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这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特别是哲学教材体系还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的工程。我们认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应力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的精神实质及各个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给予科学地表述。过去通用的一些哲学教材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贯串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的精神实质——“科学认识的运动”表现得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2.
"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体系设计、内容编写和叙述方式上,较之传统教科书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教学实践也应当根据教材新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好重点教材,讲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立足现实把教材讲活是宗旨,直面挑战把教材讲信是根本,结合历史把教材讲深是关键,回到文本把教材讲透是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前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中 ,由于教材体系存在的诸多缺憾 ,影响了教学效果 ,也影响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的领悟。编写一部适应现代哲学教育的好教材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于2009年公开面世。这部教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思想性、政治性和学术性的有机统一,必将对中国高校的原理教学产生重大影响。但如何客观评价这部教材在教科书体系改革方面的历史地位呢?我们以为,必须要以史为鉴,只有把它还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流变史中,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它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体系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基于此,本刊集中编辑了这组文章,详细分析了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形成、传播及其中国化历程,科学总结了我国近30年来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历史经验,客观评价了这部教材在教科书体系改革方面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意义。我们希望这组文章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但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哲学体系的改造和重建问题已经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到了我国哲学工作者的面前.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体系,这是—项复杂的系统研究工程,需要我们对与之有关的若干基本问题从总体上进行系统的分析,作出一体化的反思和回答.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原则,谈些基本的看法,并提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规范化与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兰州学刊》2000,(2):43-4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改革过程中,如何使这门公共理论课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践,紧密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实际,从而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作用,对此,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规范化和本土化角度阐述一下对此问题的理解。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规范化问题,是在高校政治理论调查改革的形势下提出的,随着各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体系已明显不适应今天的教学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就成为一个迫切任务,但是,新的教学体系应当如何构建,则没有统一的见解,因…  相似文献   

7.
1987年10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在大连举行“马哲史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到会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马哲史教学与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深入和创新,从教材到教学、从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范围怎样既如实地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紧密联系当代的新情况,使马哲史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会后,马哲史界的一些同  相似文献   

8.
上海各高等学校在深入进行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课程的整改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辩明。即是:这些学科要破什么,立什么?“破”和“立”的关系怎样?要回答这些问题,得从现状分析起。高等学校人文科学的教学在1953年的教学改革后起过一次大变化。那次大变化从总的方面来说,是用社会主义的教学体系去代替资本主义的教学体系。按照国家有计划建设的需要设置了院系、专业和课程,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教材代替了旧教材,并  相似文献   

9.
"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限度地积累、表达共识,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在体系改革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它不仅可读性强,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理论思考,推动学生真正走向哲学;虽然篇幅缩小,但给教学实践带来的是"危"更是"机"。克服惰性、提高意识是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是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高水平的科研是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实践唯物主义是我国哲学界针对教科书体系的缺陷提出并在克服教科书体系缺陷的过程中形成的。实践唯物主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成就:(1)其研究打破了教科书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注重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范畴为主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阐释于我国哲学体系的重新构建具有重要意义;(3)引发了从文本角度“回到马克思”的研究热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综合、深入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体系研究转向问题研究;(4)把实践范畴从认识论中解放了出来,从而推动了学术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人学的发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寻求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哲学的存在样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研究和宣传表面上并无根本改变,但哲学在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哲学承诺的使命和责任、哲学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和意义乃至学院中职业化哲学活动的取向和学术标准都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自8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哲学改革的先行者首先对旧教科书体系进行改革,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被公认为是突破旧教科书体系的尝试;几乎同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理论内容、理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解和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看来,这些变化是十分自然、合乎情理的事情,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哲学理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及若干理论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元梁 《东岳论丛》2004,25(5):56-6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重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和当代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性和学术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关系 ;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领袖哲学与学者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一致性与表现形态多样性的关系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新形态与问题研究的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吸取其他哲学成果的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概括具体科学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应用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突破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基础上,进入了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建构与反思,是从整体上把握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创新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成果进行了比较集中的梳理,由此反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正在理论和实践中酝酿。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如何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不仅报刊发表了论述哲学体系的文章,而且编写出版了不同体系的哲学教材或大纲。从已经提出的体系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1)二分法的体系,即在我国长期通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2)一总三分法的体系,即辩证唯物主义及其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3)一总四分法的体系,即在一总  相似文献   

15.
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和教学很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这是目前我国哲学界几乎没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如何改革,就有种种不同的认识。哲学改革,不是在不触动现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理论体系的前提下,增加一些新观点、新范畴、新材料,而是在体系、内容、形式诸方面都应有所突破,以体现和反映现时代的特点,真正成为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做到了这一点,它就会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变化;既是它的自我发展,又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何领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编写具有高度科学水平的哲学教材,这是哲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哲学界就围绕着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问题展开了争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界解放思想、百家争鸣,重新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十分重视哲学应用问题的研究,在努力联系和概括当代科学和社会实践的新情况、新成就,新经验,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际,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我们探索哲学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简单化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应用哲学”“部门哲学”的说法就是这种倾向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究竟是一种体系,还是一种指导研究和行动的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有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没有像先前的哲学家那样,创建一种具有先验性质的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借此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世界观的性质,是否还需要用一个理论系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地再现出来?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如果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方法,是否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日益空壳化,或者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的多元化,并最终消解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值得讨论。我们刊发这组论文,试图引发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以期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是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诸多条件的相互配合和支撑。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冲破教条主义的羁绊,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条件。把握和研究实际中提出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和把握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认识和把握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形成制度化的程序和规范、建立和完善体制和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根本保证。只有努力创造并完善这些必备的条件,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这项系统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实践的唯物主义”及其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马克思曾经明确地把自己叫作“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并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但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仍然主要停留在从社会实践性这种角度来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这种规定当然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质应当而且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课题、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实际的贯彻,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和体系建构中得到充分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