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在汉语研究领域,“同源字”与“同源词”两个概念确切的内含和外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人们为同源词或同源字所下的定义,往往字、词不分,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本文认为,讨论同源词。应该从词的音与义出发,而讨论同源字,则必须从汉字的本体——字形出发;同源字与同源词尽管有时候在字形上具有重合关系,但是,却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而不别。本文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从汉字的构意性质、汉字的孳乳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之间的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研究同源词可以加深对同源词问题的认识,有助于丰富已有的语言学理论,所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通过分析同源词进而探索词义,是重要的训诂方法。同源词研究也可以说是训诂学的尖端,古籍中许多遗留的训诂问题有一大部分要依靠这方面的研究才能得已解决;同时研究同源词有助于鉴别古代典籍中注解之得失以及科学地整理汉字:一是减少汉字的字数,二是减轻写字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同源词可以加深对同源词问题的认识,有助于丰富已有的语言学理论,所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通过分析同源词进而探索词义,是重要的训诂方法。同源词研究也可以说是训诂学的尖端,古籍中许多遗留的训诂问题有一大部分要依靠这方面的研究才能得已解决;同时研究同源词有助于鉴别古代典籍中注解之得失以及科学地整理汉字:一是减少汉字的字数,二是减轻写字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播掿"一词仅见于《乐府诗集》,前贤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播掿"应为"薄落"的音变体,其衍生方式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由单音词"落"衍音产生叠韵联绵词"薄落",再由"薄落"音转为"播掿"。"播掿"义犹"落魄",状处境衰落失意之貌,属于"落"字族叠韵联绵词。  相似文献   

6.
先秦典籍中的“巧(亻垂)”一词,前人多理解作“形容词 人名”结构,但这种结构未见诸同一时期的文献,故应重新审视。有人已经证明,“巧”可用作名词,训为“工匠”。据此,“巧(亻垂)”应是先秦文献中常见的“职官 人名”结构。工、巧、考、(立句)四字音近义通,可以互训,是一组同源字。“巧(亻垂)”在文献中也作“工(亻垂)”,而“工(亻垂)”是“职官 人名”结构,这也为“巧(亻垂)”属于这种结构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7.
“帚”的本义是打扫卫生,由此引申为打扫卫生所用的工具。据此,从“帚”得声的一组字“婦、歸、掃、鯞、”均可视为同源字。  相似文献   

8.
先秦典籍中的“巧”一词,前人多理解作“形容词+人名”结构,但这种结构未见诸同一时期的文献,故应重新审视。有人已经证明,“巧”可用作名词,训为“工匠”。据此,“巧”应是先秦文献中常见的“职官+人名”结构。工、巧、考、四字音近义通,可以互训,是一组同源字。“巧”在文献中也作“工”,而“工”是“职官+人名”结构,这也为“巧”属于这种结构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
从刘熙《释名》的声训到王圣美的“右文说”。为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 ,清代学者对“右文说”合理成分的发掘 ,又把同源词的研究向理论方面推进一步。然而 ,这都是在缺乏语言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论情况下所进行的探索。直到王力先生《同源字典》问世 ,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才步入科学的轨道 ,而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同源词研究还有待承学之士的进一步努力 ,这对汉语史的建立以及汉语词汇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词义具有系统性。考察由“辰”字构成的同根字、同源字以及相关释义,词义的系统性既体现在义素与义位之间的关系上,也体现在同根字之间意义的相互联系和同源字之间核义素的贯穿上。另外,在文化层面上.词义的系统性也体现在事物的异称与喻指、异体字形符方面的义理的贯通上。词义的系统性缘于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第1期《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的《不能混淆同源字和通假字的界限——从两篇文章对两种文字现象的混淆谈起》是从《语文建设》两篇文章中使用的通假字与同源字概念的混淆谈起,主张不能混淆同源字与通假字的界限。考之于语言材料,实际上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同时对“怎样判断同源字”及一些古今字的例证也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同源词系统中不同事物有相同词源结构这一现象作了较为全面的解释。深入探讨了同源词词源结构的成因,最后得出结论:同源词之间相同的词源结构是先民对不同事物作类化思维的结果。同源词的形成是先民认知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汉语的同源词和构词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语的同源词是指有共同语源、音义都有一定联系的词;它的产生同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分为音同和音近两类。一,同音的同源词是由词义引中形成的。词义引中产生新义,近引中义属于一词多义现象,远引中义就分化为同源词。这种同源词是由词义构词法形成的同音的同源词,有的字形没有变化,有的字形有不同。二,音近同源词是由音变构词法形成的。一般来说,音变构词必须有严格的语音标准,不能随意把语音相远的词定为同源词;有人认为有所谓声韵各有不同来源的“声韵同源”词,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观点。 三,由结构构词法造出的都是复合词,复合词总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它只存在共语素的同索词,不形成传统意义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14.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论假借 ,主张“通其所不通则为假借” ,即凡假借其双方在意义上是一概不相通不相关的。此论对造字之假借而言是正确的 ,但对用字之假借———通假来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朱氏收列用字之假借 (通假 )实例多与其理论相矛盾 ,而现代许多著名专家不但继承了朱氏的理论而且长期延续着朱氏之矛盾 ,造成了严重的混乱。以朱氏为代表的假借 (通假 )理论应当修正 ,承认通假双方其意义并非一概不相通 ,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  相似文献   

15.
名物考证,尤其是古汉语植物命名探求历来是传统语言学中公认的难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科学的名物训诂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古汉语植物命名探求中,传统训诂中的"因声求义"法,即同源词系联比较法具有特殊的作用:不仅可以避免声训法释名的偏误,还可以比较相似植物命名义的不同,在辨正释名的故训异说方面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假借义与语源义在概念上迥然有别。假借义是字义的一种 ,与字的本义不相关。语源义是同族词所共有之义 ,就具体的词而论 ,即是该词的命名之义。语源义既可能是词的具体义项 ,又可能是某一义项的义素。在实际语言中 ,假借义与语源义有时又有一定联系。我们既不能将二者混为一体 ,又不应将它们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出发,以信息焦点为主线,采用核心例句She died a miserable death及Shedied miserably分别作为"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的典型代表,能探讨这两种构式整体语义的差别。"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语义等同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两种构式虽有相同的词汇义,但其构式义却不同,因此它们的整体语义存在很大差别,绝非等同。  相似文献   

18.
言意观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话语之一,深刻影响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品格和诗学品位。本文以“言意之辨”的缘起为逻辑生长点,较全面地论述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义生文外等美学参数及生成机制,以期有效达成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其与世纪之交西方语言哲学的对话性接轨。  相似文献   

19.
同源动词包括非宾动词和非作格动词。非宾动词的同源宾语实际上是个副词,占据附加语位置.无格特征核查要求。在同源结构中,非作格动词由名词衍生而来,同源宾语是该名词的拷贝,占据动词的内部题元位置,有格特征核查要求:通过与Tr合并,名词N派生为动词,其拷贝与Tr形成核查关系,由Tr核查其宾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言意之辨”对六朝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它触发了文论家对“言”和“意”的重视 ,以及对言意关系的探究。刘勰将“言不尽意”与“言尽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肯定了以“言”尽“言外之意”的艺术可能性 ,将“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最高的艺术境界。这一言意关系的突破对我国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