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上有两个命题,这就是:1、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进入一般之中;2、一般、普遍体现了个别的特殊的东西的全部丰富性。这两个命题都来自黑格尔,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都讲到了。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两个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呢?在一般与个别的问题上今天重提上述两个命题有什么意义呢?自然,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本是一个很古老的哲学问题了,但问题古老并不等于没有新意,更不等于人们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能正确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了。实际上,在整个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中,这个古老的哲学问题都一直贯穿于其中,成为历代哲学家经  相似文献   

2.
人的意识对物质有没有反作用,有多大的反作用,这是科学和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古老的难题,也是各派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但是不起决定作用”。我认为这种说法既缺乏充分的理论根据,又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基本上  相似文献   

3.
共相与个别(universalsandparticulars)的关系问题,是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经院哲学的主要成就也表现在这个方面,如果去掉这个问题,经院哲学在哲学史上就黯然无光。同时,这个问题也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问题。一、争论的起因...  相似文献   

4.
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争:西方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贯穿人类文化的一个永恒的矛盾和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逻辑上包括二者的存在关系和价值关系两个不同的向度,在理论上则表现为方法论和价值原则两个不同的侧面。西方哲学在其历史发展中环绕这一问题形成了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争论,这种争论既展开于社会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等“实践哲学”领域,也体现在一般方法论、认识论及本体论之中。  相似文献   

5.
拒斥还是辩护: 全球化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和特殊或共相和殊相、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最古老的哲学问题之一.在全球化时代,这个问题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全球化过程内在蕴涵着普遍化和特殊化双向运动的悖论.全球化本身即意味着普遍化.无论是地方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全球性的普遍意义,还是某种规则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奉行和遵从,都意味着或要求某种普遍性.但是全球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多样性和差异性.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之争主要集中在价值和价值观领域.以普遍主义姿态出现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普遍性,而是某种特殊主义的普遍化,即"西方中心主义"冒充"全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是一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拒斥普遍性的典型的特殊主义.只有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性.为此,必须抛弃对自身特异性的自恋,接纳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思维范式的哲学对何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有着不同深度的认识。本体论哲学把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认识论哲学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现代实践哲学则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包括二者何为基础和本源的问题及二者的同一性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换将会使许多"伪问题"被消解,而使许多以往被遮蔽的"真问题"显现出来,对于哲学思维方式的解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主义兴起于时启蒙理性概念的抗拒,而个体性秉承古老的"隐蔽的质",结合实存哲学得以发扬,从而成为其立论的中心.个体性与个别性有着根本上的不同,这是一对哲学史上一直被混淆的概念,本文对此作了重点辨析梳理,在学理上和哲学上将它们区分开,并阐释了个别、个别体与个体三个不同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论价值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哲学价值论的研究在我国有了令人注目的进展,与此伴随的,是争论性问题的增多,何者能充当价值主体就是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范畴(“实体价值论”①的提法是不成立的),而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是在主客体关系中产生的,是客体属性、功能与主体需要的统一。从最一般涵义上说,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的功效、功用或效应。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则是作为一般哲学范畴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心"、"心"是什么、心与身的关系如何,这一直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经由语言学的心灵剥离、科学主义的心灵放逐、实证科学的心灵驱魅,古老神秘的灵魂不断地"祛魅",心理的本质得到了还原与澄清,灵魂问题亦演变为心理问题、心脑问题,而心灵哲学也正朝着自然化的方向重建.  相似文献   

10.
哲学有个恒定的主题,就是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无论任何哲学,不管它是否公开承认这是哲学的主题,但最终都要对这个主题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回答。所谓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也都是从人与世界所发生的实际关系出发,去认识世界以形成其世界观理论体系的。我们常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它要回答的是整个世界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也是因为,如果哲学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它就不能从根本上、总体上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从而确定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特定的世界观。我之所以如此强调人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