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仡佬族历史悠久,是贵州高原最古老的的一个民族。仡佬族民居建筑是仡佬族精神的栖息之地,人神共居之所,在民居营造仪式中体现了独有的宇宙空间自然观以及神灵演化现象。对仡佬族民居建筑仪式的解读,从仡佬族对神灵的膜拜及心灵的体验中,可以窥探贵州这一古老民族在历时性演变中的生活信仰和精神追求,试图了解仡佬族建筑文化的演进历程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成人礼曾经存在于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冠、笄礼是古代汉族的成人礼.现今,一些民族仍保存成人礼的文化,或成人礼文化的遗迹.成人礼对民族成员的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举行成人礼之后,人们开始对仪式人呼之以表示尊敬的称谓;仪式人正式获得成人的社会地位,并开始享有成人的权利和履行成人的义务;仪式人更换服饰,并作为踏入成人行列的标志;族群对仪式人的性行为和婚姻的许可;是否举行成人礼决定了一个人死后丧葬仪式的繁简程度;成人礼仪式过程象征着一个人生命的重生等等.  相似文献   

3.
岳小国  马文雪 《民族研究》2023,(4):84-93+137
本命年文化习俗在我国汉、藏、满、蒙古等多个民族中较为常见。在三岩藏族社会,人生中每12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最后一年为本命年。本命年被认为至关重要,会充满挫折与危机,同时意味着生命中新一轮循环的开始,含有拟死再生的寓意。本命年因而也被当地人视为诸事不顺的“凶年”,需要借助一些宗教仪式活动进行预防和禳解。12年一遇的本命年,是人们消弭灾祸隐忧、开启人生新历程的一个时间节点,生命周期中的身份转化被整合于本命年危机与禳解仪式之中。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本命年习俗、生肖文化在历史上同中原地区的有关文化存在密切联系,三岩藏族本命年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4.
人自诞生于世便要经历生、老、病、死等不同的人生体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人们往往会对生命的产生、延续、终结持有敬畏之心,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好比竹子的竹节,每到一个节点就标志着一个人走到了某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人们对于这些重要节点的重视也慢慢演化成为一种特定的仪式,因此便构成了人生诸多礼俗中最重要的四大项: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以及葬礼。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依水而居,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与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俗,使其人生仪礼既展现着傣族民族艺术的美感也展现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人自诞生于世便要经历生、老、病、死等不同的人生体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人们往往会对生命的产生、延续、终结持有敬畏之心,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好比竹子的竹节,每到一个节点就标志着一个人走到了某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人们对于这些重要节点的重视也慢慢演化成为一种特定的仪式,因此便构成了人生诸多礼俗中最重要的四大项: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以及葬礼.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依水而居,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与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俗,使其人生仪礼既展现着傣族民族艺术的美感也展现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陈锦均 《民族论坛》2013,(7):52-55,100
出生和死亡,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谁都无可避免。相比成年礼,丧葬仪式也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人生礼仪之一。在瑶族地区,人死后都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丧葬仪式,它代表着一个人一生所有礼仪的终结。和其它民族一样,瑶族人们在举行丧葬仪式时也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本文通过观察广西昭平县一个盘瑶村寨的丧葬仪式,试图从中挖掘出瑶族人们与众不同的丧葬习俗,并依此探讨蕴含在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我国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甚至在一个民族内部也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因此,解放后各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点也是不同的。弄清楚各民族当时的社会性质、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对进行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无疑是必要的。同时,这种发展上的不平衡,正好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共性和民族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部活的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撒拉族的出生礼、儿童的培养和教育、成年仪式、妇女和老年人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特别是通过对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韩热木赞老人家庭这一个案的调查与研究 ,运用具体生动的民族社会学资料 ,试图揭示撒拉族个体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9.
犹太教与犹太民族有着密切的关联。犹太教在犹太人生命历程的每个重要时刻———出生、青春期、结婚和死亡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礼仪体系。犹太教的成年礼和婚礼仪式给犹太人以指导和教诲 ,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角色和要求 ;犹太教的丧礼与葬礼则给犹太人以安慰。犹太教的生命礼仪充实了犹太人的生活 ,显示了他们的信仰和民族归属 ,表达了他们对上帝的忠诚 ,起到了维护民族稳固与团结的作用。割礼与命名犹太教规定 ,每个犹太男婴出生后的第 8天 ,其家人要为之行割礼 ,亦称“布瑞特·米拉赫”(britmilah) ,即…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时代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50 年来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粗线条地勾勒出民族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认为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发展从时代特点看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民族政策初步形成了体系,经历了开创奠基和曲折发展两个阶段;第二个时期民族政策的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第三个时期是民族政策的大发展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拨乱反正的恢复阶段、新旧体制转换期间的过渡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快发展的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政策的发展有不同的重点,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新时期的民族政策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许多新发展,对民族问题认识的深化、关于少数民族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民族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关于少数民族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两个大局”的理论等对制定新时期的民族政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政策增添了许多新内容,使体系趋于完善。在方法、手段上也有许多创新,表现在趋于具体化、市场化、制度化、法制化、多样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蚂(青蛙)节是红水河一带壮族民间一个古老而独特的传统节日,东兰县是蚂节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每年春节举行的“祭蛙婆”活动,其仪式包括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这种质态古朴、文化内涵丰富的祭蚂活动,是壮族及其先民进入福作农业社会以后,为祈求风调雨顺、人了繁衍、粮食丰收而生发的对青蛙崇拜的一种仪式。蚂节中的敲铜鼓、唱山歌、跳舞等活动,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展示了当地壮族的历史文化风貌,增进了民族的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布傣人的丧葬礼仪及其文化意义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金龙布傣人的丧葬习俗为对象,通过应用"过渡仪式"理论阐述布傣人的人生观,认为丧葬仪式反映了布傣人的祖先崇拜信仰,具有解决社会冲突、构建新的社会秩序;巩固家族、宗族凝聚力;加强姻亲关系;强化族群认同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分布于全国97%的县市),也是我国人口数量占第三位的少数民族(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字为9816805人),同时,回族又是一个跨国民族(中亚和泰国、缅甸等国家)。回族以伊斯兰教作为其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最重要的处世准则、最虔诚的宗教信仰和最执著的精神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展现出这个民族的全部,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也就成为其与其他民族区别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个人来说,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个民族,就必须首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作为国家来说,要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也就必须更深入地研究每个民族的文化,文化成为解读众多民族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秩序重构──云南文山州壮族布侬支系丧葬礼仪及葬经考释何杨波(云南省民族博物馆)“生命中最确定的事情是,我们都会死亡”,最不确定的则是“死亡于何时降临。”这句格言揭示出一个人从开始观照自身时便关注的焦点:人的死亡。①为了解释并进而试图控制死亡,人类竭力...  相似文献   

15.
略论民族定义及民族共同体的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们共同体形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族归属。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什么是民族,如何给“民族”下一个科学的、比较完整的、各门学科都能适用的、绝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定义却是困难的。古今中外,不同的学者和政治家分别从不同的学科性质和研究目的出发,根  相似文献   

16.
治民族研究,民族叙事中"结构"必然是民族志的核心问题;而族源性纪念和祭祀仪式不仅成为一个民族叙事、表述和传承的"原生形式",而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敌以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仪式理论,对瑶族仪式叙事的"根范式"进行分析;试图证明:任何一个民族重要的代表性仪式都存着特定的"原型结构",它既是存在,也是叙事,更是本色.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改造和跨越自然障碍的创造物,桥既是材质、造型和工艺各异的具象之物,也是凝聚多重文化意义的象征之桥.红瑶的架桥是一种人生过渡仪式和修功德仪式,具有沟通阴阳和“修阴功”的深层意义,体现了红瑶独特的人观.对架桥仪式的研究,不仅是对“过渡礼仪”“阈限”等人类学仪式研究经典概念的印证和延伸,也可拓展人类学以标识与符号“物”为研究旨趣的物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夏敏 《中国藏学》2002,(1):92-98
喜马拉雅山区的歌谣真实地展示着当地民族的内心世界,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尤其是宗教文化功能.从歌谣出现的频率看,它多出现在仪式性场合,主要发挥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仪式的功能.歌谣特征可以反证信仰的差异.不同的信仰者,不仅歌谣内容有区别,而且在修辞、节奏、曲调、演唱方式和场合等方面也有差异.原始宗教信仰者仪式中的唱诵成分有许多确定的形式,反映了信仰者长期以来的宗教体验.过渡型宗教(苯教、萨满教)信仰者在仪式中一方面继承并进一步完善了原始宗教的歌唱形式,另一方面因受到以体系宗教为代表的先进文明的影响,体系宗教(藏传佛教等)信仰者的宗教体验、崇拜对象、表现特征与原始或过渡宗教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卡瓦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孟连傣族、拉祜族、卡瓦族自治县,耿马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沧源县和西盟等地区。有二十八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卡瓦族人民从原来所处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发展阶段出发,经过农业合作化,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社会直接过渡,正在由一个原始的民族直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民族。这篇报告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云南民族调查组和云南民族研究所于1956年12月到1967年6月在西盟县卡瓦族六个点的调查报告的一部分,因篇幅关系,我们作了一些删节。  相似文献   

20.
成人礼是生命个体进入成人社会的标志性仪式,是人生命历程中重要的转折点。先秦时代出现的冠笄之礼,脱胎于上古的成丁礼,到周代已演化为一种文质彬彬的成人礼。伦理价值观念构成中国成人礼的精神核心,体现着自然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的统一。伦理传统的传承是历史社会与当代社会成人礼重建的内在动力。强固的伦理属性可以看作古代成人礼得以延续的内因之一,并为当代成人礼重建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