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中,福柯不仅有着显著的声誉,而且他与马克思主义还有着为人所知的十分密切的关系。福柯一生的理论旨趣可以概括在知识/权力/主体这三个重要主题中,其中权力又是最核心的概念。福柯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微观权力观,解构传统的宏观权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福柯与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政治犹如牧羊,治理术诞生于羊圈。通过引导灵魂以拯救灵魂的牧领权力遭致反引导力量的抵抗。近代国家在基督教牧领权力制度的背景下崛起。基督教牧领制度因典型地构建近代绝对而连续臣服的主体而成为西方社会权力史上的决定性时刻之一。作为其政治哲学核心内容之一,福柯的牧领权力思想促使我们深思重要的生存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被治理?我们该如何从事政治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传统权力理论主要以政治领域内的国家权力为主要关注点,形成传统权力观在政治领域内的单极延伸。福柯通过对权力的微观分析,结合现代社会权力的特征,向人们展开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权力视角。福柯关于权力问题的研究对当代权力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福柯教室中的微观权力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两个主题即"生物性权力"和"真理政治学"的主要观点,并从福柯的理论视角对教室中存在的多种微观权力形式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教室这一当代教育实践的前沿阵地所渗透出的权力运作机理,并对福柯的这一理论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米歇·福柯对权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指出福柯的权力分析是对主权者权力的消解,这种消解是方法或提问方式转变的结果。在这种转变中权力关系的复多性得到了凸显,并将权力问题引向了权力技术。文章以福柯的文本《权力的网眼》为基础,首先,通过对照人类学、社会契约论及功利主义社会学对权力概念的分析,指出了法律权力概念与技术权力概念之间的对立;进而,通过对作为权力技术的完善形式的生命政治形式的分析,指出了自身技术概念及性的分析在权力分析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通过对自身技术与权力技术的对比,指出了福柯全部研究的核心在于主体问题。文章总结指出,只有关注主体问题,才能正确理解权力分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福柯以文学活动而著称,他的不少概念都被文学理论家们不断挪用,并构成当代文学理论及批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福柯的文学理论思想究竟是什么却是福柯研究面临的一个基本难题。70年代以后福柯向权力话语的转变,尤其是生命政治概念的提出,并逐渐用来取代他之前阐释文学的主要概念,从而不断形成了生命政治的文学本体论。文学的生命政治学的提出使福柯抛弃了文学的真理机制而过渡到另一种更为基础的介入现实的文学方法论,同时也敞开了一个文学表述的法外空间和可供亵渎的例外状态,使得一切非理性、界限经验和声名狼藉者在其中都获得了话语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福柯权力哲学主要有三个来源:现代主义思想、尼采及其哲学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场域。福柯权力哲学汲取了现代主义思想的合理内核但又对它有所超越;尼采哲学的悲剧因素、探求方式、怀疑精神及系谱学方法对福柯影响甚巨;后现代主义中质疑宏大叙事及局部批判法也对福柯构建其独特的权力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福柯的新政治观:一种微观权力的谱系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阶级和国家为核心的宏观政治概念遭到质疑,一种围绕日常权力关系形成的"微观政治"构想脱颖而出。这种微观政治回应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新社会运动的政治诉求,表达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政治"或者"后现代的政治"。福柯的新政治观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微观政治构想。他以权力谱系学为基础,着力揭示了微观权力的种种形式,由此重新定义了"权力"和"政治",提出了微观政治的基本构想。在分析以"圆形监狱"为模型的权力运作机制的过程中,福柯探讨了作为一种自由实践活动的"抵抗政治"的可能性条件,从而建构了一种反本质主义的和多元主义的新政治观。这种新政治观集中体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9.
“生命政治”是福柯最复杂的概念之一,涉及福柯的权力分析及其后期的一系列主题。通过辨析福柯的生命政治、生命权力概念,并借助对福柯的“生命”概念在规范和审美两个维度上的延伸讨论,发现对于福柯而言,与康吉莱姆的“否定性生命价值”相对应,生命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在生命的肯定性层面,自由、反抗或者新的主体性的生成,均与这一肯定性的生命政治理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从笛卡尔到康德的西方哲学史上,人占居了认识活动的中心地位,福柯正是要对这种西方人文理性作出强烈的批判。福柯试图站在理性传统的对立面反思人文科学和现代人的生存现状,尝试还原近代以来知识的秩序性构造并给出自己的知识型解释。福柯运用知识考古学阐发西方文化史的间断性特征,并在晚期提出了生存美学概念:人在知识—权力的交错中进行审美实践并关切自身。现代人的生存只有进入伦理与道德场域,才能寻找到个体生命体验之可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指出福柯的权力分析是对主权者权力的消解,这种消解是方法或提问方式转变的结果。在这种转变中权力关系的复多性得到了凸显,并将权力问题引向了权力技术。文章以福柯的文本《权力的网眼》为基础,首先,通过对照人类学、社会契约论及功利主义社会学对权力概念的分析,指出了法律权力概念与技术权力概念之间的对立;进而,通过对作为权力技术的完善形式的生命政治形式的分析,指出了自身技术概念及性的分析在权力分析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通过对自身技术与权力技术的对比,指出了福柯全部研究的核心在于主体问题。文章总结指出,只有关注主体问题,才能正确理解权力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思想大师福柯的名著《规训与惩罚》,通过对18世纪到19世纪西方社会对犯罪的惩罚形式的变化轨迹的历史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与存在的政治技术——“规训”的强大而微妙的作用,并揭示出西方现代社会的监狱式组织结构,深刻地反思了现代理性带来的人类生存困境,从而解构了启蒙主义所塑造的现代性神话。福柯对知识、真理与权力的共谋与同构关系的揭示,更是道出了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隐秘真相。他的微观权力理论则是对马克思的阶级、经济权力理论的补充和修正,也是对整体革命理论、二元对立思维的质疑。  相似文献   

13.
权力问题是贯穿福柯思想的核心问题。传统权力理论未能正确理解权力关系与支配关系,导致将权力视为占有之物,将权力分析局限在政治与法律系统内,习惯从宏大性、否定性、压抑性上来理解权力,特别是传统权力理论始终未能将权力从行为关系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复杂关系网络,未能将权力看作是活生生的多种"力量"的竞争消长过程。福柯通过一种"微观物理学"的权力机制拆散、肢解、分割、打碎、解构和冲毁了传统权力理论,揭下了权力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得以窥视权力真实的面孔。在福柯那里,权力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如何实施和运作;权力关系是一张复杂的、多元的力量关系图,是动态、循环的技术与策略。权力无处不在,不是因为它有特权能把每件事强置在它那无敌的统整之下,而是因为它无时无刻,在每一点上以及点与点之间的每一个关系上被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14.
福柯在其后期的访谈和文章中不断说到自己一生的研究主题是主体,而权力关系、真理游戏等都是用来分析主体的有效策略。但福柯的主体研究既不是建构主体,也不是解构主体,而是在批判性反思的意义上询问主体的代价,考察主体之为“主体”的合理化历史形式。这一点使得福柯在与法兰克福学派遭遇之后觉得,尽管自己是从权力和事件化(événementialisation)等方式介入主体批判的,但自己的研究以及法国的科学史批判传统与该学派对启蒙理性“主体”的批判工作是相似的。文章意在从主体的角度说明福柯对自己著作的定位、福柯与法国科学史批判学者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福柯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理论家,面临的历史环境决定了二者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研究视域上的差异。尽管两者的理论逻辑、研究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别,但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的反思、对现代性危机根源的揭示、对实现人的自由解放路径的探索仍然是他们共同的研究主题。他们都对现实人做了历史的、具体的考察与分析,都为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积极寻求出路。虽然存在差异,但不可否认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上两者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隐藏在令人瞩目的差异背后的联系让他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呈现出一种复杂性,以至于许多人在承认二者确有某种关联的同时却难以说明关联本身。从总体上分析,"资本"和"权力"在奠定了马克思和福柯对现代性症结的诊断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对现代性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微观权力论”,用“力量关系”的术语来思考权力,把社会机体层次化、结构化、权力化,通过考察微观层面渗透着权力效应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在宏观上把握社会中各种权力关系(结构)涌现和演变的机制,以及这一机制对人的压抑。福柯用力学术语研究权力,批判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在方法论上的静态模式,用微观权力揭示社会发展的“自组织”的动力学,这恰恰反映了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唯物史观。福柯的“微观权力论”的“一总三分”的特征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一总三分”的特征融会贯通,显示了唯物史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政治权力与合法性是政治学理论中不可也无法避免的重要概念,从政治权力与合法性的界定入手,探讨合法性的渊源,并以丹尼斯.郎的权力理论为核心,探讨政治权力的形式、属性、各种形式间的转化十分必要。合法性在政治学上是指公众对政治统治的认可与支持,它关系到政治统治何以持久的问题;如果合法性的基础被削弱或被破坏会出现合法性危机,合法...  相似文献   

18.
福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生命政治"的狭义概念容易陷入生命与政治二元关系的不决困境。但结合福柯早中晚期的整体思考,可以为应对甚至跳出这个二元困境提供一个反思的三重空间:通过批判动物政治并把握政治恰切所蕴含的复杂作用机制,可以使关于生命和政治的知识构造与权力运作呈现出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轨道,从而呈现出生命与政治的双向矢状关系;通过阐明乌托邦在面对现实时产生的失语,指出正视异托邦所引发的不安的必要性,由此在静止的知识与主体关系中纳入历史的流动因素,可以为生命与政治关系提供多样性的可能空间;通过揭示苏格拉底之死中蕴含的"自我关照",澄清使动者在治理术中运用策略展开新权力关系的可能性,可以打开生命与政治从斗争关系转向治理关系的伦理空间。福柯提供的这些反思要点,使作为实体结构呈现的知识—权力—主体的反思框架转变成由自我与他者的治理技术、判真形式以及自我关系构成的三重空间网络,由此可建立理解生命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更为多元的图景。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传统权力理论主要以政治领域内的国家权力为主要关注点,形成传统权力观在政治领域内的单极延伸.福柯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权力思想,而且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微观权力理论.他在名著<规训与惩罚>一书所阐述的微观权力具有多形态的、非实体的、关系的、生产性及与知识密不可分等特点;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与检查的技术,以及空间、时间与动作的规定性策略,使得微观权力无所不在.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对认知现代社会的权力实践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潜能”是阿甘本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其理论结构贯穿并型构了阿甘本的政治哲学思考。阿甘本将亚里士多德以实现为目的的潜能改造为“能而不做”的“非潜能”,进而为其新型的伦理与政治规划奠定了基础。在生命伦理层面,阿甘本指出基于“潜能—实现”的伦理学提供了划分生命优劣的标准,并基于“非潜能”阐发了不可分割的“生命—形式”和非目的论的“姿态”伦理学。在政治权力层面,阿甘本运用“潜能—实现”分析了主权例外的运作方式,并基于“非潜能”提出了中断主权例外运作的“弥赛亚”事件,使主权停止对生命的捕获。阿甘本基于“潜能”阐发的政治哲学属于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它将福柯的现代社会微观生命政治扩展为存在于整个西方政治史中的宏观政治问题,并质疑了西方政治哲学传统。其缺陷在于未能有效地说明“赤裸生命”和“生命—形式”对于抵抗生命权力作用的区别,并且将政治权力的运作结构本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