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洲的环境伦理学研究源远流长。英国19世纪的动物保护伦理开启了现代动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的思想先河。在20世纪20年代倡导敬畏生命伦理的史怀泽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挪威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生态哲学研究是当代欧洲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直接推动者。20世纪80年代,英国成为欧洲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领跑者。在挪威与英国环境伦理学学者的推动和引领下,欧洲其他国家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面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各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欧洲的环境伦理学研究进入全面繁荣时期,贡献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与思想观念。关注动物正义与气候正义是欧洲环境伦理学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与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理论肇源于西欧,雏形见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利维斯派"的文学研究,成形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英国"伯明翰学派"和其后的后现代主义诸派文化理论丰富和开拓了当代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实践,继而影响世界,使文化研究和大众文化批评迅速普及于许多国家,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理论领域。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理论肇源于西欧,雏形见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利维斯派”的文学研究,成形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英国“伯明翰学派”和其后的后现代主义诸派文化理论丰富和开拓了当代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实践,继而影响世界,使文化研究和大众文化批评迅速普及于许多国家,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理论领域。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  相似文献   

4.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建立起“铁和蒸汽时代”的工业体系,完成了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工场的历史性变革。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用去30几年时间奠定了“钢和电气时代”工业体系的基础.不到150年时间,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两个阶段。近代英国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国内学术界至今尚无系统研究。本文拟对近代英国工业发展诸因素,以及做为发展工业的基础——农业问题做一系统考察,求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英国伯明翰学派而闻名的文化研究,实际上源起于20世纪20、30年代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传统,并一直伴随着这一传统的发展而得以推展,在当代呈现出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转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先驱,考德威尔在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创新对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形成非常重要.首先,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地运用到文学批评中的开创者,这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关学传统的确立开辟了新的生长点;并且,他是在理论上率先尝试系统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英国本土文化传统相融合的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关键问题,例如,对"自由"幻像的揭示,反对庸俗经济决定论的主题、"人民的主体性"的立场、以及带有经验主义特征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等等.如果我们想清楚地认识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考德威尔就是不可绕过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李国银 《兰州学刊》2012,(11):204-206
英国当代文学中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二战后由于两个阵营处于冷战状态,作家们多呈现对社会制度的反思和批判;20世纪60年代后,实验主义的盛行使部分作家更加强调通过理性认识社会、反思人类生存现状,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哲理思辨;科学的进步使文学空间得以极大扩展,后现代叙述方式的盛行,使许多英国当代作家用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后现代艺术手段关注英国人的精神世界;20世纪90年代至今,少数族裔作家的崛起又使得英国社会中少数民族的精神内容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文化碰撞和融合中关照着人类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8.
批评理论:从法兰克福学派到英国文化研究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该学派的理论对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新左派"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新左派"理论组成部分的英国文化研究,继承和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传统,注重大众文化、传播媒体以及受众的研究.讨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理论以及"新左派"特征的英国文化研究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表明,由英国文化名人伍尔夫夫妇创办的霍加斯出版社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和文化的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指出,该出版社基于对20世纪初英国图书文化市场的准确判断,大力推介传记文学作品,包括新传记文学作品,不仅使出版社获得丰厚的利润,也推动了英国传记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施雱 《学术研究》2023,(2):133-142+17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和美国开始对抗生素饲用问题展开监督调查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英国和瑞典分别颁布的饲用抗生素禁用法令的影响下,欧美国家抗生素饲用监管进入立法规制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普遍开始通过制定法规或出台政策的方式治理抗生素不当使用问题,且更加注重跨部门乃至跨国界的合作,饲用抗生素监管进入协同治理阶段。近年来,欧盟的监管举措初见成效。研究欧美国家抗生素饲用监管的历史演进,可为我们借鉴经验、规避风险,从而为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抗生素饲用监管体系提供某种参照。  相似文献   

11.
J.D.贝尔纳作为20世纪英国最知名、最有争议的科学家之一,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因为他,才有科学学的建立;因为他,才有"贝尔纳学派"的形成;因为他的怪癖天性,才有"贝尔纳效应"的启示。除此之外,他青年时期就一直追逐着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足迹,一生积极参与克思主义的科学事业。贝尔纳生活的年代正是20世纪社会、经济和政治动荡的时期,就是这种复杂的生活环境给了贝尔纳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机会,并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哈耶克(1899-1992)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20-30年代他主要致力于经济周期理论研究,40年代后转向为更为广阔的社会哲学研究领域,一系列学术著作的问世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于1974年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学术界对哈耶克的经济与政治思想的研究比较重视,但对其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位具有自觉的民间立场的知识分子。以农民利益为本位的价值立场和以民间文化为本位的文化选择,使他对自己担负的文化使命有着相当的自觉。不管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他始终站在民间立场上,通过小说创作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在赵树理创作生涯中有两个关键时期,即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50到60年代。其中,40年代可称为赵树理"民间立场的凸显"时期,50到60年代可称为其"民间立场的坚守"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知识界开始对福柯进行广泛介绍和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一位当代后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有代表性的后结构主义批判理论家,他对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蓬勃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作是在对“后朦胧诗”的反思中展开的.对现实性与中国性的特别强调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对现实性的强调使诗人摆脱了20世纪80年代的那种飞翔状态,重新落回了大地,从而重塑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诗歌品格;而对中国性的强调,不仅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与当下经验的再现,而且也清晰地意识到两者与现代性以及全球化之间的紧张.  相似文献   

16.
教材评估综述1.教材评估的含义国外有关英语教材评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而学者们对教材评估的认识不尽相同。英国语言学家Harmer认为研究教材的一种方法是看它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这是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Hutchinson& Waters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教材评估基本上是一个对照(matching)过程。教师首先根据课程需要提出  相似文献   

17.
英国现代公民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对现代"公民"意义的诠释引发了对现代公民教育的新的要求.英国现代公民教育强调培养国家公民、全球公民的身份意识和能力,同时继续保留和倡导传统价值观.现代公民教育对于英国精神、文化和道德的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得英国可以在保持宗教和道德传统的前提下,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对道德的挑战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同义连用是古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为古代训诂学家、古文学家所瞩目.对于同义连用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代及以前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两个时期.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材料日益丰富,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9.
倪小敏 《浙江社会科学》2012,(1):136-140,160
范式转换视角下,20世纪以来不同历史阶段英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发展,依次出现三个主要研究范式、两次转换: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阶级分析范式向政治算术范式转换,教育公平研究重心也从揭示入学机会不平等,拓展到教育结果和职业成就领域的不平等,教育公平内涵从入学机会平等延伸至教育结果直至职业成就的平等;其次是20世纪90年代,政治算术研究范式向经验的社会学研究范式转换.经验的社会学研究,揭示了政治算术所不能企及的领域,使教育公平研究的触角深入教育过程内部,并让社会边缘群体发出声音,教育公平内涵也从追求同质化的平等转向“有差异的平等”.两次范式转换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内教育公平研究迫切需要突破城乡二元之间资源公平分配的范式,重构一种新的能够包容资源分配和人的差异性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于民 《广西社会科学》2003,(3):190-190,F00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史学界从不同角度研究英国贵族的学术成果层出不穷,且不乏真知灼见。如R·P·艾贝尔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的贵族和军职》、R·阿希和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