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现代主义为什么对二十年代的中国产生强烈的影响?为什么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在二十年代都不约而同地对西方现代主义抱有强烈的兴趣和殷切的憧憬?象茅盾这位后来被举世公认为现实主义大师的现代作家,当时就曾这样宣言:“今后的新文学运动该是新浪漫主义的文学”,①然而,为什么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茅盾、田汉、周作人等一大批新文学先驱者中,竟又无一人成为现代主义思潮的文艺家和理论家?弄清楚这些问题,对我们全面地、正确地理解郭沫若等先驱之所以能从思想特质、精神实质上接受现代主义和现代意识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崇尚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调之一,科学主义盛行的历史语境影响、制约了郭沫若前期的文学选择。他不但以现代科学观念为导引,论析了文学的本质、文艺的创作过程等,而且还在思辨理性、情感性格上接受了科学的训练。崇奉科学的倾向,使郭沫若对萌生于反科学技术、反工业文明、属于“现代性的自我批判”范畴的西方浪漫主义思潮,采取摒弃的立场。在文学的选择上,当时的郭沫若更趋近于重视心灵展现、强调“动”的精神、敢于与现实抗争的表现主义流派  相似文献   

3.
现代派文学是继批判现实主义之后西方资产阶级文学的又一浪潮,它在我国“五四”运动前后正冲刷着整个欧美文坛。“系统就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作为本世纪初世界文学这一动态大系统中一个要素的“五四”新文学,必然要受到这一系统中其它要素的作用,郭沫若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号手,更是首当其冲。所以,现代派文学对郭沫若的影响是一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欲就德国表现主义对郭沫若的影响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论"朦胧诗"与北岛、多多等人的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朦胧诗”是以《今天》诗人为代表,不同于“现实主义”倾向的一股当代诗歌思潮.它与“五四”提出的建立“人的文学”有相通之处,但把诸多荒谬的、“倒挂”的经验带进了诗歌世界,因而具有与现代主义文学相通的美感面貌和艺术风格.不过,他们的诗又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区别:与西方现代主义既把客体世界看成是荒谬的,同时也认定主体世界的荒谬性不同,“朦胧诗”肯定主体的意义,企图以诗重演过去的创伤性经验和创造新的未来,重建人的尊严和诗歌的尊严.“朦胧诗”之所以产生广泛的影响,既在开拓了新的诗歌言路,也在言说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早期“诗人的宇宙观”元维社《女神》以完全不同于旧诗的姿态出现在“五四”新诗坛.宣告了完全现代意义新诗的诞主.从而也奠定了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数十年来.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备受人们关注.人们对郭沫若早期思想、艺术观及《女神】从不同侧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激烈冲撞中,“人的发现,即发展个性”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目标”(茅盾《关于“创作”》),随之茅盾提出了“人的文学”观念;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开始致力于小说创作,并把研究“人”他作为“写小说时的第一目标”(茅盾《谈我的研究》);尤为可贵的是,在他接受唯物史观后不仅深  相似文献   

7.
早在本世纪初,“五四”新文学先驱者们就曾热烈鼓吹“人的文学”,作为向封建者专制主义,蒙味主义和禁欲主义反抗的旗帜。中国数千年历史,整个民族的“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可是东方发白,人类向各民族所要的是‘人’”。“五四”先驱者们以西方启蒙主义思想为武器,或以冷峻犀利的笔锋解剖“国民性”,或以狂飙突进的热情鼓吹个性解放。“人”,首先成为现代新文学的核心主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从五四发端的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和郁达夫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总是榜上双双题名的。郭沫若曾把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与郁达夫的“卑己自牧”并举,称为中国新文坛的“三绝”(郭沫若:《再论郁达夫》)。可是,有人却认为,鲁迅与郁达夫是无法比拟的。我以为,作为同是一个阵营中的战友,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倡导者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早期的创作 ,浸染和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诸多因素 ,其中有表现主义的自我扩张 ,未来主义的力的颂扬 ,精神分析的心理开掘 ,以及生命冲动的抒写性灵 ,死亡意识的诗意阐释。郭沫若在个性张扬的前提下本着“为我所用”的指导思想接纳融合它们 ,以此成就了一代新文学大师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郭沫若的诗歌都有着至深的影响。郭沫若恰逢“五四”运动那狂飙突进的特殊时期,中外文化的素养在其诗歌创作中找到了突破口,他因此把现代诗歌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对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指令的观念冲突的阐述出发,认为中国当代文坛的现代主义思潮已发生某种变异,仍然带上中国主流文化的色彩。因而,提出对西方现代主义模仿得越象,越不是中国“真正的现代主义”。中国的“真正的现代主义”应是扎根在中国民族文化土壤上的。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我们几千年古老的民族历史中光辉灿烂的一页,因为它带来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涅般木式的变革与新生;“五四”时期是20世纪最具精神魅力的一个特殊阶段,因为它为中华民族再造了青春品格与现代品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郭沫若评说“五四”是“旧时代的人所痛心疾首的洪猛时代,新时代的人所讴歌鼓舞的黄金时代”。①“五四”在中国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着政治思想的、伦理道德的,又包涵宗教哲学的、教育文化的。然而,在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中,“新文学的提倡差不多成为‘五四’的主要口号”②,文学革命充…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儒家已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儒家传统要想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诸如“平等、自由、博爱”等业已被中国人接受的价值观念作出有力的回应,就必须在现代进行转化,而这个转化过程应该包含解构和重建的双重任务。以践履为特征的儒家传统哲学,在经历了“五四”的重创之后能否重构中国人真正的精神价值追求。儒家“三纲”体制下形成的权威主义心理被中国人全盘否定的同时,也导致了现代中国人权威意识的缺失。抛开“三纲”在历史上曾经的政治控制目的,以“三纳”权威主义和“五伦”仁爱思想之间的互动模式为镜像,可以为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提供一些心理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4.
“五四”的先驱者有着这样的共识:他们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与西方文艺复兴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人的发现”。他们有感于中国传统宗法制度与思想的“不把人当人”——既从整体上蔑视人的价值与尊严,更不承认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因此认为中国亟须“人的发现”运动。一方面借助西方现代人道主义思想对国人进行启蒙,一方面以此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激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从“五四”前夕到整个20 年代的中国话剧接受西方近代话剧的影响,确立了它的文学地位和艺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体系及剧作家的个人风格。30 、40 年代曹禺的剧作承续着“五四”话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高峰,夏衍的剧作则使中国的现代话剧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得到拓展和深化。从当下的实践看,走向市场的确是话剧的惟一生路,但从根本上说来,人文精神的回归和精神家园的重建才是渡过危机、谋求发展的关键,“五四”的宝贵传统仍然需要继承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至“五卅”运动之前,郭沫若曾以抒情诗的天才,震惊海内,被人称为诗坛的霹雳手,但是,这位杰出的诗人并不只是写诗,他也写剧、写小说、写文艺论文,写小品文,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种种探索与追求,显示出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多采,同时,也表现了他多方面的艺术造诣和才华。认真究究郭沫若这些方面的成就,不仅能丰富对“诗人郭沫若”的认识,而且,能比较全面地认识作为新文学巨匠的郭沫若,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本文试从一束几乎被人遗忘了的“路畔的蔷薇”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向青年提倡的“六义”中开宗明义的“第一义”。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这显然地暗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发难之始便与个性解放意识结下不解之缘,打上了自主、自由、平等的个性主义色彩,从而也表明与新文化运动休戚相关的新文学运动势必也多少打上个性主义的印迹。如果说,“我国现代个性主义者在其雄心勃勃的“五四”时期,把个性主义要求简化为个性解放的努力,而且又局限在婚恋问题周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金发是现代诗歌领域一个不可忽缺的人物。在“五四”大量译介外来文化的背景下,他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本文着重从文本分析出发,梳理现代主义思潮对他的影响以及在他的诗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学中现代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果说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西方现代主义是世纪末特定时代情绪下的产物,那么五四运动到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正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世纪初时期:一个历史与现状与未来的断裂时期、理想与现实的断裂时期,必然性与可能性的断裂时期。在“东方从属西方”的文化撞击中,一方面是对传统的文化、观念、价值的重新审视和评价后的失落,形成一种整个民族文化落后的危机意识,正如鲁迅所说:“许多人所拍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中挤出.”中国人正处…  相似文献   

20.
近代文学史上的王国维虽然看到了传统封建文化的腐朽性和现实生活中“人”的悲剧性命运,但他并没有能够把个性生命的自由精神充分地在社会中爆发出来。在新文学运动的初期,陈独秀、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人与王国维不同的是他们在腐朽的社会环境中,以人的个性自由和社会的科学民主为行动目标,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启蒙运动,他们以对封建传统精神决绝的否定态度,打开了中华民族通往世界文化的大门,在这一文化开放的历史背景下,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所有内容,几乎同时涌进了中国这块古老的区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那种反叛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