里的“只”缺乏这种分类功能。它是一个使用范围极广的泛量词。本文力图对长沙话里“只”的使用法范围作一个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宋晓霞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46-47,59
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将副名组合中"名"的类型归纳为光杆名词、"名词+后缀"、"数量词+名词"和"性质形容词+名词"四种形式。对副名组合中"名"的形式分析表明,这一语言现象的存在理据在于这些"名"与副词有着语义上的选择关系,此项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语言规范化和语言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楚泰简帛文献来看,先秦汉语数量词发展体现出清晰的地域特征,主要表现在连接成分“又(有)”的存现上,称数样式尤其是“数+量+名”结构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量词系统内部动量词、度量衡量词发展的不平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蒙古国人在使用汉语普通名词时,由于母语语言文化规则的负迁移,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主要有语音形式偏误,与色彩有关的名词的语素偏误以及名词的复数形式偏误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明杰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7-139
名词“动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效果,可以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为进一步探究词类转换的认知理据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19.
谢家荣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6):4-5,24
英语名词定语经过长期历史演变,在当代英语中使用十分广泛,名词定语已代替形容词、分词定语等,名词定语在结构和用法上有比较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又……又……”格式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颖萍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8(4)
本文以大量实际语料为分析基础,在考察“又……又……”位序的基础上。对“又……又……”格式的内部语义关系、连接成分的概念关系及“又……又……”格式的语义表达功能进行了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