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省直管县"改革是我国省以下财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稳步推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本文运用2003—2010年四川省70个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对试点和未试点县(市)的县域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省直管县"改革显著促进了试点县(市)的经济增长。本文认为,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要以"省直管县"改革为契机,做实"县"级财政,构建我国"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体制,疏通和缩短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的财政资金连接渠道,以实现财政制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六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大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到行政权力关系的调整和组织结构的变动,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改革必须要同县级党委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一起统筹规划部署,整体协调推进,注重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该文认为要从继续深化"扩权强县"改革,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和全面启动地级市改革入手,创新"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路向,建立县党政主要领导由省委直接管理,职级探索设为副厅级,其他县委常委由省委委托省委组织部直接管理的"省直管县"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省直管县"县委常委会领导下的干部公开竞争制度,通过加大干部交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推进"省直管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配套性、实效性,确保"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省直管县"的现实可能性:改革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现实可能性。然而,要真正实现"省直管县",必须转变改革思路,调整改革路径,从"头痛医头"式且带有事后性的单向改革转向注重事物内在联系并富有前瞻性的配套改革。配套改革主要包括体制性的配套措施和具体的配套措施两个层面。其中体制性的配套措施要求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等改革相配套,而具体性的配套措施则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撤乡并镇、合并小县、市县分等及划小省区,最终实现省直管县。  相似文献   

4.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税制改革使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各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缺乏主体税种、地方税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区域发展不平衡、财政收支区域差距较大,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省直管县"体制存在缺陷以及"乡财县管"体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朱全宝 《理论界》2009,(7):191-192
中央近期明确提出:依法探索并推进"省直管县"体制.[1]笔者通过阐述美国地方政府的四种基本形态及其结构特点,进而分析我国现行"市管县"体制的缺陷,以希冀美国地方政府的体制模式对推进我国"省直管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借鉴,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突出表现在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直管县示范作用不断增强,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高等方面。当前,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省直管县的实权权限配置不公、权限承接困难、权限被分割及受到省辖市的压制、司法体制不顺、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缺乏明确的退出机制等诸多困境和问题。深入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通过强县扩权,真正赋予省直管县更多的自主权;强化顶层设计,大力支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改革法检两院体制,确保司法体制独立顺畅;创新省直管县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机制;推行省直管县退出机制,将个别县的管辖权回归省辖市;实行"市县分置",建立省直管县和省直辖市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市领导县体制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领导县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市领导县体制相比,省直管县体制适应了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且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省已经具备了实行省直管县体制的条件。实施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是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省直管县改革是我国今后地方行政区划改革变迁的主要方向之一,以解决国家管理机构层次过多、市县争利等问题,但其中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改革的基础条件等,都会使理论上预期的路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以东西部省直管县改革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强县扩权是不同区域行政区划基于地域基础条件的改革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就是在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工作.这一模式被期待可以改革目前"市管县"模式中各财政层级间的财政困局,有效减少行政层级,较大幅度地降低行政成本.文章从区域发展不均衡、制度变迁不同步、服务型政府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和权力再分配四个维度,对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其可能产生的行政和社会效应作一个理性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对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市管县体制的改革,主要提出了三种观点,一是改变市管县体制,实行省直管县(市).二是通过机制创新,完善市管县体制.三是以"复合行政"的视角解决市管县体制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方行政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庆杰  冯立恒 《河北学刊》2007,27(3):200-204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南和、临西、清河三个县二十年来的综合性文化参数,与经济发展的GDP和财政收入指标的实时比较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县域经济的层面上,行政文化对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自然禀赋、外部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几乎相同的条件下,县域经济之所以呈现明显的差异,除了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渊源之外,更主要是行政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行政文化有好的优势的地方,经济发展就快一些,先进的行政文化持续得时间越长,一个地方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2.
论区域经济集群——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之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在全球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出现并得到了程度不一的发展,但是,产业集群理论无法全面解释和指导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区域经济集群的概念,并对其范畴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使产业集群理论在外延和内涵上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成为能够比较全面解释和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市化: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辐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存在制度性障碍等。今后20年是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为了顺应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城市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城市的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方面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和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现有经济形式下,通过建立统一国内市场、调整优化落后区域的产业结构、转变政府职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秦河东郡置县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献记载秦代历史地理的资料很少,难以窥见其全貌,有关其地方设置的郡县情况更是不清。但近几十年大量考古出土的秦文物涉及到秦代的历史地理,这就为研究秦郡县问题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能见到的重要史料。利用秦文物和战国秦汉城市考古等有关资料,结合文献,可以首次考证出秦河东郡设19县的情况,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贫困现象与反贫困实践的经济学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反贫困已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两国的贫困现象在总量规模、地域分布、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问题上有很大的差异 ,但基尼系数又有某些相同之处。我们通过对中美两国进行西部开发、税收政策与措施、政府间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及对外援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旨在转换、拓宽观测问题的视角 ,以期相互借鉴 ,从而得出对未来反贫困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3-2008年23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寻求促进区域土地市场发展的应对之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一级土地市场化水平省际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但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省际间的差异却有所扩大。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变化始终受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变化的共同影响,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小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对总体差异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是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要提升我国土地市场化的水平,一要加大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土地制度改革力度,尤其是要加快西部土地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改革步伐。二要强化农地非农化市场的建设,不断加大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地市广播电视事业面临的若干问题 ,论述深化改革、加速体制创新 ,是促进地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军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2):133-134
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地区间非平衡的发展政策、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地方保护政策以及在这些政策作用下地区间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所造成的。对此,应通过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市场观念、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是山西省县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与其他类型相比,城郊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区域依托性的显著特点,同时还具有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信息科技优势与人才优势。聚类分析后归纳出三种具体的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即农副产品基地型、工业产品配套型和多层次城郊服务型,以期为今后山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既符合客观实际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县域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