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我们发表了几篇关于十年来若干学术问题的讨论综述,目的在于帮助读者了解和回顾一下过去十年来学术界的一些情况,便于继续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展开争鸣,以活跃学术讨论的风气。由于篇幅所限,这一期先发表经济、历史、美学、文学等门学科的重要问题讨论情况,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发表关于哲学和其他方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这里,我们发表了几篇关于十年来若干学术问题的讨论综述,目的在于帮助读者了解和回顾一下过去十年来学术界的一些情况,便于继续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展开争鸣,以活跃学术讨论的风气。由于篇幅所限,这一期先发表经济、历史、美学、文学等门学科的重要问题讨论情况,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发表关于哲学和其他方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这里,我们发表了几篇关于十年来若干学术问题的讨论综述,目的在于帮助读者了解和回顾一下过去十年来学术界的一些情况,便于继续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展开争鸣,以活跃学术讨论的风气。由于篇幅所限,这一期先发表经济、历史、美学、文学等门学科的重要问题讨论情况,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发表关于哲学和其他方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这里,我们发表了几篇关于十年来若干学术问题的讨论综述,目的在于帮助读者了解和回顾一下过去十年来学术界的一些情况,便于继续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展开争鸣,以活跃学术讨论的风气。由于篇幅所限,这一期先发表经济、历史、美学、文学等门学科的重要问题讨论情况,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发表关于哲学和其他方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上一期,我们已经发表了关于经济、历史、美学、文学等门学科的重要问题讨论情况,现在,继续发表有关历史唯物主义一些问题的讨论综述。  相似文献   

6.
上一期,我们已经发表了关于经济、历史、美学、文学等门学科的重要问题讨论情况,现在,继续发表有关历史唯物主义一些问题的讨论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刊在上一期发表了一年来在哲学、经济、逻辑、美学中的若干问题的讨论综述,这一期继续刊出有关中国历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哲学史以及世界史等若干问题的讨论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研究如何“突破”,实质上是如何深入与提高的问题。本刊自1988年以来,发表过这方面的讨论文章,还专门发表了广东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争论的长篇综述和李时岳、张磊、陈胜粦等人的观点,展开了不同意见的争鸣,引起了国内近代史家们的关注,收到了不少来信和参与讨论的文稿。(由于条件所限而未能及时——发表)从本期起,我们将继续发表一些文章,除继续原有的问题争论外,还可扩大范围,希望能引来更多的争鸣,使近代史研究迈出新的步伐,获得实绩性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民币的性质和职能问题,自本刊去年第四期和第十期展开讨论以后,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注意。几个月来,本刊编辑部陆续接到参加讨论的来稿甚多,因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发表,但为了有助于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特选择其中一部分来稿综述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再论生产力性质——关于生产力的二重性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心先生先后在本刊和《新建设》发表了关于论生产力问题的文章,现在又寄来“再论生产力性质”一文,对生产力问题继续发表他个人的见解,我们刊登出来,仅供读者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哲学理论研究改革的问题的讨论正在成为哲学研究的“热点”,今年以来,全国各报刊先后发表了数十篇研究文章和建议,为了方便读者了解这方面的动态,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民起义领袖的天命思想问题,本刊先后发表过几篇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我们希望就此问题继续开展讨论,欢迎同志们来稿。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事物发展过程中部分质变问题,近年来引起哲学界热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有些意见逐渐趋于一致,有些则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一期间,关于部分质变问题讨论的主要特点,一方面是深入了,讨论涉及到质量互变规律的其他许多问题,—方面是广泛了,许多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同志也参加了讨论,从自然界的某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来考察部分质变问题。这样,讨论的内容就更加丰富。现将1962年5月份以后全国报刊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主要文章的一些论点综述如下。在此以前发表的文章的论点,可参阅《新华月报》1962年第5期的动态,一般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14.
上海学术界对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的讨论,已开始向各方面展开。为了帮助各地读者了解过去的讨论情况,我们特将几次讨论中的各种不同意见,在这里综述发表。我们认为,有些问题经过北京、上海和各地的讨论,是已经明确了的。例如解放后在机关干部中应否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回答是肯定的,必要的,不能说把供给制改为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60年1月开始,语言学界开展了关于语言和“言语”问题的讨论。在讨论当中,各方面发表了许多不同的意见。语言和“言语”这一问题,是语言学当中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环绕这一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对于繁荣我国语言学界的学术空气是有帮助的。现在我们参酌过去已经发表过的有关文章,提出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请讨论指正。  相似文献   

16.
自我国实现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在理论上和经济工作的实践中,曾出现了对我国现阶段商品生产问题的各种不同看法。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针对这种情况指出:“继续发展商品生产和继续保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两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必须在全党统一认识。有些人在企图过早地‘进入共产主义’的同时,企图过早地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早地否定商品、价值、货币、价格的积极作用,这种想法是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利的,因而是不正确的。”如何深入领会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这个问题的决议,以便更好地贯彻党的政策和指示,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而对经济学界和经济战线上的广大实际工作者来说,则更其迫切。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广东经济学会和本刊编辑部先后于二月廿八日和三月四日,联合召开了两次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座谈会,展开广泛讨论。现将两次座谈会的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摘要刊出(一部分全文发表,一部分摘要发表),以供同志们参考。我们认为,有些同志在发言中提出的某些论点(如何正同志提出的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问题),很值得商榷;同时,有些论点还缺乏明确的论据,特别是缺乏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的论述;今后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最好能密切联系我国实际情况,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的情况,在充分掌握实际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我国现阶段发展商品生产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价值规律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等问题,使我们的学术讨论能真正与实际联系起来,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7.
省社科联于九月二十日召开了关于价格与工资改革问题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南京地区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省物价局、劳动局等机关从事物价与工资工作的同志和企业负责劳动工资工作的同志共二十多人。主要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对十年价格改革的估价十年的价格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1984年以前局限于改革严重不合理的价格,手段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民族形成上限问题,本刊在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了杜玉亭同志的《基诺族族源问题试探——兼论族源和民族形成的上限》一文后,第四期又发表了牙含章同志《关于民族形成的上限问题的两封来信》。现将杜玉亭同志《就民族形成的上限问题答牙含章同志》一文发表。我们认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有意义的,热忱欢迎民族理论战线上的同志和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也来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刊自今年第二期起举办《关于学术研究方法论问题的讨论》专栏以来,许多学术研究工作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热烈地参加了讨论,共发表了有关方法论问题的短文二十三篇。讨论的情况表明,方法论问题,学风问题,是学术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术界十分关心的问题。在讨论中,各个学科都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历史研究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讨论。我们认为,方法论问题还有继绩进行讨论的必要,但这个专栏的形式,已经显得不能适应讨论逐步深入的情况。因此,决定专栏讨论在这一期结束。我们希望继续就各个学科的方法论问题展开讨论,特别是对历史科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便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进一步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批判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观点,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红旗。  相似文献   

20.
本刊自今年第二期起举办《关于学术研究方法论问题的讨论》专栏以来,许多学术研究工作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热烈地参加了讨论,共发表了有关方法论问题的短文二十三篇。讨论的情况表明,方法论问题,学风问题,是学术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术界十分关心的问题。在讨论中,各个学科都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历史研究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讨论。我们认为,方法论问题还有继绩进行讨论的必要,但这个专栏的形式,已经显得不能适应讨论逐步深入的情况。因此,决定专栏讨论在这一期结束。我们希望继续就各个学科的方法论问题展开讨论,特别是对历史科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便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进一步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批判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观点,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红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