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国际社会,可以从基本人权与人民主权的共存与互动入手探讨人权与主权的共存与互动关系.基本人权与人民主权可以和谐共存、良性互动.这有其法理依据和文明基础.  相似文献   

2.
黎尔平 《学术界》2012,(9):218-226,279,284
近30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人权与主权无关到人权与主权相连,再到人权与主权争高下、人权与主权相对分离这样一个过程.西方对中国人权事务的干预,以及中国参与全球化过程引发了主权与人权的互动、冲突和矛盾.事实上,人权与主权最初是两个互不相关的概念,自纽伦堡审判、国际人权运动兴起后,人权与主权才表现出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有时也相互对立与排斥,不分高下,正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推动着中国人权事务的发展.当中国政府把对人权的关注从国际人权斗争转向国内人权保护的时候,这便是主权观从国家主权向人民主权转变,目前中国正处于此阶段.  相似文献   

3.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流行的民权观念,主要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影响的结果.在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影响下,平等以及使民众成为国家主人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家所能理解到的人民主权的全部.中国近代思想界所以接受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卢梭的思想学说与中国传统思想方式之间的契合.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提供了可靠的思想武器,同时,其理论局限性对于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过程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对主体权利和人民主权关系的理解上,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之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自由主义把权利的正当性建立在道德自主性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人权高于主权,把人权看作是脱离人民主权而私人独立享受的东西,主张用一种弱的民主制度来实现人权。而共和主义则相反,从伦理共同体基础上理解人权和主权的关系,强调主权高于人权,认为人权只能在人民主权的实施中被享用,主张用一种强的民主制度来保障人权。而哈贝马斯强调从程序主义角度重新理解权利,把人不仅作为法律的承受者,而且作为法律的创制者,强调人权和主权是相互补充的,主张通过程序主义的民主制度保证同时实现人权和人民主权。但是这种程序主义却没有程序。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提出以下重要思想:国权重于人权,国格重于人格,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区别多数人的人权与少数人的人权,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人权的根本保障,对专政手段,不但要讲,而且要用;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把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人权的首位。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人权思想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权与人权的基本关系是:人权是根本,主权立于人权之上;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主权是保护人权的,但有主权并不等于就有人权。人权的国际保护与主权不容侵犯、内政不容干涉二者间关系较复杂,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关键在于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一方面搞好本国的人权保障,一方面对人权问题进行善意的批评,尊重别国的主权  相似文献   

7.
论人民主权与公民的民主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和基本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国家,主权的执掌者不同。人民主权理论是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核心。人民主权思想经历了由观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伴随资本主义民主实践的发展,人民主权学说不断成熟。近现代民主权利观念源于人民主权学说,公民民主权利的内容是人民主权的具体体现。现代国家公民民主权利包括应有民主权利、法定民主权利和实有民主权利三种形态。现代政治文明不仅要保护多数人的民主权利,也要关注少数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民主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代人民主权论的理论基础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起源于古希腊思想家普罗塔哥拉、安提丰、伊壁鸩鲁等人,经2000多年的演变,到近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人民主权论。格老秀士、霍布士、斯宾诺莎是其奠基人和倡导者,卢梭是其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潘恩和杰斐逊是其实践者。人民主权论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战胜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理论依据。深入研究近代人民主权论,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光大,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的时候,克服封建专制主义残余,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问题占有重要地位。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有些问题还应从历史发展中总结经验,探索事物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觅取解决问题的历史借鉴。正是为了这个目的,笔者对人民主权思想作了初步探讨。一、人民主权思想的实质及其历史地位人民主权思想是十七、十八世纪风行欧美的启蒙运动的著名的政治思想。什么是主权?什么是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针对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实践的虚伪本质、人民对权利的深切渴求等现实情况,在批判吸收近代资产阶级学者的主权理论及结合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础上,深入阐释实现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制度体系与实践方略,在既有主权理论基础上探索出真正属于人民的主权理论。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为辩证认识西方主权理论提供思想源泉,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创新给予理论指南,为当代中国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人民权利得到更健全的法律保障赋予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从“执法”的意义流变与“执法为民”的理解分歧来看,国人的法权①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升华.法权逻辑认知可分为三元论、二元论和一元论,其与分权学说及人民主权论关系密切.相较之下,法权逻辑的三元论最为科学和理性:有利于保障人权,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有利于规范权力行使,防止权力腐败;有利于促进代议制民主健康发展,防止人民主权异化.如果将“执法为民”作为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强调其不可缺少民主、人权、公正和法治等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12.
卢梭人民主权与公仆意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决定了人民主权,人民通过公意表达主权者意志,政府通过公务活动执行主权者的意志,政府包括一切职员都不过是人民的公仆.而真正民主的国家应该是体现人民主权的国家.人民主权与公仆的理论对启迪民众的民主意识,促进国家的民主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领导苏俄法制建设的实践中,为了实现人民主权和司法民主的理想,列宁阐发了人民陪审的思想理论,并将其理论应用于苏维埃司法制度的建设实践。列宁主张,人民参与审判是民主的体现,也是实现人民主权的要求。列宁的人民陪审思想不仅影响前苏联人民陪审制度的建构,而且对新中国和我国当下的人民陪审制度的建设和实践也起到理论引导的作用。列宁的人民陪审思想经过移植借鉴和发展演进,在当下已经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启蒙思想家创立的主权理论经过长期的丰富和发展,尤其是经典作家批判性汲取之后,升华为以人民主权原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人民主权原则有力地指导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实践,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根源、灵魂和根本价值取向,为现代国家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在宪政和国家制度安排中提供着重要的价值依托.当宪法危机发生时,政治发展以质变的方式呈现,宪法所宣扬的人民主权原则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了宪法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5.
萨托利对民主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在民主问题上,既要注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区别,又要有效地调适两者的关系.但萨托利在处理两者关系问题上依然存在以下局限性:否认“自主”使其民主观缺乏道德理想;远离“人民主权”使其民主观缺失合法性基础;没有“自治和参与”使其民主观缺乏建构性理想.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宪政伦理是时代宪政运动的精神内核,是人类现代宪政伦理价值的中国形态,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宪政国家实践之中.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机关分工负责和接受人民监督,确立宪法的至上地位等,是我国宪政伦理的基本价值.当代中国宪政伦理存在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价值矛盾,即人权保障与主权维护之间的矛盾,人民当家做主与“为民做主”之间的矛盾,权力的正当性要求与实际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政治伦理与法律伦理之间的矛盾.当代中国宪政伦理的重构应主要包括:确立以人为本的根本伦理价值理念,着力构建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宪政伦理价值体系;明确将民主和法治作为实现以人为本、保障基本人权的宪政制度伦理价值;选择中国特色的宪政伦理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宪政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宪政和社会主义共生、兼容.社会主义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先进形态,蕴涵人权、自由、民主和法治等价值理念,以依法治国和宪法制度为"纲",以人民主权和人权自由为"本".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制度体系发端、根植于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构筑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宪政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立足国情,与时俱进,我国宪政建设应在宪政观念、宪政制度和宪政实践三重路径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包含关于人民、人民主权、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保证等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的代表,自从她成立之日起,就高举争民主争人权的旗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争取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人权,先是在苏维埃区域建立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民主政府,继而在解放区建立民主政府,制定民主纲领和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律。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后,建立了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给人民争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人权内涵,是中国人权事业的理论基石,是批判"人权高于主权"的强大思想武器。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