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萍 《劳动世界》2010,(6):46-48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可以在企业需要用工时及时提供大量劳动力,当企业不需要时,也可将被派遣的劳动者退回派遣企业,大大增加了用工的灵活性。但"同工同酬"和"连带责任"也约束了用工单位采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本文从如何恰当运用劳务派遣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从有效避免在采取劳务派遣形式、选择劳务派遣公司、管理派遣员工过程诸环节法规风险角度出发,提出规范使用劳务派遣的一些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正为全面摸清和掌握城乡劳动力资源存量,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数据动态管理效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用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吉林省蛟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如何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制定了详细普查方案,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对蛟河市各乡镇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扎实开展好蛟河市城乡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此次劳动力资源普查的重点是围绕蛟河市域内外企业用工需求,按照实名制要求摸清劳动力资源的就业意愿,技能培训和创业需求,将相关数据分类整理汇总,完善相关数据库,进一步强化数据动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能够保持劳动力稳定,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又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和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有必要对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找出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用工方式。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一是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如直接承包工程或临时性工作的某个或某几个人与用工单位;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如劳务派遣公司招聘职工,再根据劳务派遣协议把职工派往用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难点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存在诸多难点,最大的难点在于固定工制度难以突破,新的用工机制难以运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力资源是通过平等竞争、自由择业、同工同酬、等价交换的市场机制运作的。而企业劳动用工的运行机制则主要体现在按生产经营的需要招收录用人员、内部劳动力的有效配置平衡和不需要的劳动力能及时辞退几个方面,即常说的包括招收录用权、使用权和辞退权在内的企业自主用人权的体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原有固定工制度的框架基本未能突破,或者说未能形成较为开放的  相似文献   

5.
崇州市劳动保障局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当前严峻的用工形势,切实缓解企业招工难题。一是全面掌握园区企业的缺工情况,根据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二是发挥市场作用,组织空岗企业深入乡镇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举办劳务集市。三是以实现城乡充分就业活动为载体.通过基层就业服务网络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促进劳动力供需对接。四是组织用工量较大的企业开展跨区域协作.到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招工。  相似文献   

6.
劳务用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单位都在使用劳务用工,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总体就业情况,可以成为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的风向标。2013年,劳务用工面临增速减缓的趋势,向合理的规模回归,劳动者薪酬将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供给侧改革涉及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对劳动关系及劳动立法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结构性优化与"人力资本战略"的实现;"去产能"的要求与企业职工的合理安置以实现"不减员而增效"的目标;"降成本"的任务与"劳资利益平衡"状态的维持及"简政放权"任务与释放企业自主用工空间,等等。《劳动合同法》修订应从"劳动者分层保护"与"用人单位分类适用";释放管理空间,促进灵活用工,切实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同时,扩大企业用工自主权及淡化严格的"解雇保护制度"并充分尊重企业正当性"解雇权"等多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劳动用工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颁布实施,劳动者法律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使得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利润率相继下降,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企业劳动力成本的过快不合理增长.近年来,四川油气田劳动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负担越来越重,给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四川油气田用工现状和成本上升的原因,对当前大型国有企业如何规划用工成本控制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为帮助企业有效解决招工难问题,图们市人社局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各类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维护全市就业局势稳定。一是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深入全市各企业进行岗位信息调查,了解企业空岗工种及待遇情况。调查显示,全市企业用工需求总体呈稳中有涨趋势,主要缺少高技能人才,涉及机械、制造等行业。  相似文献   

10.
为抓好就业扶贫,夯实民生之本,激发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内生动力,3月13日,宜宾市翠屏区、临港区在临港智能产业园区联合开展"春风送岗助脱贫"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建卡贫困户和临港用工企业搭建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对宜宾市临港经开区、翠屏区建卡贫困户家庭中有就业能力的劳动力进行精准动员,采取"就业快递"方式把惠民政策、就业岗位送到贫困户手中,将优质的劳动力送到用工企业,实现双方共赢。据悉,此次共组织了首批272名有意愿找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临港区智能产业园区进行实地参观,由贫困户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现场就签订就业协议101人。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雇用和使用的分离。劳务派遣机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职业介绍机构,而是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由于劳务派遣具有成本低、用工灵活、法律约束少等特点,许多企业纷纷采取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即使是《劳动合同法》出台后,使用劳务派遣工也还是不少企业的一种重要用工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创业就业工作有序推进 搞好专项活动,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促进全区城镇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开展"春风行动",组织辖区内多家用工企业开展2016年现场求职招聘大会两次,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帮助达成用工意向和用工协议600余人.  相似文献   

13.
一、"挑错式维权"现象的产生 近年来,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增加,其中也不乏前文提到的用工领域中"挑错式维权者",他们专找一些"问题企业",以企业在用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提出仲裁和诉讼,且往往能够胜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企业如何用好劳务派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务派遣作为伴随着劳动力市场机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逐渐发展起来。不久前,笔者到我国某国有油田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了解,认为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从宏观上看是指劳动力市场面对经济形势变化自动做出反应的能力,从微观上看是指劳动力市场主体根据自身需要使用和提供劳动的自由度。本课题调查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是灵活的,《劳动合同法》必然对于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做出限制,但对于企业用工灵活性影响程度有限。对企业人工成本确有影响,但不是导致人工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当前背景下,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完善法律规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规制体系,为日益扩大的新型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方式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成都市青白江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今年以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8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5603人。搭建供需平台,促进人岗对接。人力资源市场坚持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并根据不同求职群体和用工单位的特点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全力促进招聘岗位和求职人员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组建产业园区、乡镇(街道)劳务用工协会,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的求职意向,促进园区企业和劳动者的有效对接。大力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就业巡回服务  相似文献   

17.
广元市近几年劳动力市场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了以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为骨干、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网络,先后有8万名城镇待业人员、待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求职登记,为用工单位输送了7万多个合格的劳动者,向市外、国外每年输出城乡劳动力上万人。但劳动力市场建设发展中也面临如下一些问题: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规模效应,致使劳动力统包统配、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现象仍然难以清除。一些企业片面依据享有的劳动用工自主权只招收本企业职工子女,而邮电、铁路、煤矿等及中央属企业在招工和招生上实行行业统筹,均不愿通  相似文献   

18.
关联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其中的控制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和多样化经营,会通过持股、协议、人事关系等方式让更多的从属企业为其服务。关联企业"混同用工"是指关联企业中的控制企业抽调、委派、借调员工在不同的关联企业间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关联企业"混同用工"劳动争议案例为切入点,探讨了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关联企业"混同用工"劳动关系认定,关联企业"混同用工"民事责任主体判定,关联企业如何承担民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浙江、东莞接连遭遇"用工荒",很多企业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始转向了以"机器"代替人力。因此,有人担心,这种做法会影响就业。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总量全球第一,就业始终是头等大事。"机器换人",会不会与就业产生冲突?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招工难、用工贵导致"机器换人""招工难、招工贵,只好用‘机器换人’。"浙江立马云山纺织公司,去年购买4台自动穿孔机,每台可以代替10个穿孔工人。引入机器、减少用工,不仅发生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2012,(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十一五"时期,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的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城镇需就业劳动力年均比"十一五"时期增加100万人,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艰巨繁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