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中的宋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应该基本上加以肯定的正面人物”,还是应该加以否定的反面人物呢?是对梁山泊农民革命运动作出过贡献的“非常杰出的领袖”,还是钻进梁山农民队伍的“蛀虫”?马克思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各种形式的内在联系。”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宋江在梁山农民起义的各个阶段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各种形式的内在联系”,来揭示宋江的本质,从而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我们识别真假马列主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狗趣     
英语“幸运儿(a lucky dog)”如果直译,那便是“一条幸运的狗”。俄国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契可夫更把列夫·托尔斯泰和马尔扎克这样的作家比喻为“大狗”,而谦虚地把和自己一样的作家比喻为“小狗”。他说:“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慌乱和不安。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按上帝给它们的嗓子叫好了。”怎么把正面人物  相似文献   

3.
打开世界文学史,不难发现,“多余的人”的形象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因此,从比较文学角度,重新系统地探讨“多余的人”的形象,无疑是有意义的。 (一) 从传统意义上说:提起作品中人物形象,人们通常会说某某是正面人物,某某是反面人物。所谓正面人物,指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旧世界叛逆者——革命者而言;所谓反面人物,指恶棍、赌徒、花花公子、悭吝鬼、骗子手以及旧制度的卫道者而言。但是,这两类艺术形象在世界名著中所占比重甚徽;而大多数却是具有中间性质的中间  相似文献   

4.
有正就有反,有黑就有白,有对比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没有反面角色的陪衬,正面人物就会淡然失色。有的人以演正面人物蜚声影坛,而有的人演起反面角色更能出彩,狡猾凶诈,令人深恶痛绝。谁能说他们不光彩照人呢?主演过“张军长”、“翻译官”的项堃、王澍两位老艺术家就是被人们赞叹不已的“坏蛋”。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学史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作家自身命运的不幸往往是某种创作飞跃的潜在原因,而作家自身的幸运却常常会葬送他的创作.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太史公自序》)杜甫说:“文章憎命达”.(《天未怀李白》)韩愈说“(文章)恒发于羁旅草野”.(《荆潭唱和诗序》)欧阳修认为诗“愈穷则愈工”.(《梅圣俞诗集序》)刘克庄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诗非达官显人所能为”.(《跋章仲山诗》)安史之乱中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的诗歌创作实践就是力证.  相似文献   

6.
杜牧是极推崇韩愈的,他受韩愈的思想影响很深。他在《读韩杜集》诗中说:“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说:“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他的文学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答庄充书》)。这和韩愈的文学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不唯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书》),是一脉相承的。韩愈对佛教的斗争是十分坚决的,宪宗元和十四年陕西凤翔  相似文献   

7.
牛淹死了 甫贯天天要带午饭上山放牛。早晨出门时,财主只给他一包包谷饭,里面包的不是酸菜就是蕨菜。 一天,甫贯对其他几个给财主家放牛的孩子说:“我们天天给他放牛,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我们杀他一头牛来吃吧!”别的孩子说:“那怎么行呢!财主天天要点数,少了一头还了得?”甫贯说:“只要你们不说就行了!”于是,他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作品里,常用连词“一面……一面……”表示两项动作同时进行。例如: (1)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故乡》) (2)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社戏》) 鲁迅常用“一面”的连用格式来刻划人物形象。例(1)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表现了杨二嫂的气急败坏和尖酸刻薄;例(2)的“一面跳,一面说道”,则显示了阿发动作的敏捷和性情的爽快。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在一九四四年发表的《复古的空气》一文中写道:“历史在转向,转向时的心理是不会有平静。转得愈急,波动愈大……一面近代化的呼声最高,一面复古的空气也最浓厚。”如果我们不从单纯的贬意上去理解“复古”二字,应该说闻一多道出了中  相似文献   

10.
花的启示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他的结论是:早上  相似文献   

11.
西蒙·利利斯顿拿起毛巾,擦去脸上的汗 水。他靠在椅子上,伸手拿起绿色的塑料水瓶,拼命地喝了很长时间,转身对格伦·斯沃德说:“我注意到你偏离了队伍。”他又转身对克里斯·博德曼说:“我注意到,在你开始骑最后一圈时,我们之间出现了间隔。”接着,他对布赖恩·斯蒂尔说:“我注意到你对格伦喊叫。”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轻视“浅词”的倾向,这是一个亟应引起注意的问题。唐代诗人杜牧在《答庄重书》中说过:“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我们从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大师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朴素美。孔子的“岁寒然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赫鲁晓夫访问南斯拉夫,铁托在一些高级官员的伴随下迎接他。一名高级官员突然提出挑衅性的问题:“俄国和斯大林对我们干了许多坏事,所以我们今天很难相信俄国人。”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冷场片刻之后,赫鲁晓夫走到说这番话的高级官员身边,拍着他的肩膀对铁托说:“铁托同志,如果你想叫谈判失败,就任命这个人担任谈判代表团团长。”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文学是现代资产阶级反动文学流派之一,也是臭名昭彰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中的反映。从本文可以看出,这种文学作为正面人物加以描写的,不外是一些杀人犯、精神变态者、淫虐狂者、悲观厌世者等等人类渣滓,这些作品的基调则充满着孤独、绝望、虚无主义和荒唐。这种文学,一方面反映了垂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颓废和堕落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表明了这些作者企图通过文艺形式来宣扬反动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中心思想:“个人存在先于任何本质”,借此鼓吹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以跟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相对抗。这种垂死挣扎,当然是徒劳的。本文作者表面上装作“客观”地介绍这些作品,但他却说加缪的《陌生人》“整个作品一点没有否定生活的意味”,又说沙特的作品是“严肃的”,等等,这就暴露了他实际上给存在主义文学捧场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5.
浅谈唐尧氏     
唐尧氏是我国古史传说中一个尽人皆知的古族。对于我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顾颉刚先生是疑古派的代表,1923年,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所谓古代史是层层加码逐渐编造出来的,他说“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愈长,”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而且“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受疑古派影响,出现了“神话历史化”论。论者认为,儒者为了适应他们的主张,“把神话传说来加以理性的诠释,这样,神话就变做了历史。”拉长了历史,神话却日渐消亡了。茅盾和袁珂主是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幽默     
子言 《社区》2002,(14):59-59
不见五指 一次语文老师和我们讨论怎样描述天冷,他本意想说:天冷得伸不出手,可是话一出嘴就变成:“天冷得伸手……” 大家一齐接着说:“……不见五指!” 爆炸 我们高中化学老师问男同学:“氨气遇到火会不会爆炸?”他怯答“会”,老师大喝一声:“那你还敢在厕所抽烟!”  相似文献   

17.
薛宝钗是反面人物,还是正面人物?她在维护封建政治道德的活动中,有没有个人的目的、动机、欲望?这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们先看她的一首《柳絮词》: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陣乱纷紛:儿會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千絲終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相似文献   

18.
叛徒江青,是靠文艺发迹的。林彪、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等党内资产阶级的“权势者们”,给她戴上一顶又一顶桂冠,使她混迹文艺,招摇过市,为所欲为。鼓嗓喧嚣一时曾经充斥报刊的所渭“三突出”创作原则,就是江青的一大发明。“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就是“三突出”的“钦定”的表述。对于所谓“三突出”创作原则,江青就象骗子杜林发现了“新体系”一样,擅自动用党的各种宣传机器,到处推销,叫喊拍卖。现在,让我们剥开画皮,看一看江青鼓吹的“三突出”创作原则,究竟是什么货色?  相似文献   

19.
他是我专业课的老师,他的课我总共上了一节,还一直和男友坐在最后一排喁喁私语。正在我们说得忘乎所以的时候,“啪”,我吃惊地抬起头,是一根铅笔飞过来落在我们面前。他已经停止了讲课,一手指着我们,大声说:“要谈情说爱出去,这里是课堂。”顿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孔子,毛主席早就有过这样的指示.他说:“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我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史学家范文澜同志曾经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也对孔子作过评价.他说“中国封建时代过去了,当作偶像崇拜的孔子也跟着过去了,但孔子对古代文化的伟大贡献和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并未失去.”又说:“孔子基本上是个大教育家,他一生在学习、在思想,在温故知新,在诲人不倦.他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教育和行为方面的经验.”范老还认为,对于孔子某些好的“格言和公式”,及他那种繁富的“学说”,如果照毛主席所指示的“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排泄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