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顺天时报》是20世纪初日本人在中国发行了30年的中文日报,也是于北京创刊最早的近代报刊。作为日本政府的机关报,《顺天时报》在宣传日本的对华政策、控制中国的舆论界等方面影响很大。“五·四运动”后,该报受到中国各界有识之士的批判和抵制。本文通过介绍《顺天时报》的创刊、发行以及中日冲突下两国知识分子围绕《顺天时报》展开的笔战,考察和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两国知识分子对中日关系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2.
彭翼仲是清末北京地区一位活跃报人,他致力于民间报业,以一己之力创办了《启蒙画报》、《京话日报》、《中华报》三种报纸,以《京话日报》最负盛名。《京话日报》初创时有所赔累,进入乙巳年(1905年)开始兴旺,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隐藏的是报纸定位的显著变化。论文探析1904年8月到1905年7月期间该报定位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的宗旨即推翻清廷、宣传革命。这是从政治史、革命史或报刊史的角度的认识和总结。从思想史的角度审视《民呼日报》的创办背景、对报纸职责的论述和报纸内容的编排,可以发现,该报的宗旨还应 包括改造国民性。《民呼日报》的社论、新闻、小说、戏剧、图画等多种文体形式,都把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寓于现实发生的事件中,感性、自然地承担了传播与教化的作用。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民呼日报》都是对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思潮的承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满洲日日新闻》的创刊,标志着日本对东北殖民文化渗透的开始。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在中国建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不久,又在大连创办了机关报纸《满洲日日新闻》。这份报纸,作为日俄战争的产物,将日本在东北的文化渗透推向了极致。本文以登载在该报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解读这些作品是怎样配合该报的宗旨,发挥"满铁"机关报的作用和功效的。  相似文献   

5.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学术界的一大难题,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解读聚讼纷纭。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理论的学说发展史是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有效途径。通过探寻他们研究原始社会史的学术轨迹可以找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形成的学术理路,从中揭示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他们从所有制角度考察印度等国遗存的农村公社而抽象出的公社公有制的一个假设概念。他们后来虽然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表述人类早期社会的公社公有制和早期社会形态,但其内涵并没有本质变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的《晋察冀日报》的妇女报道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样本为从1941至1942年出版的《晋察冀日报》中整理、抽取到的全部妇女报道,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分别据出版时间和题材对这些报道的数量进行分类统计,就数据结果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纵向的比较分析,选取典型的报道文本案例内容进行定性分析,以期较为系统地厘清1941至1942年期间在不同的战争阶段下,《晋察冀日报》的妇女报道与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斗争、太平洋战争发展形势之间的关系、特点与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对马克思妇女观、苏俄妇女观、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妇女观等相关理论的沿变和中俄不同历史现实案例的比较分析,诠释这一时期该报报道所体现出来的妇女观及其特点、影响、历史和现实意义。文章认为,在这期间,《晋察冀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创办的代表性报纸,在反“扫荡”中坚持不懈地刊发妇女报道,体裁多样,题材聚焦于抗日反法西斯和妇女解放与发展,密切联系国内外时局变化,兼具地区、全国和国际视野,为当时以晋察冀边区妇女为代表的中国妇女群体高擎革命理想与希望的火炬,不仅为晋...  相似文献   

7.
<正> 小引南阳是一座历史名城,其新闻出版业出现较早。自一九二六年南阳最早的一份报纸《建国豫报》创刊后,又有一九二九年的《宛南日报》、一九三一年的《宛南民报》、一九四二年的《前锋报》、一九四八年的《新宛报》相继诞生。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南阳解放后,我党我军的两个报纸《桐柏日报》、《新宛西报》合并为地委机关报《南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安徽日报》为个案,通过对该报2004-2007年间,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要报道内容的402篇报道的信源、形式、主题、版位、倾向和篇幅等指标进行内容分析,对《安徽日报》在报道和谐社会构建工作中的表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得出了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印度泰姬陵与“世界七大奇迹”———对《光明日报》一篇征文的质疑余方平《光明日报》中外发行,影响中外,在知识界颇受喜爱和信赖。但是,笔者偶翻去年8月1日的报纸,却发现它弄错了世界古代史的一个常识问题。这一天该报第八版发表了该报评论部与《科技智囊》杂志社...  相似文献   

10.
光复后创刊的三种朝文报纸崔相哲著紫荆译一1945年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延吉、龙井、牡丹江、哈尔滨、沈阳和通化等地的朝鲜族人民纷纷集会,热烈庆祝抗日战争取得的伟大的胜利。就在这种欢呼声中,《韩民日报》、《延边民报》和《人民...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一直是报纸媒体的重要内容。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新闻评论成了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时评热”的出现,更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重要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的本质,是新闻成了人文思想建设的重要资源。《长江日报》“圆桌”版在把新闻转化为人文思想资源的过程中,引导新闻受众充分开掘新闻的延伸意义,引导受众从一个个新闻事件中观察社会的脉搏,引导受众把新闻作为研究社会的一个窗口和视角,《长江日报》“圆桌”版也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该报的“媒体思想力”,成为该报的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是我党在国统区的代言人,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使命。《新华日报》所刊载的大量广告不仅具有为报社创造经济收入,提供经济保障的作用,更具有显著的政治社会功能。对《新华日报》的广告内容、广告版面设置情况以及该报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国货运动"中所进行的广告活动加以考察,结合该报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归纳了《新华日报》广告所发挥的对敌斗争、抗战宣传、民族精神激励以及社会整合的重要功能,并指出它们在中国广告发展史上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站练兵时期袁世凯在军队中实施禁赌,对整肃军纪、提高军队士气起到了一定作用;督直期间,袁世凯以巡警制度相配合对社会上的赌博现象予以打击,并停办了顺直义赈彩票;民国初年,袁世凯多次颁布禁赌法令,将惩治官吏赌博作为重点,希望以此树立新政府的良好社会形象。上述禁赌活动虽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赌风的漫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2007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三年期间《广州日报》所刊登的青少犯罪新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笔者发现《广州日报》的青少年犯罪新闻报道具有既追求市场效益又坚持舆论导向的鲜明特征。文章认为,《广州日报》青少年犯罪新闻报道的特征是由其党报性质和市场导向经营方针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陈谦 《东方论坛》2021,(2):15-29
《中华日报》创办之时,正逢“九·一八”“一·二八”事变之后,国内政治纷争愈演愈烈的重要时间节点。汪精卫为了独树一帜,扩大政治影响,需要有一个发声渠道。《中华日报》的系统化及普遍联系的新闻编辑思路,在当时较之它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左联”作家、左翼经济学人与《中华日报》合作办副刊,是利用《中华日报》“改组派”色彩中的某些相容性,为自己策略性地找到了可以暂时容身之处。汪精卫另立政权(或曰投敌),某种程度上就是国民党的派系政治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极端化,而《中华日报》则与之如影随形,是派系政治极端化的记录者。《中华日报》是日伪合谋贩售所谓“和平建国”“中日亲善”“东亚共荣”政治骗局的大招幌,更是掩盖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遮羞布,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耻辱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是否存在"京报"以及"京报"的性质问题,一直是新闻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此前,作为文献史料,仅限于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中的一则材料。当代新闻史学者对史料的发掘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方汉奇、姚福申等先生的考察,但也多限于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的描述。根据元明时期文献中关于"京报"的若干材料,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京报"一词最早产生于元代;作为报纸的形态,明代的"京报"已经存在,而且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一类是封建政府的官报——邸报,一类是民间报房的私报——小报。明代"京报"具有的双重称谓,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阅读者的"误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辛亥革命的伟大变革中,作为朝延命官的王正雅顺应历史潮流,及时高举反清大旗,加入到民军抗击清军的洪流之中,并在援助鄂军唐牺支部围攻荆州的战斗中立下战功,获取了他一生中最值得炫耀的资本。接着他以第一任常澧镇守使之名,统治沅水、澧水流域多年,成为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然而,他抵制“二次革命”,拥护袁世凯复辟,暴露了其封建守旧的本质,最后因权力之争而命丧猫儿峪。  相似文献   

18.
1914年12月,北京天坛上演了袁世凯主祭的祭天典礼.这一典礼极力模仿传统帝王祭天的礼仪与服饰,其虽一度得到了孔教会、清朝遗老的支持,却在社会上激发了以“民主”为旗帜的广泛的质疑与批判,进而被坐实为袁氏预谋复辟帝制的“罪证”.事实上,该典礼是袁世凯重塑权威的仪式表演,也是“袁家班”和各种旧势力合谋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意图体现,但并不是袁氏复辟帝制的预设步骤.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于袁世凯的研究,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谓"翻案式"研究的日渐萧条而颇显岑寂。因此,重建史实至为关键。以关内外铁路的收还为例,作为督办回收大臣,袁世凯在国内国际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英、俄谈判回收事宜,最终达成了有利于我方的协议并顺利完成了接收。此路的谈判回收与之后的良好经营不仅使袁世凯声誉日隆,且为其在清末政坛的崛起提供了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20.
校报是实时记载和传播高校先进文化与思想的主导媒体,是每所高校办学实践与发展历程的缩影,担负着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重要任务。校报被重视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强弱的重要标尺之一。每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获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校报的办报特点和发展趋势,对获奖样本的分析于校报改革和高校校报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将有效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