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说文解字》所收天文相关汉字字形及许慎的说解入手,可试梳理古人的天文学思想。"天""示""三""王"等字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神""祡""尞""禷""禅""封"等字反映了古人对天神的敬畏与崇拜;"圜""宇""宙"等字反映了汉代人认为天是中空的半球形曲面;"暆""岁""曟""辰""辱"等字反映了先民对日月、五星及恒星运行情况的观测,并用以制定历法、指导农时;"娲""一""地""五""晶""星""日""月"等字则反映了宇宙由神创造、源自虚无、源自元气等几种学说。因此,《说文解字》为我们研究古天文学提供了新的信息或佐证。  相似文献   

2.
马建忠认为"有""无"是约指代字、同动字、无属动字、助动字以及决辞.实际上"有""无"只能是同动字,不能是约指代字,无属动字、助动字和决辞只是同动字"有""无"的用法归类.  相似文献   

3.
"朋名"即共同朋合使用一个名称,是村族社区利益攸关者在赋役户籍登记及基层职役呈报中的共有名号,并非当时实际人户。明清时期,里(图)甲的总户和子户户籍的朋名现象在徽州十分常见,图正、乡约、保长、保正、族正等基层职役亦存在朋名佥报。"编造户籍""佥报职役"本是明清国家自上而下的强制规范和要求,然而,由于户役因循、里户式微、里役和职役繁苛、人口大量外徙等因素,这种强制规范经历了由国家"实征"趋向民间"朋应"的发展历程,基层社会从而普遍存在朋名立户和朋充应役现象。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国家与社会博弈的结果,也是明清基层治理从制度到契约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深情流泻"十字联""十字联"是长联一种,其上下联中各有一到十个数字依次排列。现辑录一则: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  相似文献   

5.
"眔"在先秦文献中当读来纽真部字,其"及""暨"义者读若"邻",音转若"连",秦汉以后被"及""暨""逮(隶)""连"等字同义替换。其哀怜义者与"鳏"、"矝(矜)"通假,在秦汉以后的传世典籍中被"矝(矜)"、"鳏"、"怜"等字假借替换。"鳏""矝"也都是来纽真部字,秦汉以后读古顽切、居陵切(或巨巾切)者,乃流变所致,均非其本音。  相似文献   

6.
《左传》中出现表"跪拜"义的同义词语有"拜""揖""稽首""顿首""稽颡""拜稽首"6个。至少在《左传》所反映的时代里"跪"字还没有产生"跪拜"义,而"拜"字的这一义项此时已经基本发展成熟。"拜"和"揖"、"稽首"和"顿首"、"稽首"和"拜",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关于"诗"字的本义,古今不外两种解释,一是"志也"说,一是主祭者之"言"说,但这两种解释均有偏失。据"诗"字古文""为会意字及"ㄓ"指祭祀,可知""字的本义即ㄓ之祭祀中的"言"。上古祭祀一般为歌舞或乐歌祭祀,那么,ㄓ之祭祀中的"言"即歌,""("诗")之本义即祭歌。"诗"与""、""二字,在字义和造字上可以相互发明。"诗"字本义为祭歌,可证于"诗"在《周礼.春官.龠章》中的使用,还可证于《诗》。  相似文献   

8.
汉语、印尼语中的"红(Merah)"字词语都具有较为丰富的引申意义,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对其进行研究能有效提升对词汇的跨文化理解。由于红色概念义的普适性与文化意义某些层面的相似性,两种语言中"红(Merah)"字词语的引申意义在某些义项上呈现互文性;但由于两种文化向红色赋值的深层意蕴存在差异,二者"红(Merah)"字词语引申意义也存在差异。在印尼语"Merah"语素词语中存在而汉语"红"字词语缺失的义项有:"孩子""火""偷听";在汉语"红"字词语中存在而在印尼语"Merah"语素词语中缺失的义项有:"喜庆、吉祥""革命、社会主义、共产党""顺利、成功、有名气、受欢迎""股息、金钱回报""姻缘""花""血",对于此类文化关键词,汉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词汇知识的把握,逐步构建留学生汉语文化关键词的词汇知识系统,增强其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9.
"分别文""累增字"是王筠研究汉字"重文"时从造字角度提出的文字增繁现象,与沟通文献用字的"古今字"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目的,属于不同性质的概念。由于角度不同,它们在材料分析上有交集,所以王筠偶尔用"分别文"或"累增字"指称"古今字"的"今字",意在解释这些"今字"的成因,并未改变"古今字"的历史定义。徐灏是曲解"古今字"本义的源头,他把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跟"载籍古今本"并列,而且在分析说明时把"古今字"主要指向"造字相承,增偏旁"现象。后人受此误导,进一步将"古今字"完全等同于具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分别文""累增字",并认为这是王筠的"古今字"观念,其实不符合王筠的本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文化润疆驱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为原点,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基点,以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支点,围绕"为谁而润""润什么样的人""由谁来润""用什么文化来润"和"如何来润"五个基本问题,集中在"润"字上...  相似文献   

11.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的"臣锴曰"历久弥新,今仍可持用解难,举三例四字以明:1)"疾""病"二字,锴注胜于清代段玉裁注,揭示《说文》的"疾加"是"(病)危重"义;2)《说文》"表,上衣也",据"臣锴曰",原文当作"衣上",指皮衣上的毛;3)"瞷"字"臣锴曰:戴目,目望阳也。""戴目"即"望阳",是正确训诂该词的钥匙。因此,当前要高度重视"臣锴曰"的训诂价值,正确利用《说文》小徐本。  相似文献   

12.
"被XX"构式是一种非典型的被动结构,根据"XX"的形式不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被+名词""被+不及物动词"和"被+形容词".以原型范畴理论为视角分析上述三种结构,可以发现其主语从受事非范畴化为主题对象,谓语由及物动词非范畴化为表示谓词属性的词语,而"被"字认知义也从原来的"遭受义"扩大到为"强迫义""认定义"或"替...  相似文献   

13.
安徽宿松方言中用作完成体标记的有"着""脱""倒"三字。其中,"着"是纯体助词,"脱"和"倒"还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宿松方言中的完成体标记有泛与专、消极与积极之分,其中"着"为广泛性完成体标记,"脱"和"倒"分别是消极性与积极性完成体标记。  相似文献   

14.
现在通行的大徐本《说文解字》由徐铉于宋太宗雍熙三年校订,流布已有一千多年,在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发生变化,已非《说文解字》原貌,使用前需仔细校勘。文章利用字书、韵书、史乘等文献对《说文解字》中"璱""苌""莙"等十六字的注释加以校订,发现其中文字讹、脱、乙倒之处甚多。勘正这些谬失对于深化《说文解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逍遥之径始于"悲"字,悲"天下尽殉"的异化现实是其迈出逍遥自救的第一步。应然之"天""真"是庄子逍遥之归宿,"反""复"二字是连接天人之桥梁,摇动"天机"是通往逍遥彼岸之动力源。人具备自救而逍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剪春韭     
正"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来到,韭菜刚发,是食韭的最佳时节。一边啖春韭之嫩美,一边想象那些剪韭身影背后之意蕴,别有一番滋味。因为韭菜是"割复生",可以一茬一茬地剪割,割后又会自动生长,故"韭"字"久"音。《说文解字》中对韭字就是这样解释:"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韭"字,象形、会意二者兼有,下面的"一"字可理解为韭菜植根的大地,大地是一,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相似文献   

17.
新泰陶文考     
新泰陶文是2002年出土于山东新泰的战国晚期齐国陶文.在对陶文的"朔""僕""惄""叔""(牜)""(月它)""不""宴"等字进行考释基础上,对新泰陶文释文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近代汉字的使用情况,字与词是怎样的对应关系,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词义的变化有时跟文字有关。"嬿"字在古籍中常作"宴"的异体使用,大型辞书失收;"鹄""鹤"古籍中往往混用,以"鹄"作"鹤"用为多;"虺""蚖"俗写相混,造成"蚖"有毒蛇义。  相似文献   

19.
《艺苑雌黄》作为严有翼的代表之作,体现了他的诗歌研究观点,其对前人诗学理论既有肯定,也有批判,重点体现在他提出的"诗文有所本""夺胎换骨""吟诗要一字两字工""最善下字"等要论.《艺苑雌黄》虽不像《文心雕龙》《沧浪诗话》等对后世的诗歌理论产生了那么深刻的影响,但其中一些重要观点对中国诗歌理论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正>《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立足民族研究,关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常设"民族政治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民族社会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济学研究""女性问题研究"等主要栏目,选用主题明确、前瞻性强、资料翔实、层次清楚、论证充分的学术论文。来稿注意事项:1、20字以内的中英文题名;3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及3~5个关键词;摘要应写成拫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