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笛卡尔的唯理论开启了17世纪欧洲大陆理性主义的大门,其文艺主张吹响了新古典主义的号角.他的哲学观对感性经验表示了怀疑和否定,把理性作为认识真理、创作文艺的前提,这就为理性至上的理性主义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梳理了笛卡尔将真理知识的体系惟一的建构在人理性能力之上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梳理,阐明了笛卡尔哲学以理性为真理惟一奠基点的特点。笛卡尔强调人精神的理性能力,并把这种能力抬高到真理本源的位置上,则以哲学形式宣布了人的理性能力的独立和在真理系统中的确立,是近代理性主义当之无愧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 ,欧洲与亚洲之间、亚洲各国家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当时 ,调和东西文化是欧洲和亚洲许多学者的共同期待。在亚洲 ,反应最强烈的是印度、日本和中国。印度和日本学者的呼应大大刺激了中国思想界 ,促使部分中国学者极力想找到中国在世界文化建设中的位置 ,而欧洲思想界的波动 ,则成为中国文化调和论者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把"真理标准大讨论"置放在现代性的话语框架之中,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判断: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界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都以中国的现代化为背景,都是对中国现代化的拷问;改革开放使中国重新走上现代化之路,而"真理标准大讨论"则是改革`开放必要的理论自觉,正是通过这种理论自觉,中国的现代化在展现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不断地作为一个问题而被反复地追究其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是影响德国社会整体中国观生成及演变的重要思想来源。与19世纪西方世界负面、贬抑的中国观基本立场不同,20世纪德国思想界对中国的认知呈现出丰富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折射了20世纪全球化发展和现代性影响的历史时代特征。通过中德跨文化哲学和全球史相结合的研究可知,20世纪德国思想界对中国形成的一套基本看法和观点在历史语境、社会变迁、认知主体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经历了由传统东方乌托邦到欧洲社会经济参照、普遍历史性和共识性交流中的现代中国的观念转向,其中国观的认知立场也经历了由西方中心主义到理性、普遍性和超越中心主义的历史转向。20世纪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具备明显的现代性和文明变迁的历史转向特征,特别体现了德国思想界对全球化与整体性的追求,以及德国与中国实现互动的"理性的共识"。回顾和总结20世纪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实证中国在德国思想史发展中的参与及互动,能够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形象建构、中国与世界的互相尊重借鉴提供理论尝试和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争论并不是从现在才发生的。早在五六年就有不同意见,当时《光明日报》组织过讨论。以后六二、六三年又在学术界讨论过。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伯达等人在他们炮制的六六年六月四日《人民日报》社论中,借批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提出了“阶级的真理”的谬论,以后凡是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就被作为修正主义观点批判。粉碎“四人帮”以后,有的同志在批判“四人帮”极左路线、批判“阶级的真理”的同时,重新提出了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一部分同志认为凡是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而另一部分同志则有不同意见,认为“四人帮”的“阶级的真理”是应当批判的,但是不能简单地否定真理的阶级性,同自然真理没有阶级性不同,社会真理是有阶级性的,于是又展开了争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有人针对“真理只有一个”提出“真理是多元的”主张。他们依据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前提极不一致但对某一领域同样适用的现象,认为这些不同的真理(理论)是等价、平权的。因此在理论上,主张用“真理多元论”代替“真理只有一个”的观点;在实践上,提倡竞争,反对“独断”,主张真理寓于各学派之中。真理到底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真理是等价、平权的,还是不等价、不平权?弄清这些问题,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谭嗣同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他吸收了佛学中"平等"、"无我"、"心力救世"的思想,经国济世,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惠能在禅宗前辈广泛兼容与吸纳中印文化的基础上,率先完成了把印度佛教全面彻底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回顾,论证了惠能创新了印度的佛教文化,使之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介绍了惠能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认为惠能创立了平民化的佛教,使社会平等的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惠能创立“和光接物”的理念,为宋明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惠能把印度佛教“出世间道”的思想与中国儒家的入世观念融合起来,为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德与美学领域构筑起独特的精神家园。本文还进一步把惠能对佛教文化的创新放到世界范围加以考察,认为惠能在世界宗教史上,首创政教分离的宗教改革,为宗教服务社会开辟了新天地;惠能在世界哲学史上,是辩证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最早的奠基人;惠能在世界文化史上,成功走出了一条自主把外来的异质文化完全彻底本土化,创造出比外来文化原产地更先进的文化,实现文化可持续进步的光辉道路。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20世纪以来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伴随的是,欧洲的文化与思想界出现了许多新的争论和新的学术流派,这应该我国研究者关注.有鉴于此,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于2007年10月23-24日共同举办"当代欧洲文化和思想"国际研讨会.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社会新发展的研究"这一议题下,与会学者从现代语境出发对马克思的思想遗产进行了再梳理,并重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社会新发展的研究展开多视角的讨论.这里选取的是三位来自英美的学者的论文,也许读者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但无疑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起源".本文将首先说明黑格尔为什么要以"感性确定性"作为<现象学>的开端;其次,我们将阐明黑格尔本人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过程;最后,我们将指出黑格尔在此处用语言瓦解感性确定性时所犯的错误,并就此提出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标识,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注重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和文化建设机制,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师生同台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