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护与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民间音乐,既是政府有效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也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责任。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不是简单的把民间音乐记录在文本和影像资料当中,而是要镌刻进更多代人的心灵深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音乐要得以有效保护与传...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国家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也是体现人民智慧和民族自信心的根源。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传统民间音乐,其生存现状和传承前景令人担忧,在号召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只有更好地了解认识本土的传统文化,才能从容屹立于世界之林。将传统民间音乐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是实现其传承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以民俗学视角探讨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是苗族民歌传统音乐融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音乐人类学理解范式和综合艺术模式的现代性转变。它簇生性地展示了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民间音乐的深刻内涵,更深入更广泛地解析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生态文化保护的维护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价值。注重回归生活文化,体现民族独特性特征,融合民族多元文化,展现人类再创造力是传统音乐“活态保护”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民间音乐的保护要特别关注传承人的音乐活动,将其置于特定时空中,并利用区域差异性特征,采取多样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资源调查、曲目发掘、项目建设三个阶段,有效地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方法和工作规范,正、反两方面案例所提供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二者的结合是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下,针对目前我国民间音乐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民间音乐保护和传承的方式需重新思考。通过从"全部保存""择优传承""创新传播""超越著作权""继承传统"5个方面的探讨分析,得出结论:对民间音乐的保护,除了以保存的方式"传承"昔日文明、以"传播"方式与时俱进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继承传统的"自己的创造"上来。  相似文献   

6.
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追求完善的同时,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应重视音乐学方法论等小组研讨课的教学方法探新,使音乐学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及足以使其安身立命的功力。进而建立新型音乐学专业教学模式,并力争将民族音乐课程和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设相结合,推动区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进一步完善科研、教学和艺术实践多环节的良性循环体系,实现符合地方综合高校自身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空前普及,使得民族传统音乐与外来音乐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民族传统音乐面临着流失和变异。针对这一现象,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问题就体现在传承上。本文就其民族传统音乐传承的现状及具体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当今高师教育中,本土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其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在高师的音乐教育中长期处于一种"边缘"的位置,究其原因,是由于近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中以"西方音乐中心论"为主导,致使本土音乐无法顺利进入课堂。面对这种境况,高师的音乐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地开发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建构本土音乐课程体系,加强本土音乐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部民间音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阐述,揭示了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西部民间音乐正日渐萎缩、消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的措施.期望唤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真正重视,使西部民间音乐得到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但佤族音乐文化传承却呈现出相对良好的状态。究其原因,是因为佤族拥有相对完整而稳定的音乐文化圈;佤族民俗文化的长期延续和良好的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机制为其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存提供了土壤;佤族对本民族音乐文化表现出的强烈自我认同感,也是佤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神韵及审美习惯。通过学校音乐教育 ,引导青少年学生继承、宏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对于维护本国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回顾我国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十年课改中的课程建设发现,部分课程尚有问题。就中国民族音乐课程而言,在课程建设上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课时计划问题,目前部分高校实际执行的课时计划过少,无法完成课程任务;二是补充教学材料问题,指定教材的相关乐谱及音像现状影响到教学效果;三是师资培养问题,目前课程教师的进修活动,尚属与课程建设关联不大的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不仅负有正统文化的教育责任,更担负着地方性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以形成高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不同文化性格和风格,赋予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命力和勃勃活力。闽南地区高校在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上大有可为,独特的地域文化连结了古老与现代、大陆与台湾、海内与海外。其音乐形式上的多样性为音乐教育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树立开展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的正确认识,理清思路、把握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原则、了解现状是搞好闽南高校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甘肃地名传说不仅具有语义解释的性质,而且还具有文化建构的功能,即表达了民众对地方社会文化的共建与共享。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古城遗址名称的传说、山名水名的传说、村落名称的传说都具有了某种类型化的特征,而且以厚重的实物承载了鲜活饱满的民间心理。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与民间音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轼自幼热爱音乐,一生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把诗歌创作与民间音乐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民间音乐中的一部分由民间社会进入寺院高墙成为了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佛教音乐,完成了"民间音乐佛教化"的改造,而佛事音乐后期则通过民间丧礼走出寺院、回归民间,经历了"佛教音乐民间化"的再造历程。这一来一往、一进一出的两种转换互渗均以调整自我,满足不同环境、不同人群、不同时代的不同需求为动因。民间音乐因为寺院庙宇、僧侣信众服务而变得"非哀非乐,不怨不怒",佛教音乐则又因为民间市井、俗人百姓服务而去净去雅、逐渐俗化。因此,不论是"民间音乐的佛教化",还是"佛教音乐的民间化",皆是生存环境迭变和生存原则驱使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