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诗学》中有关戏剧情节的论述,分析了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中双情节结构对《诗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所产生的独特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2.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字字珠玑。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俄狄浦斯王》、《窦娥冤》二剧为实例,分析、比较了亚氏理论和中国清代戏剧家李渔的戏剧思想,尤其详细地分析、鉴别了亚氏悲剧的至理名言,而实现了管窥中西戏剧差异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哲学的睿智,审察、提炼古希腊艺术创作的精髓,建树了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合理的文学理论。他的悲剧论可以跨越东西文化的时空距离,完美地体现于传入欧洲的第一部中国戏剧《赵氏孤儿》中。在此将通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的定义及相关悲剧理论视角,对《赵氏孤儿》进行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论证,将对《赵氏孤儿》及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观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没有关于悲剧的专著论述,但他是准确地把握了悲剧的本质的、这一句话在揭示悲剧本质方面,超过了历史上一切悲剧论述的总和。我们不必和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定义相比较,(见《诗学》新文艺出版社1954年版,第17页)我们只和近代公认的对唯物主义美学有过卓越贡献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定义相比较,就可以看到鲁迅的论断是多么精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这个定义似乎把生活和艺术中一切悲剧都包括无遗了。”(《生活与美学》第33页)但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说得  相似文献   

5.
文化诗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西方学界逐渐兴起的新兴批评话语.文化诗学对文化人类学既有文化结构的方法论借鉴也有历史意识的理论创建.文化塑型和厚度阐释的批评观念是两者方法论的契合点,文化结构和历史情境的阐释重心是研究旨趣的分歧,文化分析与历史厚描的批评范式则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理论导向.考察这两种西方批评理论的指涉关系,可以使中国文艺学研究获得一种生态文化批评的诗学新起点.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专门做文艺学研究的,但也可以从相关学科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近年来我从现代文学转向古典文学研究,从叙事学到诗学的研究中,我提出了多维诗学的说法。我们的诗学应该是生命诗学、文化诗学、感悟诗学构成的多维诗学,以生命为其内核、文化为肌理、感悟为之贯通。在对“感悟”这一关键词进行历史梳理后,我认为中国文学的特质就是感悟。它是一种潜哲学,包含着中国文学潜在的特质,我们所说的“意境”、“意象”等都与之相关。这里就围绕我的《李杜诗学》所引起的争论来谈谈诗学问题。他们认为李杜不过是作家论,怎么可以称为诗学呢?他们…  相似文献   

7.
“卡塔西斯”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定义的时候,曾提到悲剧具有“卡塔西斯”(catharsis)作用。由于亚里士多德语焉不详,这个概念的含义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卡塔西斯有种种解释。根据罗念生先生的归纳,这些解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张净化说,第二类主张宣泄说。主张净化说的以布乞尔为代表。他在《诗学》英译本中,将“卡塔西斯”一词译为Purgation(净化),从而有力地表达了他的观点。我国学者朱光潜先生,也是主张净化说的,他也将“卡塔西斯”译为“净化”。但朱先生的净化说,也包含有宣泄的意思,可以  相似文献   

8.
"净化说"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之一,它主要是针对悲剧艺术~([1])而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的内涵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净化观众观看悲剧时所引起的恐惧和怜悯这两种感性情感,二是通过净化恐惧和怜悯两种情感使得观众在思考之余获得一种理性和知识的快感。然而由于亚里士多德的许多作品,尤其是《诗学》的散佚,使得亚里士多德自己对"净化说"内涵的正面解释无从获知,从而导致后世学者对"净化说"的解释都较为片面。因此,在求真的原则下有必要进一步对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的内涵作出一个全面的解读。那么要真正探究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的完整意义就必须结合他的情节说、必然律、过失说、动力因等哲学、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9.
宁夏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宁夏社会科学》编辑部、《宁夏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于三月六日在宁夏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了“文艺学与方法论讨论会”。宁夏文艺界、教育界、哲学界及有关部门代表共七十余人出席了会议。宁夏文联、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教育学院的领导到会并讲话。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德一就文艺学方法论问题专题发了言。会上,许多同志对于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它学科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引进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来表示强烈的兴趣,不少同志还结合作品各抒己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应当冲破传统观念的禁锢,不断汲取其它学科乃至  相似文献   

10.
孟庆雷  甘锋 《兰州学刊》2007,3(2):138-140
"直寻"作为中国诗学创作的方法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诗学话语对象,它的生成是同《诗品》内部的其他理论范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具体说来,自然之旨构成其本体论的追求,吟咏性情促进了主体诗情的觉醒,重新诠释的"兴"则直接体现了其存在的状态,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学理论系统,为中国诗学方法论的生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明确指出:“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那两个原因呢?亚里土多德的回答是,一是“摹仿的本能”,二是“音调感和节奏感”。这本来是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心雕龙》的重要价值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了。我国专家认为:“《文心雕龙》是六世纪初古代中国文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在整个世纪中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煌煌巨著。”日本学者则认为:“《文心雕龙》可以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黯然失色。”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愈加显示出《文心雕龙》研究领域还有许多重要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比如,《文心雕龙》有无作为其整个文学理论系统赖以建立的哲学根基?如有,这个作为依据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正如本文标题所标明的,这篇文章的任务便是对《文心雕龙》的“自然”观点及其与刘勰的文学理论的关系问题加以讨论,并说明“自然”观点就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诗学》中。在《修辞学》等著作中,也谈了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其中,“艺术摹仿说”是具有重要意义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理论观点。艺术的本质即摹仿现实,是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站在“彻底的”和“一元论的”社会学诗学的立场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意识形态科学”体系,他认为:作为一门意识形态科学,文艺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作品的艺术结构,是这一结构里面的各种正在形成的意识形态因素的有机结合及其艺术功能。对于文艺学来说,这个界定具有本体意义,当下文艺学研究的视野在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思维这两个环节得到了扩展:前者把文艺学对象理解为开放的处于诸文本对话关系,而不再是孤立存在的文学作品,这样建立起文本艺术结构的历史意识,从而形成历史诗学;后者则建立起开放的和对话的思维,在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过程中呼唤意识形态环境里其它文化种类的参与。文本界限被打破意味着跨越文本进行文化诗学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戚良德 《文史哲》2007,1(5):91-99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引人注目的文论"元典",《文心雕龙》自然受到当代文艺学的广泛关注,但这种关注又主要限于观点的征引和阐发,而很少对《文心雕龙》作一种文艺学范式的完整把握,这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文艺学的现状。从总体上来说,《文心雕龙》至少形成独具特色的六大文艺观念:一是以心学和美学为基本内容的文学观念,二是以体裁分类和规范为基本内容的文体观念,三是从具体作品考察出发的作品观念,四是从创作实践出发的写作观念,五是着眼历史发展的文学史观念,六是着眼人文背景的文化观念。因此,《文心雕龙》不仅仅是为当代文艺学提供资料,而且还从文艺学的整体观念架构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文学实践的文艺学范式,从而可为当代文艺学提供整体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涌同志的《文艺学方法论问题》(《红旗))86年8期)是以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为宗旨的。文章发表后,在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盛赞者自不必说,就是持异议者,对其文章本身的方法论,尚未见提出异议。我在认真研读再三之后,对其思维推理方式的“辩证性”却极怀疑。故此,提出质疑,向陈涌及其他专家前辈就教。毋庸赘言,由于论题所限,本文不可能对刘再复同志的一系列理论观点表示看法,对陈涌同志文章的长处亦不能一一肯定。这是须事前申明的。 在我看来,陈涌同志《文艺学方法论问题》一文的方法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  相似文献   

17.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学专著,也是我国诗学史上第一座丰碑。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篇》中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这评价极为恰当。从表层看,《诗品》论述诗歌的基本观点是零乱的,但如果深入地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它含着相当完整的诗论体系。这个体系概而言之就是:以“吟咏情性”为核心,以生活感受为基础。以赋比兴为手段。以“风力”、“丹采”的高度统一为准  相似文献   

18.
悲剧和美、崇高、丑、喜剧是作为与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五个基本范畴。但是它们作为美学范畴并不是一下子同时产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西方美学史来看,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学概念、范畴。亚里土多德的《诗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而是一种制作学,说具  相似文献   

19.
“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这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学术界通常把“纯粹自然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或牛顿物理学,认为康德解决“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就是要为自然科学或牛顿物理学提供理论辩护1。本文认为,康德的“纯粹自然科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它指与纯粹数学相对应的另一类纯粹理性知识,即纯粹哲学或一般自然的形而上学,因而康德解决“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其内涵和目的远比仅为牛顿物理学提供理论辩护更为深刻、丰富,其意义也更为深远。一纯粹自然科学正因为其“纯粹性”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匆匆而去。在迈向新千年之际,饶艹凡子教授推出跨世纪新著《比较诗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这是一个可喜的新开端———一种令人鼓舞的连接过去与现在,并启示未来的“开始感”。作为“新时期文艺学建设丛书”(钱中文,童庆炳主编)的一种,《比较诗学》的新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