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流域区际生态补偿:依据、模式与机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认为,实施流域区际生态补偿,是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当采取流域区际生态补偿的准市场模式;建立健全流域区际民主协商机制、流域生态价值评估机制、补偿资金营运机制和流域区际经济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44-48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全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补偿、市场补偿、社会补偿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三种主要模式,各有优点与不足。跨界大型流域、跨省中型流域、小型流域应根据其自身的特征选择不同的生态补偿模式,理顺流域上下游各区域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化解区域利益冲突,保障各流域的生态安全和流域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跨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的难点之一。通过对新安江流域皖浙两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考察,分析跨省流域水资源在生态补偿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据此,建议从立法宗旨、启动机制、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跨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以推进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澜湄流域合作法律机制,是澜湄流域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上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保障。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法律机制则是水资源合作机制化、制度化的结果,具有国际法制化特性。现存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法律机制缺少行之有效的法律规则体系,湄公河委员会在成员国范围、权威性、作用等方面均有待改进。为此,应坚持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利用无公害原则、可持续原则,从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组织机构创新、法律机制框架体系创新、法律机制内容创新、合作运行机制创新、执法合作机制创新等进路,采取推进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水文大数据平台创新、澜湄流域生态环境监督机制创新、澜湄流域水资源利益分享机制创新、澜湄流域水资源争端解决法律机制构建等策略,以推动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经济要素空间作用力的均衡机制,探讨了污染外部性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区际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政策。研究表明,当污染与交易成本都很低时,在很低的概率下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当污染很小且交易成本很大时,政府陷入干预的盲区;在更普遍情形下污染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因为政府治理市场失灵会引起区域间利益重置,所以需要通过区际生态补偿来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往往会导致政府失灵;中央政府在治理污染、区际生态环境保护与要素最优配置目标上具有同一性,从而只要能够突破财政约束,中央政府就会不遗余力地推进区际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6.
胡熠 《学术研究》2012,(1):49-54,159
我国现行的流域科层治理机制,难以实现流域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流域网络治理机制是流域生态系统复杂性和多功能性的客观要求,也是发达国家流域治理的普遍经验,更是推进我国流域治理府际间"碎片化"缝合的现实选择。根据流域网络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以闽江流域为例,其政策着力点在于设立权威的流域协调机构、规范行政分层治理的考核体系、建立流域区际政府间的协商机制和完善流域治理的自愿性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7.
四川灾后重建不能就工业论工业、就农业论农业,四川产业的发展与岷江水资源的保护息息相关。鉴于岷江上游水资源安全对成都平原的特殊意义,在灾后重建中,要把过去因习惯和利益的阻扰而难以推进的岷江上游水电建设调整、水资源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应采取源头控制,系统规划;适时调整水电开发思路;实行最低流量生态管制;统筹管理流域水资源;建立技术性重大公共决策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方法对平衡流域内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提高流域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实施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其次以始兴县墨江流域为例,梳理当地生态补偿的方法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接着对国外和国内部分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流域生态补偿项目进行概括梳理和比较研究,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流域水权交易、流域政府间生态补偿、排污收费与排污权交易、污水处理设施民营化等策略选择或是采取了产权自由化的设计,或是表现出对竞争机制的倚重,又或是将两者相结合,最终它们均可以增进流域政府间协调,减少流域水资源消费负外部性现象.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将它们全部归为一种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市场型协调机制.此种协调机制对于增进流域合作治理,更深刻的意涵则在于,由市场发挥对水资源乃至其他各类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才能真正减少和规范流域政府行政权力的活动范围,进而抵制其纵容辖区流域水资源消费负外部性的地方保护行为,最终促进流域政府间横向协调和对负外部性的联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西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统筹推进的新阶段,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流域水资源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地处水源地的广西为了保护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放弃了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会。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流域水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既有利于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保护了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从而使西江流域上下游地区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而流域是流域人的生存之根。流域是流域人的世界,是流域人所从事的流域社会实践的基地所在。流域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的发展,延续整个流域人的生存。可长期以来灌输于人们头脑的经济主义,也称“第一经济主义”,使人们认为经济是决定一切的,在整个流域形成了“经济增长惟一的经济主义”。在流域人水关系中产生了割裂流域个别和整体、短期和长期利益关系的经济意识、脱离流域社会和自然的经济意识以及淡化互助意识的“诸侯割据”现象。为了走出流域经济主义,流域人必须坚持理性人与经济人的结合,建立生态经济观,发展水资源的循环经济;兼顾水资源利用中的效率与公平;加大产、科、研的联动,最终促进流域经济整体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受地方保护主义、部门本位主义等因素影响,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碎片化的问题,治理效率低下。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公共性,决定了流域治理必须从碎片化走向协同,这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建设流域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为此,要构建流域内各级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领域跨区域协同决策、协同执法、协同司法、执法与司法相衔接等协同治理体系,构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机制,将协同理念融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使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获得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全社会的支持。随着流域、区域协同发展的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具体事项范围应更加广泛,相关体制机制应适时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的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环境承载力是所有水问题的直观表现和量化方式,也是评判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系统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研究流域生态补偿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效调节流域内利益主体间的经济关系,确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而与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可见,水环境承载力与流域生态补偿之间存在着目的、基础与手段、表现的关系。基于此,在详细分析水环境承载力与流域生态补偿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水生态系统服务产品的特点,着重从补偿核算体系和补偿实现途径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准市场化模式,并进一步完善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西北水资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干旱地区近年来水资源研究在地区水文水资源等方面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研究理论体系 ,在水资源总量、现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文水资源变化预测等方面已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近年来 ,西部寒区和干旱地区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在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流域治理、水资源与生态保护、“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西北开发、水资源价值以及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研究获得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可以预见 ,未来我国西部水资源研究将向强调生态环境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确定、水资源合理配置以及生态用水需求等方面 ,联系自然和社会经济各学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生态环境这类特殊的公共产品设计的以协调生态补偿相关方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化安排。过去,海西在森林、流域、矿山开采等领域展开了生态补偿的实践与探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今后,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这一制度化安排。从重视立法先行、突出政府主导、坚持市场运作、创新补偿方式、强化绩效考核等方向努力,逐步完善海西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流域生态系统是中华民族生存的主要生态系统,大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大流域生态系统上、中、下游之间存在着的恶性的生态传递,造成很大的生态灾难,影响了整个流域生态经济效益的发挥。本文认为只有以流域开发作为基本的开发单元,调整经济开发格局;在上游民族地区倡导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流域生态市场,充分协调上、下游的生态利益,把生态利益经济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大流域生态系统的协调和稳定。  相似文献   

17.
赣江水生态问题日益严峻,流域生态补偿已提上了议事日程。我国一些省份如浙江、江苏、福建等已进行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这为赣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借鉴。赣江水环境保护可通过地方立法明确流域生态补偿的内容,同时确立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和保障制度,以实现流域生态补偿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18.
水污染防治的难题出在流域水污染防治中,而流域水污染防治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防止流域内的行政区变成酿造流域公地悲剧的环境"掠食"者,防止执法者变成期待"便车"的搭乘者.流域承载力的有限性和流域内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联性决定了这些利益相关者有相互监督的动力,法律利用这种动力而设置的制衡机制是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而为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机制,是防止出现环境"掠食"者和"搭便车者"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动态的利益协调机制。对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等利益的协调可以实现环境合作,从而达到利益的共赢。生态补偿机制的产生是基于生态安全和生态公平的需要。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预防功能、引导功能和王约束功能。生态补偿与战略环评和生态赔偿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是21世纪稀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广西作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生态受到污染日益严重,供需矛盾也日益加剧.为此,通过对广西水资源生态保护存在问题的分析,积极探寻加强水资源生态保护的法律对策和措施.针对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和特点,立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完善地方立法、加强司法保护、建立流域管理机构、严格水行政执法等,从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来完善对广西水资源生态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