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历代作家中 ,龚自珍不仅成就突出、特色鲜明 ,而且处于历史转折关头 ,有开创时代风气的意义。但至今人们对他犹有误解 ,如仅仅认为他是个诗人 ;而其实他是诗词文皆精的全才作家 ,并博学睿识 ,在学术和思想上也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2.
龔自珍(一七九二—一八四一),字璱人,号定庵,出身于官僚地主的家庭。他得功名較晚,且終其身是不得意的!他曾写詩道:“精微惚恍,少所乐兮!”“迴念故我,在寥廓兮;我詩座右、縈我独兮!”——由此可知他的郁郁的心境。在学术思想方面,他曾从刘逢祿(一七七四—一八二九)宋翔凤(一七七六—一八六○)治公羊学。而公羊学的所謂“張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如何由据乱而升平而太平,这中間自寓有对政治的必須改革之意。龔自珍受了此学的影响,加上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滿,自亦有从揭露当时政治的与社会的黑暗中而趋向改革之意。  相似文献   

3.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清王朝也逐渐成为国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与压迫下,日不聊生。但有压迫,也就有反抗,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一向英勇果敢的中国人民是不会甘心受敌人的压榨和奴役的。不久在西南就发生了洪、杨太平军的反清起义运动。其来势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同文学史上,能够开一代新风,并在他们的影响下,使社会出现了一个新形势与新局面的,从嘉庆、道光到五四,可以举出三人。最早的为龚自珍,继起的为梁启超,稍后则为鲁迅。 过去,梁启超在思想上之受龚的影响,大家是熟知的。因为梁在他所著的《清代学术概  相似文献   

5.
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与佛学结缘颇深,自称“佛弟子”,曾受菩萨戒,“学佛名曰邬波索迦”。对他何时开始学佛,佛学对他产生何种影响?本文对比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龚自珍的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龚自珍,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一名易简,字伯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对近代思想界影响很大,正如梁启超所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龚自珍极为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思想是其革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全面深入研究龚自珍的思想,有必要对其人才思想作一番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 张维屏与龚自珍同为我国近代前期重要作家,龚不仅以诗文名世,更为杰出的思想家,张则以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著称。两人都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之际,张维屏生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龚卒于我国近代社会开端的道光二十一年(1841),张卒于咸丰九年(1859),时我国已进入近代社会二十年。与张维屏的八十高龄相比,龚自珍享年仅五十,可谓是天不假年,英才早逝。张维屏和龚自珍又都是浙江  相似文献   

8.
一清代诗人赵翼,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绝句)他又说:“必创前古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世”(《瓯北诗话》),在清中叶能说出此话,是极有时代意义的。“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论诗》五古)确是真知卓见。当然,赵翼所讲的主要还是形式上的问题,他要求诗歌要有“新鲜”感,要“趋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杰出诗人,在清代诗坛上是一个异军突起的人物。不仅他诗中的犀利思想新人耳目,而且艺术上富有创造性和独特的个性。他继承了我国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继往开来、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积极浪漫主义是龚自珍诗歌的基本特色,他的一生都是浪漫的,人称“狂人”。这主要由于他的一生经历极似王安石,他所处的时代是“清政既渐陵夷衰微矣”①。而龚自珍等人“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②。故锐意革新是其思想的外露,加之他崇拜庄、屈和李白,且受他们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谈蓓芳教授在《龚自珍与20世纪的文学革命》一文中谈及龚自珍己亥年(1839)的一段恋情时,认为诗人之恋人是位扬州的风尘女子,小字阿箫,后未能与诗人结合而返回苏州独居。然此并非确论。考龚氏之《己亥杂诗》以及相关资料,可知己亥年龚自珍曾与两名青楼女子邂逅,一是清江浦的灵箫,一是扬州的小云;阿箫是灵箫的小字,而非小云的别称;在苏州闭门谢客的是灵箫而非小云;诗人最后迎娶的也是灵箫。这不仅纠正了谈文之误,也廓清了龚自珍在己亥年的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11.
以《龚自珍全集》收录的碑志文为研究对象,从中透视龚自珍碑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龚自珍的碑志文主要是较为熟知的人所写,较少有"谀墓"的成分,其碑志文不仅在内容上表达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而且反映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及社会的认真思考。他的碑志文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论辩性,在结构上比较注重开头的艺术,语言风格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2.
仔细检核龚自珍的著述和时人对其的评议,可以发现一些与我们熟识的龚自珍形象诸如“以公羊义讥切时政”、晚清“今文学的健者”及“维新思想的先驱”等不尽相同的面相。撷取龚氏形象在19世纪后半期以来变化的一些片断,或有助于对“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这一历史叙述中的重要现象的认识。我们今天对龚自珍的认识和评价,受19世纪末对龚氏评价和我们既有的有关19世纪中国历史认识叠加的影响。对龚氏思想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19世纪中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龚自珍是近代开端时期的一位颇有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批判家。文章试从伦理学角度探讨了其人性论思想。龚自珍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程朱理学的道德先验论及其对人性的压抑 ,提出并论证了“性无善无不善” ,善恶乃后天形成和“人心有私”的观点 ,肯定了人的正当欲求。龚自珍的人性论思想带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在思想上则具有开风气之先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龚自珍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龚自珍(一七九二——一八四一),字璱人,号定盒,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我国近代史发轫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思想犀利,敢于直言,多触犯时忌,因此在仕途上很不得意。二十七岁中举,二十九岁开始做内阁中书这样的小官。后应会试,屡次不第。直到三十八岁,才中进士。由内阁中书历仕礼部祭祀司行走、宗人府主事、主客司主事,官微职闲,受尽排挤。四十八岁辞官南归,五十岁便卒于丹阳书院。由于他童年即随父在京,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以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为利器,对儒家先验的"性善论"进行了否定,并在"公私之辩"和"理欲之辩"领域内对程朱理学悖人性非人情的特点进行了深刻揭露,动摇了程朱理学的地位,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认为龚自珍主修天台宗,其实不然.龚好友魏源之孙魏季子有《羽(王岑)山民逸事》记述: 山民学佛,主持咒,(此处应有标点,有些资料引文缺)及天台(此处不应有标点,有些标注顿号,致一宗为二宗矣)法华宗旨.置禅学,尝谓是不识字髡结所为.蕙风讲师钱伊庵居士屡呵之,弗怪.先父论之曰:“定庵学问,皆在语言文字,至扫除一切,不立文字,则无置身之处,此所以不识  相似文献   

17.
龚自珍思想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家世与思想渊源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龚氏是浙江的右族,“簪缨文史”,累代仕宦。他的本生祖父禔身是个举人,过继祖父敬身是个进士,都在北京作过官;敬身后来由礼部外放,官至迤南兵备道。父亲丽正在嘉庆初年中了进士,供职礼部,外放官至苏淞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外祖父段玉裁是赫赫有名的文字学家。龚自珍十二岁就开始从外祖父学习《说文》部目,可谓学有根底。他很有才华,少时所作诗词文章“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外祖父却担心浪漫的诗文有害于学问功名的“正途”,特别告诫外孙要读经治史,“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但龚自珍以后偏偏走上了名士的道路,三十八岁始中进士,后官宗人府主事、礼部主客司主事,仕途蹇滞,潦倒终生。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一生写了大量的策论、诗词,现今流传下来的有三百多篇文章和近八百首诗词,被搜集在《龚定庵全集》里。粗略考察一下龚自珍的思想一生,我们觉得如下几点尤其值得珍视:一、忧虑世道衰微,放言“万马齐暗究可哀”龚自珍的政治生涯,集中在嘉庆、道光两朝。这几十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解体、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转折时期。在龚自珍逝世的前一年,中英爆发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结局表明腐朽无能的清王朝已病入膏盲,不可救药。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状况呢?据有关史料记载,康熙至道光年间,地主兼并土地日趋严重,贫富两极分化激剧发  相似文献   

19.
龚自珍、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人才问题的先驱。龚魏在强调人才重要性的同时,就近代经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而又深刻的建议。但龚自珍以"仿古"、"救今"为其人才思想的出发点,企求"天降人才"而无切实具体的实施方案;魏源则以"变古"、"便民"为其人才思想的核心,把师夷人才的培养作为强国御侮的关健,倡导逆境亦能成才,以知人善用的具体主张,提出了合理使用人才的可行措施,使中国古代的人才理论走向近代化,他的人才思想在近代中国具有启端发韧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思想发展到晚明,私成为一个热门论题。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都注意到了"私"的问题的不可回避性。他们在传统的立公灭私的框架下试图给予私以一定的位置。清代中叶的思想家龚自珍第一次从正面肯认私的合理性。他从三个方面肯定的私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私的观点的出现,意味着新的思想的成熟,是中国思想转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