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方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是理性 ,而中国管理则因缺乏理性传统而难以融入世界管理思想的现代演进。虽然在西方管理理性正遭遇后现代管理理论的反思和颠覆 ,但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是现代的而非后现代的挑战 ,因而理性精神的构筑对中国管理现代化而言是必要且不可逾越的。  相似文献   

2.
《三个标准的终止》是杜尚反叛现代主义艺术的开始,其中所体现出的反艺术、反理性的特点及其智性形成了杜尚成熟期艺术创作的思想核心。这种作品中体现出的思想倾向最终贯穿了杜尚的艺术创作及人生,从而也使杜尚成为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经历了革命性的剧变。在西方社会与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社会阶段之际,其文化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此时,人们开始频繁使用“后现代”一词概括和评价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后现代有关的思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让-弗.利奥塔是西方后现代理论发轫之初最重要的理论奠基人之一,他重新思考西方的思想传统,对其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用“后现代”命名。他的后现代思想论述了后现代状况的多个方面,其观点在后现代思想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思潮以其对传统的批判与否定及对现代性或现代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审慎反思的方式彰显其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主体中心主义特征,其理论本身包含着非常复杂的积极与消极的哲学思想元素。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消极思想元素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及行为实践产生了振荡性负面影响,它消解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信仰追求,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错位了大学生的学业就业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紊乱了大学生的情感心智和行为理性。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及引领地位的基础上,应挖掘借鉴后现代思潮视角多元、平等对话、异中求和、交互生成等先进思想元素,从德育理念及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形式等方面创新构建多元多维主体间性的立体实效的高校德育新情境。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至少有三个渊源: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科学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科学观。后现代科学观具有六大特征:反基础、反本质、反表象、反理性、反价值中立和“怎么都行”。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既要汲取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有益元素,也要警惕它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哲学"已成为了当代十分流行的一个话题.对于它的语义在尼采、弗洛伊德和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中就已显现.以利奥塔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尼采等人的思想,对西方传统哲学中的理性、主体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指出理性是种霸权,主体根本就是形而上学的虚构和假设.后现代哲学作为一种新的态度、新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思维开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学理性传统与人道精神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思想资源 ,贯穿其中的理性传统与人道精神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思想动力 ,对建构主体性、现代性人格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在技术理性盛行、平面化感官化的后现代生存语境中 ,更需要重建价值理性 ,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内部存在异常复杂的思想和理论争鸣,但它也有能够反映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之共同志趣的发展主题.试图重建资本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重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道德关系、拓展人类道德关怀的领域和范围、寻求化解道德分歧的伦理路径、塑造后现代道德文化精神等不仅反映了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在对待西方伦理学传统、关注现实道德问题、追求伦理学理论创新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同或相近倾向,而且反映了所有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共有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9.
反乌托邦思想的出现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性的阴暗面的反应,也是社会理想破灭后的理论后果,同时反乌托邦思想也是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反思,它与后现代哲学思潮相呼应。  相似文献   

10.
德里达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构主义与女性主义在颠覆西方传统思想与现存的等级秩序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找到了共同语言。事实上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仅为女性主义提供了反抗父权制统治的思想武器与方法论工具 ,同时也为以巴特勒为代表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批判传统女性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对女性主义政治学 ,尤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政治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化既构成儿童生存的现实又构成儿童对现实生存的理解、叙述和表达,儿童文化的这一深度图景,在功能属性上显现出儿童文化与儿童生存之间复杂的关联。只有当儿童游戏时,他才是儿童。潜藏在儿童文化中的游戏功能,对儿童的生存理解具有卓越性的意义。儿童文化是一个完整、多样、丰富的儿童世界,在生存理解所实现的秩序化方面,它显现为儿童对自我力量的确证和所属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以来,国内妇女学走过以妇女问题和性别议题为对象的研究为主的妇女学,到本世纪以学科背景下的学术研究、高校内的课程发展与组织体制的机制化探索的学科化推动的历程。同时对30年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妇女学推动者(集体或个人)在学理、概念和推进策略、方法上的异同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并力图理论化。在此基础上,展望妇女学的未来走向——通向学术女性主义与行动女性主义的联手推动中国社会的积极变革。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一直为人们所称颂和回味。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从文本入手,以历史的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可以发现海明威虽然更倾向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善于关注男性世界,但他确实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笔下的许多女性不仅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而且具有“硬汉”的某些特征。他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妇联组织履行基本职能的优势与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联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妇女组织,凭借其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拥有其他民间妇女组织所不具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妇联干部对组织的基本职能认知度偏低,对组织的群众性功能认识不足,缺乏赋权妇女的工作理念,是妇联履行其基本职能的内部制约性因素。妇联履行其基本职能的关键为:正确理解组织的“三维交一”工作定位,强化组织的群众性功能;充分发挥组织拥有的政治资源优势,拓展组织的权力活动空间;构建与民间妇女组织的新型合作关系,整合服务妇女的组织资源等。  相似文献   

15.
在"80后"小说的反成长叙事里,塑造了一大批另类的师长形象,他们对青少年只会起到反面的作用,甚至是导致他们迷惘、困惑、颓废、叛逆、堕落、受伤甚至死亡的主因。与此对比,"80后"则以"反"和"拒绝"的姿态成长着,以颓废、反讽、游戏和调侃的姿态叙述着,呈现出一种当代人普遍"在路上"的彷徨、苦闷、焦虑、恐惧和忧伤的流离之苦。这些颠覆性的师长形象从反面表达了"80后"对能真正作为灵魂导师的师长形象的期待,具有非常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6.
追溯美国女性学的发展历程,美国女性学在其兴起的第一个十年里,不仅诞生了女权主义理论,而且自觉地展开了对女性学自身的研究,并且在女性学建制、女性学课程和女性学规范化等三方面做了大量而扎实的工作,从而为El后美国女性学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通过回顾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性学界对女性学的研究,讨论当时美国女性学经历的考验,试图为当今中国女性学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儿童文学中选出诗这种最具艺术魅力的文体探讨了本届大会的主题。笔者认为:人生在世离不开精神的支撑,需要梦想的激励,需要希望的指引。为孩子种梦,放飞孩子的梦想,点燃孩子的希望,对儿童健康成长,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人类的明天都有重大的意义,儿童诗的艺术魅力,吸引并滋润着儿童的心灵,促进他们茁壮健康成长,值得全社会协同作战。用文学为孩子们种梦,是我们儿童文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8.
并非像批评家所说的那样,《米调》这部小说是在肯定"知青理想"。小说通过记述者记述叙述者所叙述故事的方式,拉开了记述者与叙述者不同的价值立场,让读者去思考、分析叙述者所叙述出来的"知青理想"。因此,小说不仅没有赞扬"知青理想",恰恰相反,它是在认真批判和反思"知青理想"。  相似文献   

19.
儿童能在涂鸦过程中“绘画”出蝌蚪人标志着儿童已经具有了较高水平的绘画表征能力。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蝌蚪人”的不完善性在于儿童绘画认知存在缺陷,而以高乐姆为代表的跨文化研究认为蝌蚪人在结构上已经是人的等价物,是儿童创造性智能的一种表现。儿童涂鸦发展阶段论的专家强调儿童涂鸦的基本造型与发展顺序,而涂鸦发展非阶段论的专家则认为,涂鸦并不是出现蝌蚪人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尽管在研究方法与认识范畴上存在差异,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儿童早期涂鸦阶段中图画媒介的丰富性、儿童视觉一动作的协调技能发展对儿童绘画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女人如何变疯癫这一视角探寻女性身份的迷失。在父权文化和菲勒斯中心主义社会,女人的疯癫与女性身份的迷失有着天然的联系。通过对伯莎·梅森疯癫的剖析,探寻女性身份迷失之谜。伯莎·梅森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的人物,是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原配妻子。作者力图通过分析这个角色的社会背景及其被扭曲的他者形象,展示其被边缘化的轨迹。从这个边缘和失语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出男权社会对女人的歧视和迫害,使人们对女性身份的迷失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解构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