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两个提高”是针对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本文就近年来贵州省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晓超 《统计研究》1989,6(4):13-17
一、国民收入总量指标的选择 客观、准确地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是以科学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测算国民经济为前提的。选择MPS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还是SNA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鉴于分配格局和机制直接调节着各经济体的收入,影响到各部门、各阶层的经济利益,因此研究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必须突破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价值的传统观念。第二,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以及国民收入支配体在两个阶段支配收入的内容、范围存在着差异,应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采用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从SNA国民收入与MPS国民收入的主要区别来看,MPS国民收入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首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指数分析法”,对2002-2013年我国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绩效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财政通过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明显地促进了社会公平程度的提升;但是财富分配不合理,尤其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和收入差距扩大,是降低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因此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国企利润全民分享机制、构建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财政定位是提升财政社会公平功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居民可支配货币收入统计方法初探郭华生居民最终货币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最终收入用于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而实现最终使用--消费和积累的那部分货币收入。目前统计研究上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范围是否包括信贷收支的问题,有一种...  相似文献   

5.
国民收入在货币形态上的分配,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国民收入生产额。二者如相差过大,对国民经济的协调运转将产生妨碍。因此,在统计上正确计算国民收入可供分配量,对于宏观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九八页)但当年生产的国民收入并不等于可供分配的国民收入。因为: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连续出现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投资和消费增长过猛以及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研究这些现象的成因过程中,提出了“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问题,认为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超分配”所形成的。关于“超分配”问题,1984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已经展开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讨论,主要观点包括:(1)“超分配”是指国民收入使用超过国民收入生产;(2)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使用额超过按上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生产额;(3)积累基金加消费基金超过国民收入生产额,即指分配使用的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超过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7.
我国通货膨胀分配效应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运行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超量发行的货币投入流通后,参加了生产单位的资金周转,从而也参加了社会总资金的运动。本文试图通过设置经济计量模型和有关的统计指标来分析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影响。一、收入流量分配中的通货膨胀效应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把总收入分解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按上年价格修正的收入实际值;第二部分是收入名义值与实际值的偏离值,显示为吸纳物价上涨而引发的收入增长。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趋势,是初次分配逐渐向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下降较快;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占GDP的比重显著下降;同时,国民收入在分配中快速向政府倾斜,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全省国民收入分配与全国主要省市比较,政府收入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整体水平与全国相当;同发达国家相比,浙江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比重严重偏低,企业和政府的比重明显偏高.这样不利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建议采取增加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措施,加快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时期内(通常取一年)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再分配,将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及社会全体居民的最终收入。居民的最终收入是消费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居民各阶层问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经济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金红 《青海统计》2006,(12):5-7
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通过改革完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 ,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逐年上升 ,国企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 ,发展后劲不足 ,要使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故需改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增大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使企业增收并增强发展后劲 ,使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对居民、政府、企业在收入分配中的总体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GDP保持同步增长,甚至超过GDP增速。  相似文献   

13.
我国部门间收入流量测算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宝瑜  张帅 《统计研究》2007,24(11):3-7
摘  要:国民收入在部门间的分配流量及其比例,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不能不考虑部门间在收入分配中的相互关系,但我国目前官方只公布收入与部门交叉数据,还缺乏部门与部门交叉流量数据,且有3年的滞后期。本文采用了一种称为“双矩阵RAS法”的方法,首先利用官方公布的2003年收入与部门交叉数据对2005年收入与部门数据进行了测算,进而用“收入转移法”测算了2005年部门与部门交叉流量数据。分析了1997年至2005年我国部门间收入流量状况,总结出近年来我国部门间收入流量变化的六大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的增长直接取决于收入的增长。改革2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很快,但消费增长的速度不及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原因何在?根本原因还在于收入差距扩大,即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一、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影响消费需求首先,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收入差距太大使国民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沉淀在少数富裕者阶层手中而不用于消费,另一方面,大多数中低收入者虽有消费欲望却由于收入过低而无足够的购买力,从而造成国民收入的增长快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其次,收入差距扩大造成占人口多数的中低收入者相对贫困。20年来,尽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宏观国民收入分配和微观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和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报酬占比问题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政策调节和制度安排对解决收入差距问题至关重要,收入分配改革的道德原则与经济原则并存,收入分配改革的统一化和差别化制度并存等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基尼系数的概念 意大利统计学家C.基尼在其1912年发表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一种不均等指数及其计算方法.此后,英国收人分配专家达尔顿(H.Dalton)在1920年的<收入不均等的测量>一文中首次在英文文献中介绍基尼的不均等指数,并把它称之为平均差指数,而且认为该指数可以用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从此以后,基尼的不均等指数逐步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被后人称为基尼系数,并且成为反映社会分配不平等程度、一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对评估宏观经济形式、调整政策、调节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决策依据"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珍珍 《统计研究》1999,16(3):37-41
一、收入分配统计领域中尚存的问题完整的收入分配统计体系应包括宏观与微观,即国民收入分配与基层单位收入分配统计。对于微观统计,本文以企业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国家新统计报表制度,基层表7个指标群虽然包括了收入、利润、成本费用等指标,但这些指标是直接取自会计...  相似文献   

18.
王艳  葛昭  王琭璠 《统计与决策》2016,(17):138-141
城乡收入差距严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因此收入分配政策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社会核算矩阵技术,对“一视同仁”、“重视中层”、“兼顾两头”、“重视扶持弱者”、“能者多得”和“完全扶持弱者”这六种收入分配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情景模拟.结果表明,“一视同仁”分配政策最无效率;“能者多得”分配政策对农户消费和消费潜力的促进效果最好;“完全扶持弱者”分配政策则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一、收入分配改革的困境 1.国有经济部分奖金制度的实行,曾起到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作用,但随着奖金逐年增大并迅速被同化为工资,却失去了奖金本身应有的作用。 2.普遍存在着丢开效率攀比收入水平的社会倾向,传统的僵化的收入分配摸式未被打破有的甚至被强化,新的分配方案混乱、无序,亟待整顿。 3.按劳分配,合理地拉开收入差距的改革目标尚未实现,“大锅饭”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地存在,且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份额“(√)型”演进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素分配是收入分配研究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价值.劳动份额演进特征,集中反映收入分配随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要素分配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国际与历史比较视角,挖掘工业革命以来主要发达国家要素分配数据,发现劳动份额具有“√型”演进规律,“水平型”和“U型”规律均可视为其阶段性特例.以此为经验标准,审视我国要素分配结构变化态势,剖析其对一般演进规律的偏离,并探讨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