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良 《南都学坛》2012,32(6):50-55
两汉文人的屈原情结乃是其心路历程的指示器,借助于它不难看出两汉文人的心路历程主要经历了三大转关。第一次转关发生在武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前期的良禽择木、轻于去就转向西汉中期的别无他择、倾心事主。第二次转关发生在元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中期的别无他择、倾心事主转向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第三次转关发生在安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达则兼济、穷则独善转向东汉后期的积极干预、舍身匡救。  相似文献   

2.
西汉与匈奴前后期和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与匈奴前、后期和亲有诸多不同:就和亲的形势与主动权看,前期是“汉弱胡强”,主动权在匈奴手中,后期则是“汉强胡弱”,主动权在汉方;就单于的作用看,前期不仅没有对和亲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而破坏和亲,挑起战争,后期则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和亲的性质看,前期不是和平友好性质的,后期则是和平友好性质的;就和亲的意义与影响看,后期比前期对汉、匈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了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汉和唐都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个强盛的王朝。西汉立国凡231年,与少数民族和亲共14次①,唐朝立国凡289年,与少数民族正式和亲共达23次,另外还有4次具有和亲性质的婚媾。如果按照平均时间计算,唐代和亲远比西汉要多。这是其一。其二,从和亲对象来看,西汉仅有匈奴和乌孙,唐代则有吐蕃、吐谷浑、突厥、、契丹、奚、回纥、于阗、宁远国和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最早开始于何时,已难确知,但根据史料可以判断的是,中国官府举办的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海路从岭南的徐闻、合浦出发,陆路则从长安出发。从现存文献看,西汉明确以官府名义组织的丝绸之路最先从徐闻、合浦出发,即海上丝绸之路先于从京师长安出发的陆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自西汉始至清朝对新疆的开发二千多年,形成了西汉、唐朝和清朝三次大的开发高潮,并且一次比一次深入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规律,无疑对今天边疆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周与西汉的老人特权现象有着三大差异:其一,西周老人特权的赋予,是西周统治者因俗而治的结果;而西汉老人特权的赋予,则是西汉统治者治弊更俗的历史性选择。其二,德行导引之师,是西周老人的主要特权身份;而被救助社会群体,则是西汉老人的主要特权身份。其三,对于老人特权的保障,西周以礼制规约,西汉多以政令开道。  相似文献   

7.
西周与西汉的老人特权现象有着三大差异:其一,西周老人特权的赋予,是西周统治者因俗而治的结果;而西汉老人特权的赋予,则是西汉统治者治弊更俗的历史性选择。其二,德行导引之师,是西周老人的主要特权身份;而被救助社会群体,则是西汉老人的主要特权身份。其三,对于老人特权的保障,西周以礼制规约,西汉多以政令开道。  相似文献   

8.
《史记》与西汉前期游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与西汉前期游侠韩云波关键词史记,西汉,游侠,司马迁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04.2游侠虽然产生于先秦,却在汉代达到极盛。《史记)}是第一部大量地、系统地记载游侠的历史文献,司马迁则是第一个满怀激情对游侠进行全面描述的人,由他所奠定的游侠文...  相似文献   

9.
外戚政治始于秦,而形成于西汉。西汉外戚吕氏、上官氏、霍氏、王氏四次阴谋篡位,但前三次失败,仅王氏成功。经过考察认为,外戚能否成功,必须具备母后临朝、外戚柄权、皇帝年幼、群臣支持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7,(9):59-59
“乱七八糟”是人们用来形容杂乱无章,一片混乱的一个词语。追究这个词语的来历,与历史上的两次叛乱相联系:一次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一次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  相似文献   

11.
盐铁会议不是一次关于政策的论争,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不存在一个前后的分期问题。盐铁会议从本质上讲,是专权的霍光通过开会的形式利用儒生对桑弘羊施以打击的政治运动。之后,霍党势力就取代功勋赫赫声名极高的桑弘羊控制了西汉帝国的财政大权。在这次政治运动中,儒生积极地参与了对桑弘羊的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12.
命相论与西汉政治韩玉德所谓命相,先秦时期称为“相形”①,西汉则称之为“形法”②、“骨法”③,而专门从事观察人的面相、形相似判断吉凶、贵贱、贫富、寿夭、荣枯者则称之为“相人”、“相工”及“形法家”。《左传》文公元年云:“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两汉儒学神话的不同性质进行了评判:西汉之儒者与神话整体上呈现出跟皇权对抗的态势,儒生的革命是西汉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东汉王朝则真正把儒学建立为国家宗教,故儒学神话跟皇权文化合作亲密。两汉的儒家神学与皇权的关系表现为由对抗走向归依。两汉谶纬的性质也因之不同  相似文献   

14.
西汉王朝的政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与王国分封制并存,郡县直属西汉王朝,王国则为封王管辖的地区。王国建有一套独立的职官体系,其中相是最主要的职官之一。王国相的设置、地位变迁、职权、任命以及与诸侯王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汉中央集权的强化。  相似文献   

15.
秦汉国家经济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从秦国商鞅以来到西汉中期国家经济思想的演变轨迹。作者认为商鞅极力推行农战政策,严厉限制和打击工商业,这实质上是一种国民经济军事化思想;而作为西汉初期国家经济思想的集中表现的司马迁的“善因”论,则是对商鞅经济思想的否定。在作者看来,司马迁宣扬的“善者因之”类似于西方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潮。由于实行这一经济主张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直接导致了《管子》轻重理论的形成,并且使汉武帝和桑弘羊将其大规模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八十一年二月,在汉朝的京城长安召开了盐铁会议。以大司马霍光和六十多个所谓“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与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围绕着盐铁官营还是私营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同时也涉及到军事方面。《盐铁论·和亲》便是盐铁会议上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集中记录。我国历史上的汉代,自汉武帝开始,匈奴不断侵扰,边塞连年烽火。当时匈奴是西汉北方的一个奴隶制军事政权。它拥有几十万骑兵,奴役压迫着几十个小邦,俨然是北方一霸。由于西汉社会制度比匈奴进步,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匈奴更是垂涎三尺,把西汉看作是一块肥肉。他们经常发动突然袭击,对西汉北部边境进行武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受钱穆先生《刘向父子年谱》的启发,试图论述西汉后期的几种经学思潮:一,西汉后期分古文之界未明,诸经派别也不严;二、西汉后期经学的复古崇礼思潮;三、西汉后期经学中关于易姓和再受命的思潮。并认为这些思潮的兴起在意识形态上为王莽代汉和改制提供了依据,而这又是经学参与政治的最后一次尝试;其后,以古文经学为代表的注重名物训教和制度考订的科学经学兴起.表明了经学的重心由关注政治而转移到关注经本身的训解,即两汉之交,政治经学转向了科学经学。  相似文献   

18.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整理而成的。“盐铁会议”是公元前八十一年,即汉昭帝始元六年在京城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围绕着盐铁是否官营的问题,儒法两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儒家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首,代表着大工商奴隶主的利益。但霍光本人并未参加会议,而是从全国各地搜罗了六十多个贤良、文学来作为炮筒子。法家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在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曾帮助汉武帝制定并推行了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剥夺了大工商奴隶主经营盐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书籍实现公众传播是出版诞生的标志。中国出版诞生于汉代。汉以前,上千年的先秦官书垄断制度不准公众传播。一直到战国末年,书籍公众传播的条件尚未成熟。从官方政策看,惠帝四年“除挟书律”,正式宣布废除官书制度,第一次公开允许书籍自由流通。从书籍本身看,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领导大批学者校书获得成功,成为书籍公众传播的条件业已成熟的主要标志。根据出版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可将中国出版史分为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为秦汉以前,是出版孕育时期;第二阶段,为自汉至唐,是抄本出版(古典出版)时期;第三阶段,为五代、两宋至晚清,是雕版出版时期;第四阶段,为晚清至今,是现代出版时期。  相似文献   

20.
西汉县令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县令长的出身与迁转情况,及其在西汉行政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问题,在传世文献资料与尹湾汉简的材料中都有反映。通过分析可知,西汉的权贵之家和贫困之家子弟都可以通过小吏迁升为县令长,当时还不存在二百石之关;县令长中儒生与文吏在数量上也不相上下,且基本稳定;县令长任用主要通过功次与察举,官职的去免对其以后的迁升不构成大影响。县令长与地方王侯的关系很微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