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渤海上京城与唐长安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698年,大祚荣建立震国,定都敖东城(今敦化市)。公元719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自此后,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到第二代武王大武艺,领土进一步扩大,国力增强。第三代文王大钦茂大兴二十六年(公元762年),唐王朝正式诏以渤海为国,晋封大钦茂为国王,加授校太尉。渤海国王之称自此始。到宣王  相似文献   

2.
渤海诸城考     
唐代靺鞨,先秦称肃慎,汉晋称挹娄。公元六九八年,(革末)(革曷)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公元七一三年,唐朝册封大祚荣为左饶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部为忽汗州,令祚荣兼都督。从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大祚荣死后,子大武艺不断向外扩展势力,此后疆土很大,南与新罗以泥河(朝鲜龙兴江)为界,东临日本海,西至契丹,辖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之地。直到公元九二六年始为辽国所灭。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与唐保持“朝贡”关系。渤海经常派人向唐朝学  相似文献   

3.
九世纪,唐帝国日益衰落,公元九○七年,唐朝灭亡。唐朝的衰弱和灭亡,在东北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段时期,契丹肆意侵掠掳夺,攻城略地,发展成强大的奴隶制帝国;而渤海国,则经过“中兴”时期的繁荣后,势力日衰,在失去唐朝庇护的情况下,无法控制和抵御契丹扩张。公元九二六年,契丹灭渤海,控制了东北。契丹统治集团建立东丹国统治渤海地区。不久又将东丹南迁。渤海遗民被迫迁徙、逃亡、离散,渤海文化遭到破坏、浩劫。然而,随着东丹国南迁,契丹对渤海的鄚颉、中京、东京以北地区以及黑水靺鞨诸地的控制大大消弱。显然东丹国南迁是契丹势力的一次大撤退,它为女真发展,靺鞨南下,及渤海人的  相似文献   

4.
自30年代金毓黻先生《渤海国志长编》问世,提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上的莲花石塔“必为渤海所建”后,莲花石塔建于渤海时期已成定论。本文从石塔之形制、塔庙之关系、建塔之技法,以及渤海国上京地区自公元698年以降的约500年的历史沿革和现存的有关文献等五个方面,详细地考察、辨析了莲花石塔当建于辽代或者金代,而不可能建于唐、渤海时期,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成定谳的“渤海所建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公元693年,在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一个历史的奇迹出现了,渤海始建国。唐睿宗先天二年遣使册封靺鞨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王国是我国唐代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其地域在我国东北包括现在苏联沿海和朝鲜北部的一部分的广大地区。《新唐书·渤海传》说:“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颇知书契,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  相似文献   

6.
渤海史是我们伟大祖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史册中的重要篇章。唐代渤海王国,是以靺鞨的粟末部人为主体,于公元698年到926年,在东北包括现在苏联沿海州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地方封建政权。共二百二十九年。唐王朝在粟末靺鞨居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  相似文献   

7.
公元七世纪兴起于东北地区的渤海国依照唐朝礼乐建立本国文化,因此渤海国文学带有明显的宗唐特征。在辽灭渤海后,渤海遗民受辽金文学整体宗宋风潮的影响转而宗宋。但渤海遗民在文学上的宗宋是建立在渤海宗唐基础上的宗宋,故而在接受中原文学的过程中是"转益多师"的,并借此形成了自身的文学品格,渤海遗民文学也因此影响了辽金文学,形成对中原文学的反哺。  相似文献   

8.
关于渤海“中京显德府时期商业”问题,是当前史学界正在探讨的新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根据有关渤海历史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作进一步试探。渤海立国(公元698—926年)二百多年中,迁都四次。第一次是从旧国迁都到中京显德府;第二次是公元755年从中京显德府迁都到上京龙泉府;第三次是公元785年从上京  相似文献   

9.
渤海国初建之际的国号究竟是“震国”或“振国”,还是“棘辐”?中外学术界始终未能形成共识。鉴于这一问题在渤海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求索,笔者虽曾在《东北史地》2006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渤海国号初称‘棘辐’考》,但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故作此文以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10.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驰鸯近百年的大型武术流派“马氏通备武艺”。基于四十年研习通备武艺的认识和理解,对通备武艺的缔造者、实践者马风图宗师的武学成就和贡献作一系统阐述。旨在让社会进一步了解通备武艺,挖掘和创新“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具备”为宗旨的“通备”神韵,使之让它在和谐社会中惠之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