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跨文化语境下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文学艺术交流活动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翻译最困难的是文化的翻译,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播是翻译的关键.作为中外文学艺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翻译是审美信息的跨语言、跨文化传播,是可读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移情能力,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交际者顺应语境的能力与整个交际过程。移情努力与语境关联性成反比关系,与语境效果成正比关系。交际双方的语境越相似,移情所需付出的努力越少,交际双方的语境差异越大,移情所需付出的努力越多。文化移情经历四个阶段:激发意识、做好准备、协商实践与强化效果。交际者文化移情的过程,是跨文化语境不断地重复着解冻、改变、封冻三个阶段的过程,同时也是交际者超越自我,积累跨文化知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也正在冲破国家的文化壁垒。全球化强化了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有助于一种开放的文化观的形成,促进了西方现代性文化的传播。同时强势文化的冲击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其分化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应主动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强文化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文化的选择与互动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严重的交流媒介编码失误和交流媒介译码误读问题,这严重制约着跨文化有效传播。造成跨文化传播冲突的主要原因是高度语境文化和低度语境文化的差异;文化是软实力的载体,挖掘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增强跨文化传播的传导能力,从而消除误解与偏见,以达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向世界推介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种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和支配性的地位,具备了影响和渗透他文化的能力,这种文化也具有了一种渗透性的软实力,但这样的文化软实力很容易滋生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但是当我们从跨文化传播中的个体、群体、社会、大众媒介、国家和国际社会等各个层面对文化软实力做出考察时,就能够找到通过跨文化传播形成和传递的文化软实力之于不同层面的意义,而这种软实力也因此成为一种可以层层推扩的和谐力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下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实践的日益频繁,明星的作用愈加彰显,在此过程中,明星构建的独特文化代码,既标示文化身份,也是他者用来解读中国文化的一个依据。这些代码的选择既符合西方的想象,也呈现出一种群体共性。女明星用角色和身体呈现出一种可以统称为东方神韵的气质和美感,而男明星则以龙的象征和男性躯体建构起一个中国功夫神话。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文化学者和文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误读往往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壁垒,是跨文化交际学、翻译学、语言学、哲学与文学批评的对象。在跨文化视域下,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辨证统一的。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入手,阐释文化误读、文化宽容的文化内涵,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哲学、语言学与文学维度深入透视,为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全球化传播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 《阴山学刊》2009,22(1):29-34
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进入到“后奥运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从此处在了全球化语境之下。在后奥运时代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下,为塑造合意的国家形象,中国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讲究符号媒介的跨文化选用、提升对外媒体的公信力、加强政府对世界媒体的公关和营造理性的媒介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9.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符号和文化传播形式,在跨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中,文化认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金六福""轩尼诗"等广告为例,从文化认同与跨文化广告传播、文化认同与广告策划和文化认同与广告传播方式等视角分析了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芳 《学术探索》2008,(1):72-75
在当前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全球语境下,文化发展前景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所看重。我国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我们应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和在全球文化互动中重构国家文化形象,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文化语境与跨文化商务谈判的特殊会话含意推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德根  刘靖 《云梦学刊》2006,27(6):147-149
国际商务是跨国界发生的活动,不可避免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文化语境在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会话含意推断上起着解释作用、制约作用,并有着修正功能以及话语选择功能。因此,谈判者在使用语言时,可以根据交际场合的需要,激活相关的认知语境要素,使之投入运作,让谈判得以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通常被视为“高语境文化”,其传播问题不仅依赖于语言编码,而且总在追寻超语言的语境部分。本研究在反思跨文化研究长于“社会事实”描述的基础之上,尝试以“语言”为中心,在宏观的思想史、汉语思维以及身心实践三个维度把握中国传播观念中的超语言“思维方式”,以解答中国文化“为什么”是高语境文化的问题。首先,在思想史中,中国文化展现出对语言的不信任,默认世界是超语言的存在,因而常常以批判的方式避免语言的过度蔓延。其次,从汉语来看,中国语言以字为中心,语法上并没有印欧语系那么精细,而且缺少严格的主谓区分。因而,中国语言总偏向语义而不是语法。再次,为了克服语言的局限,中国文化发展了一整套身心的技艺,通过主体性(实体)的消解以克服主客的疏离,最终实现与他者的圆融无碍。本研究试图追问跨文化传播事实背后的深层文化脉络,以获得中国传播观念的思维取径,拓展人类对传播问题的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作为解释文化发展和进化的新理论,对于解释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模因现象,并且阐述它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方式和变异过程.通过对模因现象的拓展分析,结合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般模式,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文化立场上考察,全球化不仅是一个经济术语,同样也是一个泛文化术语.当下,我们已经明显地发现了外来文化对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干涉的迹象.它从不同的层级和侧面对中国文化给予重要的影响,并且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思想颠覆和对中国文化形态的根本改造,甚至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谱系解释权的争夺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方式的变革和进步;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注意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话和商讨,欲求建立一个相互理解的思想的平台.尤其当我们面临文化入侵的威胁,而这种威胁又有可能影响到我们一直依赖而且以后也不得不依赖的文化的安全时,冷静地研究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思潮及其影响是极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文化立场上考察,全球化不仅是一个经济术语,同样也是一个泛文化术语。当下,我们已经明显地发现了外来文化对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干涉的迹象。它从不同的层级和侧面对中国文化给予重要的影响.并且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思想颠覆和对中国文化形态的根本改造。甚至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谱系解释权的争夺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方式的变革和进步: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注意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话和商讨,欲求建立一个相互理解的思想的平台。尤其当我们面临文化入侵的威胁,而这种威胁又有可能影响到我们一直依赖而且以后也不得不依赖的文化的安全时.冷静地研究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思潮及其影响是极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旅游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导游词的翻译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形式.旅游文化传播既是语言上的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要求传播者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要做好旅游文化传播,就应从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出发,综合运用接受理论和空缺理论,创造文化对应词,并运用意境,灵活地进行旅游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日益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对其近些年来在中国的传播作一概括总结,并由此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意见,希望对我国的跨文化交际学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言学强调文化语境的重要性和根据一定的认知推理原则去解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意义建构.话语分析的语境内涵十分丰富.文化语境下的语言交际是文化对即刻语境的投射,它可以促进互动双方缩短心里距离,跨越语言鸿沟,增强彼此的认同感,达到互相交流、互相理解的目的.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活动,是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超越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而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俊燕 《阴山学刊》2011,(4):100-102
现阶段,世界的主流文化主要为美国文化所主导,美国文化引领着全球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文化方面还没有达到完全融入全球且充当全球文化先锋的阶段。中国学者应当从自身文化特点角度,分析影响中国文化融入全球化的因素,从而使中国文化加速进入全球化体系,在重大事件上能够发出自己的声...  相似文献   

20.
张梅贞 《理论界》2008,(2):161-162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中文化适应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明朝末年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的跨文化传播的经历进行梳理,展现了利玛窦在明帝国儒家伦理规范下突出的跨文化传播意识以及高超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深入剖析利玛窦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和方法,并揭示出其对当今跨文化交流的启示和借鉴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