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暴力与文明形影不离,它是人类一份爱恨交加的"遗产",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今,"暴力"几乎成了恐怖主义的同义词,对它的界定也越来越趋向于政治化,这妨碍了我们对暴力的理解。对暴力概念、形式和内涵进行梳理和阐释,以仪式中的"暴力"和"牺牲"作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对"暴力"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理性的认知。暴力是一种历史的遗产又是一种活态的传承,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进程。我们应该合理地加以引导和转換,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一种特殊力量。  相似文献   

2.
“打抱不平”的人肉搜索——相关网络暴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肉搜索"所引发的网络暴力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运用结构功能主义"失范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了诱发网络暴力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探讨中国家庭婚姻暴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中国夫妻间婚姻暴力以精神暴力为主且发生率较高,肢体暴力和性暴力发生率较低.暴力行为具有偶发性,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暴力伤害.夫妻沟通状况与权力分配方式、家庭地位满意度、个人社会活动与社会参与、法律的干预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婚姻暴力有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存在性别差异,社会经济地位因素主要对男性发挥作用,教育和宗教因素主要对女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暴力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普遍现象,但长期以来,暴力研究一直处于社会学的边缘地带。作为社会理论家,埃利亚斯独辟蹊径地提出暴力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据核心位置。他认为,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中通过国家对暴力的垄断、自我约束以及羞耻、厌恶和信任等情感的生成,逐渐形成控制攻击性情感与暴力行为的习性。虽然埃利亚斯开启了将暴力置于宏观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考量的先河,但其暴力思想没有意识到暴力亦是意识形态、社会认同和群体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无法直面暴力的现代性本质。  相似文献   

5.
引言本文意在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暴力这一社会问题及借助合作和同情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认知与社会神经科学被人们视为一种综合性研究方法,它包括对分析个体间互动信息具有根本意义的大脑调控.暴力的表现形式具有生物学基础,这反映在攻击性的形成及对其起着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之中.本文认为,攻击性与暴力之间的区别,以及两者的神经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探讨夫妻间暴力受虐的性别对称性.研究发现,如果夫妻间暴力不仅仅局限于肢体暴力,那么妻子可能和丈夫一样暴力.“强制性控制”,丈夫和妻子受虐的比例没有差异;“情感虐待”,丈夫受虐的比例甚至超过妻子;只有“肢体暴力”,妻子受虐的比例明显高于丈夫.不能因为男性在夫妻间暴力中只经历所谓“轻微”暴力而漠视男性受虐.实际上非肢体暴力带来的伤害并不小于肢体暴力的伤害.要消除家庭暴力,就要消除针对一切人的家庭暴力.无论受虐的是妻子还是丈夫,在对家庭暴力进行干预时应得到同样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社会双重转型期,制度不公、利益丧失、社会空间压缩都可能激发我国的社会不满乃至暴力的发生,但是社会暴力的形式背后有着不同的类型学意义.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6种社会暴力:制度羞辱中的怨恨型社会暴力、权利觉醒中的抗议性社会暴力、官僚失范中的纠正性社会暴力、社会发育中的成长性社会暴力、体制突破后的防卫性社会暴力及组织犯罪中的侵犯性社会暴力.因此社会暴力既不简单类似社会犯罪,也不简单体现为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在社会暴力的治理上,也必须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韩国因社会传统和礼仪习惯等原因,长期存在校园暴力问题.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韩国将"防"与"治"有机结合,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校园暴力防治体系,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由教育部牵头的多部门横向联动处置机制和"中央—地方—学校"垂直处置机制.在系统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韩国校园暴力防治体系的组织构成、具体措施、体系运行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为我国新时代校园暴力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暴力私力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永军 《社会科学》2006,(6):125-131
暴力私力救济具有野蛮性和落后性,是一种带有反社会倾向的行为,常威胁到人类的和平与秩序,危及公民的安全与自由。在政治社会中暴力私力救济的实施,除非获得国家法律的明确授权,否则即为非法。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康德及黑格尔诸人先后对合法暴力私力救济进行过探索,在当今,自卫(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实施暴力私力救济唯一正当性的事由。为了摆脱当前中国违法暴力私力救济泛滥的局面,应从多方面着手其防御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论转型时期高校校园暴力类型、特征及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社会的转型与变迁给高等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高校不断出现各种暴力事件,严重威胁高校师生的安全,影响校园的和谐,这种情况已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高校校园暴力的现状、类型及特点入手,分析高校暴力产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应对策,可以为我们妥善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可资借鉴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张艳伟 《理论界》2011,(2):96-97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谨慎地表达了公民不服从理论的使用范围,认为"正义的民主国家"是探讨公民不服从的一个前提条件。然而,公民不服从理论的核心在于当我们面对不正义制度时,我们该如何行动:从个人的良心拒绝、法律范围内的情愿示威以及有组织的反抗,直到暴力革命。本文认为罗尔斯公民不服从理论的核心意图在于规训暴力,即诉诸公共舆论,以一种和平的手段来完成对不正义制度的矫正,从而避免社会沦为暴力践踏和蹂躏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网民人数日益增加。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是现代社会中人类迅速获取信息资源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公民享受到互联网所提供的便捷的同时,一个被称为“网络暴力”的副产品也混杂其中,并将其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网络蔓延扩散。网络暴力不管是对于网络世界,还是对于现实生活,均造成许多不良后果,甚至是极严重的后果,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文章基于我国互联网上网络暴力的现实,从法理学角度分析我国网络暴力治理存在的困境,并针对网络暴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网络暴力的形成机制及治理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满荣 《兰州学刊》2009,(11):148-151
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网络暴力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互联网时代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网络暴力之所以出现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主要是由网络自身的特性、网民的结构及其文化层次、群体极化、网络道德及法律的缺失、转换空间的“正义”诉求等众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对此,我们可以从网络、网络运营商、网民、现实社会四个层面着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治理和预防网络暴力,从而实现网络和谐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7,(2):262-263
<正>姚建龙主编的《校园暴力控制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校园暴力控制的专著,也是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资助成果。该书以一种理性、务实的立场探究校园暴力控制的有效对策,力图祛除成人社会在面对校园暴力时的情绪化反应,侧重对校园暴力控制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尤其对现有研究成果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极端暴力与学术的关系。首先 ,学术职业助纣为虐 ,为发动国家主导的大众暴力做思想上的铺垫 ,为之提供了理由、方法和人员。因此 ,我认为 ,学术只有先修正自身的研究和解释范式 ,才可能分析和洞察现代的极端暴力。必须了解是什么机制促使学者个人参与或抵制令人发指的暴行。了解这种机制有助于培养学者更好地抵制受国家保护的罪恶。对研究极端暴力的学者做一回顾 ,我发现他们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受个人经历的影响。曾经是极端暴力的受害者或使他人成为受害者的学者 ,他们是否更透彻、深刻地理解这种现象 ?抑或他们带有偏见 ,使其研究不足为凭 ?我认为 ,在生存的常规和惯例土崩瓦解的事件中 ,客观分析的观念也成为无本之木。最后 ,我就学术界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反应做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暴力,又称网络暴力.它是由新时期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所引发的舆论爆炸式传播现象,是自2006年起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交流传播过程中,爆发出的最为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同时这一现象也代表了现今舆论的发展走势.本文对网络暴力的实质、定义做出了解释,并探讨其发展情况,提出了如何加以利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析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是目前困扰我国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 ,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常见的影响因素有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其中 ,大众传播媒介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争议很大 ,尚无定论。尤其表现在 :媒介里的不良信息特别是暴力信息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媒介社会学的角度阐述媒介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并依此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若干对策。一、媒介效果的三种模式与青少年犯罪媒介效果研究是媒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要考查媒介暴力的影响 ,有必要从媒介效果模式这一般性的…  相似文献   

18.
高学历女性"失婚"现象正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对此,传统社会学分析框架多将其根本原因归咎于高学历女性比例偏高和女性自身的另类性,如择偶的过高标准、心理上的自我隔离抑或恋往怀旧等。而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看,在一个依然处于男权强势的文化社会中,一种在诸多社会行动者合谋基础上产生,并以某种符号象征施加其上的"符号暴力",才是导致高学历女性"失婚"的主要原因。借助各种文化平台(如媒体),对大龄高学历女性进行各种"污名化",给予她们丑化与妖魔化的特征定型,正是符号暴力的具体表征。因此,为高学历女性去污正名,张扬其多样性与异质性的高贵品质,才是解决其"失婚"困境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对有暴力倾向精神病人管控工作中,普遍存在防治信息收集困难、防治体系薄弱、康复后回归社会难等问题,导致国内精神病人暴力犯罪事件频发,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为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大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投入,对有暴力倾向精神病人建立一套从犯罪事前防控到事后救助的完整管控体系,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精神病患者的暴力犯罪事件。  相似文献   

20.
"井"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常用的意象之一,在其代表作《奇鸟行状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上春树笔下的"井"一方面象征村上春树内心中的战争、死亡阴影;另一方面象征由现实世界通往潜意识的黑暗世界的出入口。作家透过这口"井"与和战时一脉相承的封闭国家暴力组织进行对抗,不难看出村上春树作为作家的担当意识。本文分析了"井"的象征作用及从战争年代到当今日本社会中暴力的传承性,以期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