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认识,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阶段。 一、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的萌芽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了历史经验,并加以创造和提高,提出了指引中国革命从低潮重新走向高潮并进而夺取胜利的井冈山道路,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而发展商品经济就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既再现了当时的国情,又有其经济根据。毛泽东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66周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60周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的峥嵘岁月里,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战斗力,使边界党组织成为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推动革命前进的坚强核心。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建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同志十分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只有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1934年6月至次年12月间,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在贵州黔东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一带建立的“黔东特区”,就是这样一个性质的红色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于1927年12月提出了军事大本营思想。毛泽东所要建立的军事大本营不是指革命根据地,而是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基地。它是同军队和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选择有利的地形地势是建立军事大本营的首要条件;良好的政治基础是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根本保证。毛泽东的军事大本营思想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供了重要前提,因此,它对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显示他的农民革命战争思想已在实践中形成着,而他的农民革命战争思想的理论形态的形成,则体现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里,主要标志是创立了中国农民革命战争战略的总概念——“工农武装割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建立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和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党和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重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理论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过去,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还不很充分,论著亦不多见。本文意欲对毛泽东这一光辉思想的形成进行某些探讨,以求更深入一步地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更具体地探索井冈山斗争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以及毛泽东同志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苏区银行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武装斗争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27年冬,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3年4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红军和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武装割据的局面。同年五月。成立了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和开展经济工作的需要,根据地创办了自己的造币厂——井冈山上井银元造币厂。1929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红四军进军赣西东固,同年,在中共东固区委的领导下,创建了东固平民银行。1931年秋,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取得  相似文献   

9.
景冬梅 《理论界》2005,(2):148-148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本文从中国社会的几个历史阶段的农民问题的纵向比较中,阐明科学地解决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王明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党的白区组织丧失了百分之百,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并直接导致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得不开始战略性大转移.在南方根据地尽失的情况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所以与陕北根据地能够“硕果仅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能够主动抵制和努力克服“左”右倾错误给根据地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既有地域上的优势,也在武装斗争的战略和斗争形式上以及根据地的建设上创造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独特做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自觉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重要依托,革命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硕果仅存”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1928年3月,毛泽东率领在井冈山地区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原秋收起义部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以及由井冈山和宁冈具地方武装王佐部、袁文才部改编的第二团,应中共湘南特委的要求,开往湘南,支援朱德、陈毅等和中共湘南特委领导的暴动,“遂使边界被敌占领者一个多月。对这一史实,史学界一致认为是井冈山斗争的一次失败,称为“三月失败”。笔者对此持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时间较早,发展的规模较大,坚持的时间也较久,革命斗争的经验相当丰富,它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一块较大的革命根据地。认真研究这个地区武装割据的经验,对于编写鄂豫皖苏区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两个问题,谈些初步认识。 鄂豫皖苏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鄂豫皖苏区的工农武装割据,是由鄂东北、豫东南和皖西北三块革命根据地联结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基本形成时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意见不一。笔者认为,这一理论的基本形成时期应为1927年初至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问世的这一段时间。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要在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农村建成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强大阵地,借以反对占据城市的敌人,并在长期战斗中逐步锻炼、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削弱敌人的力量,改变敌大我小、敌  相似文献   

14.
略论右江根据地建设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江根据地是著名的百色起义与红七军诞生的同时,由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在祖国南疆少数民族地K开辟的一块地域较广、人口较多、影响较大的革命根据地。右江根据地建设的历史尽管短暂,但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辟的其他革命根据地一样,是实践毛泽东同志的“工农武装割据”光辉思想的范例,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辉煌壮丽的一页。今天,在纪念百色起义70周年之际,探索右江根据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  相似文献   

15.
【水调歌头】词牌名。词原是一种配乐的诗歌,词牌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格式,对字数、句数、平仄、押韵,都有一定的规定。《水调歌头》是长调,分上下两片,共九十五字。一般用平声韵。【重上井冈山】井冈山是毛主席亲手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处,周围五百余里,形势险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一九二七年九月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十月率领起义队伍开上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烈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共湘赣边特委的组织、红军的活动、红色区域的变化、井冈山斗争的曲折发展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等问题的论析,认为井冈山斗争史的下限应定在1930年2月为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万安暴动、遂川工农革命政权建立、《施政大纲》的制定、边界特委党的领导以及红军主力下山后坚持领导留守井冈山的斗争等各方面论证,陈正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比较全面地考证了大革命时期广州农讲所和中央农讲所的江西学员,这些学员在农讲所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教导,学习了从事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学成返赣后,按照党的指示,积极投身江西农运,在赣江两岸、鄱阳湖之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广大的农讲所学员又举起了武装斗争的大旗,参加南昌起义、秋收暴动,走上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土地革命的道路,为党后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重要发源地,而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透视井冈山斗争的历程.我们能够领悟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理论和动力逻辑理路,这对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1928年12月在湖口县举行。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白区江西省委唯一的一次党代会。 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江西省委发动领导了江西各地的武装起义,—开始了创建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到1928年6月,江西境内除了湘赣边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还出观了赣西南的东固、赣东北的弋(阳)横(峰)革命根据地和赣北的岷山游击根据地等;全省党员从“八一”起义时的1000余人增加到5600余人,建立和恢复了2个特委、2个市委、35个县委和10个区委;革命武装除了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军在湘赣边界和赣西南活动外,全省“有组织的红军共八百人左右,新式快枪四百十余支”、有“赤卫军五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