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邱东 《统计研究》2002,19(11):59-60
在学科方面 ,国民经济核算作为统计学的显学 ,一直是统计学与相关学科的集大成者 ;至于学科细分方面 ,国民经济核算始终是经济统计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 ,其基础性特征非常明确。因此 ,在世界范围内 ,对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研究 ,一般被公认为是“阳春白雪” ,从事这方面研究或工作的人一般不多 ,但相对精干。从历史发展来看 ,现代国民经济核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已由最初的孕育、初创 ,发展到目前相对成熟的阶段。SNA的版本也多次进行修订 ,1993年SNA基本囊括了 2 0世纪该方面的杰出研究成果 ,代表了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有史以来的最…  相似文献   

2.
朱启贵 《统计研究》2006,23(8):75-7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20世纪经济科学领域的最大成就之一,业已形成一个内容完整、结构复杂、方法多样、理论丰富的科学体系。它以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国民经济为整体,旨在从数量上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条件、过程和结果。既反映总量状况,又反映内部结构和比例;既反映一国的经济活动,又反映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既反映各种经济交易、经济变动的流量和流向,又反映经济存量的规模与成因。因此,它在为国民经济科学管理提供基本数据的同时,还为之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基础。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需要国民经济核算,众多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研究人…  相似文献   

3.
张沁文 《统计研究》1992,9(1):77-77
读了薛军同志的《统计整体功能与综合治理》一书,受益匪浅,不少读过此书的人也有同感。该书能够得到读者的好评,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该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薛军同志60年代毕业于山西省委党校政治系,系统地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良好教育,曾在学校、工厂和几个部门工作多年。这种经历和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经济才干,长时间地在地市级和省级统计部门主持工作,更使他系统地掌握了现代统计科学知识和宏观经济研究及经济管理知识。因此,可以说,该书正是作者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经验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李宝瑜 《统计研究》1996,13(5):26-30
关于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体系的一些看法——与钱伯海教授商榷李宝瑜ABSTRACTInauthor'sopinion,thetheorythatmaterializedlabourandalivelabourjointlycreatevalueca...  相似文献   

5.
莫日达 《统计研究》1992,9(1):78-78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现代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管理的科学工具。一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由该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国家管理体制所决定,并且是为这个国家的宏观管理服务的。因此,研究和建立适应我国需要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经济学科与统计学科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刘奇同志主编的《国民经济核算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有创新意义的、比较系统完整的研究成果: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6.
詹云乔 《统计研究》1992,9(4):77-78
由国家统计局岳巍等部分核算专家集体编写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1年3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既是新体系研究论证和试点实践的总结,又是新体系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论述;无论作为专业知识的培训教材,还是作为广泛宣传新体系基本知识的学习材料,都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而且是实用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刘树成 《统计研究》1987,4(2):77-8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统计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方法论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讨论会得到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我国高等院校统计专业对原有的专业课作了一些精简和调整,除了开设国家教委推行的财经专业核心讲程以外,又确定开设五门统计主干课。即:统计学原理、数理统计、企业经济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和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国民经济统计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但由于名称的不同,引发了一些认识上的差异,下面就此略表我们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徐向新 《统计研究》1991,8(5):46-48
生产概念如何确定,决定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算结构。因此,搞清生产劳动理论,对于建立符合现实经济管理和经济分析需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要搞清生产劳动理论,首先必须确立如下的基本观点:生产是个历史范畴。在历史上,生产范围因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从农业生产概念经过物质生产概念到全面生产概念这一生产劳动理论的不断发展,不过是生产过程本身范围不断扩大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历史上出现过的每种生产概念,都带有其所属时代的烙印。评价每一种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在经济研究的领域中正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注意。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先是经济理论与经济统计相结合的产物,正确地理解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对于核算体系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荔桂盛  鸿辛 《统计研究》1990,7(1):73-75
澳、菲两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采用联合国推荐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新SNA)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他们根据各自的国情,依据新SNA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两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根据本国实际,制定核算体系。联合国推荐的新SNA体系,是市场经济国家进行核算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要求。澳大利亚根据本国畜牧业发达,但气候干旱的特点,将牲畜  相似文献   

12.
岳巍 《统计研究》1988,5(5):21-28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在改革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初步形成一个总体框架。这项工作是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下,由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统计工作者会同统计理论工作者、经济理论工作者和会计理论工作者一起协作进行的。在工作过程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指导,多次开展学术研究探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是不是要联系理论问题来考察?有的人认为核算体系问题技术性很强,没有必要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论证。我的看法是: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可以博采众长,不问来自东方或西方;但关于核算范围和核算体系的形成,因涉及指导思想问题,在理论原则上,我们不能同流合污,也不能和稀泥。  相似文献   

14.
15.
罗文 《统计研究》1992,9(6):73-76
在治理整顿过程中由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整个国民经济形势变得错综复杂。一时间,社会各界的分析判断、对策建议、调控措施纷至沓来,各持己见。著名统计专家、经济专家张塞同志独辟蹊径推出新作《经济分析方法论》(以下简称《方法论》)。作者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结合自己几十年从事经济、统计工作的实践,运用定量分析和系统论原理,论述了对各种经经问题的看法,形成了经济分析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张泽厚 《统计研究》1994,11(5):79-79
一本普及“三产”科学知识、提高“三产”统计水平的好书──评《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学》张泽厚由北京商学院陈敢教授和四川省统计局吴祥云高级统计师主编的《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学》一书,已由冶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明了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7.
赵彦云 《统计研究》1992,9(1):19-2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过方案制定、修改完善和试点,现在已进入全面试算和实施推广阶段。为了使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得到更科学的论证,以及探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理论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有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洪佳和  宋群 《统计研究》1990,7(4):15-17
计划管理是国家通过制定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计划和各项方针政策实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组织和监督,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现阶段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计划指标体系以及为实现计划目标制定的政策体系。为加强宏观调控,国家计委还运用一套监测指标体系。(一)计划指标体系。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要求达到的某一方面目标的具体化和数量表现。我国的计划指标体系主要由以综合平衡表为特点的总量指标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分量指标组成。从六五时期以来制定计划所使用的总量指标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高敏雪 《统计研究》1994,11(4):20-23
通货膨胀会计与国民经济核算高敏雪一、通货膨胀会计产生的背景传统会计是依历史成本原则计价的会计。它所依据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稳定货币原则。然而“二战”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价值并未实现稳定,而是普遍持久地受到通...  相似文献   

20.
杨昌斌 《统计研究》1988,5(2):71-76
由东北财经大学佟哲晖教授主编的《经济统计学》(以下简称“佟本”)一书,已于1986年6月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整个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各要素的统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完善统计学科体系、促进统计科学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