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纪念著名土壤学家陈恩凤教授诞辰100周年,《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学家研究栏目专题介绍陈恩凤教授的学术思想以及他在土壤地理、土壤肥力和土壤改良等领域做出的卓著科学成就,以志怀念。陈恩凤教授一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学术成就显著,教书育人,培养出众多的高素质人才,桃李满天下。他的学术思想、科学成就和教学艺术,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令后人感佩不己,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2.
图力古尔,男,1962年11月25日出生,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蒙古国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鲁东大学菌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著名园艺学家,高等学校园林专业创建者之一,近代花卉园艺学的奠基人章守玉教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学家研究"栏目,约请邓继光教授专题介绍章守玉教授一生立志园林园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园艺园林领域做出了巨大的科学成就,以志怀念。章守玉(1897~1985),字君瑜,江苏省苏州市人,沈阳农业大学一级教授,著名园艺学家、造园学家和园艺教育家,一生为园林、花卉事业及高等农业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吴友三教授诞辰100周年,《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学家研究栏目约请刘维志教授专题介绍恩师吴友三教授一生顽强奋斗、儒雅风范和铮铮傲骨以及在植物病理学领域做出的卓著科学成就,以志怀念。吴友三(1909~1997),沈阳农业大学终身教授,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浙江省余姚县人,一生历经风风雨雨而矢志拼搏进取,在科学研究、农业教育、植物病理学科建设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多部;曾担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及其东北分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三个方面概要地论述了吴泽霖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作者指出,吴泽霖教授跨越三大学科的学术思想的主旨是“注重田野调查,为促进社会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梁启超在人文地理上的研究、学术思想及其得失进行了较全面较公允的评价。充分肯定了他在人文地理诸多领域内的研究成就,认为他的人文地理研究,体现了明晰的人地相关思想和科学的地理唯物论以及动态的地理作用观。并对他的人文地理研究缺陷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他的宝贵学术思想遗产对当今人文地理研究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中国农学界首位女遗传学家曹诚英教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学家研究栏目约请王琦编审专题介绍曹诚英教授在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中做出的成就,以示怀念。曹诚英(1902~1973),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在马铃薯遗传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做出有益探索。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的遗传学辩争中敢于坚持真理,为沈阳农业大学的遗传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罗伯特·A·达尔(RobertA.Dahl)是现代政治分析领域的泰斗,耶鲁大学政治科学系的斯特林荣休教授.2008年3月他接受了美国《政治科学评论年刊》主编、华盛顿大学教授玛格丽特·利瓦伊(Margaret Levi)的专访.这次访谈是两位美国院士之间充满活力与智慧的高端对话,也可视为达尔对自己人生感悟和学术经验的最后总结和他对政治科学的最后奉献.重点话题是达尔在民主理论、多元主义和权力研究方面的核心概念、理论建构和由此引发的学术争论,同时穿插着谈论了他的人生际遇、方法论旨趣和现代政治分析方法与其卓越成就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讨论了利瓦伊尤为擅长的理性选择方法.本访谈原载于2009年美国《政治科学评论年刊》,翻译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9.
李龙教授在法学理论和法学教育方面的建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然要求法学理论为良性的法律运作提供理论支撑和行为指引。李龙教授在这方面成就斐然。本文从人权、法治、宪政和法学教育四个方面对李龙教授的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进行宏观阐述  相似文献   

1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学家研究栏目约请董文轩教授、郭修武教授和张志宏教授专题介绍恩师景士西教授一生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在果树学、园艺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景士西教授(1929~2010),中国著名果树学家和园艺学家,曾任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植物栽培与遗传育种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理事、辽宁省遗传学会理事长、辽宁省果树学会副理事长、《高等农业教育》副主编、《果树学报》编委和顾问、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专家。景士西教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材建设和果树学科建设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李白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前人多认为来自于对鲍、谢的学习,自然山川的陶冶和李白自身性格使然。文章通过对李白诗歌的分析,认为李白是在考虑了唐诗的传播方式以及诗歌的传播对象后而创作的,因而对其诗歌风格产生了影响,目的是为了制造特定声誉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皇帝的赏识,从而走上仕途,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2.
元稹是中唐重要的诗人兼诗学批评家,他在新乐府创作、文体改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成绩,在乐府诗歌理论和复古诗学理论建设方面有重要建树。尽管对李白的评价有失偏颇,但对杜甫的评论却具有真理性,为杜甫诗歌经典地位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代影响深远。元稹的文学思想全面细致准确,其核心观念是要求文学具有积极干预生活反映现实民生的战斗精神,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13.
吕祖谦是南宋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后人对他的研究在三个主要问题上发生了错误:一是颠倒了吕祖谦的学术传承次序和地位,认为吕祖谦的理学思想和心学思想来自朱熹、陆九渊,功利思想来自陈亮、叶适;二是认为吕祖谦的思想兼容朱熹、陆九渊;三是将吕祖谦的中原文献之学解释为对图书资料的占有。这些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吕祖谦学术的评价,也影响了对南宋学术的整体认识,所以这些错误有必要纠正。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白薇经历了近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但是与她的同乡丁玲比起来,白薇所受到的关注还是太少了。新时期以来有关白薇戏剧创作的评论渐多,本文即试图将这些研究成果分为整体研究、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三个部分,对其进行评述,以期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5.
吕祖谦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乾淳年间最受欢迎且成就最高的老师。当时多云从教千人,今可考者初步统计仍有219人。吕祖谦门下多出俊杰,或为政治领袖,或为学术领袖。这些门下为宋元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作出了重大贡献,使吕祖谦的学术对后代发挥了影响。浙东学术成为一个时代的学术、一种独立的学术,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时移境迁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一现象发生在浙江,而不是朱熹所在的福建,或陆九渊所在的江西以及其他地区,是与吕祖谦的倡导与亲身实践分不开的。今人多将浙东学术的发展归功于朱熹而忽略吕祖谦,有些数典忘祖,这是受朱陆门户恶争影响的结果。我们需要开拓、改换思路。加大对吕祖谦甚至其门生的研究,甩掉多年门户之争留下的惯性,追寻吕祖谦学术的真成就,追寻南宋学术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詹锳先生学术研究历程分为3个时期:民国时期为研究初始期,专注于李白研究及六朝文学研究,代表作《李白诗文系年》;留美及回国之后为研究接武期,专注于心理学研究与文艺理论研究;新时期以降为研究鼎盛期,专注于文艺理论研究与李白研究,代表作《〈文心雕龙〉义证》《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主编)。詹瑛先生以中西会通的学术思想、无征不信的学术品格、守正创新的治学路径建构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与韩愈的关系已被反复论述,而他与白居易之间的关联则较少为人所提,实际上欧阳修踵迹宋初王禹僻的努力,继续积极效法白居易。生活方面,他积极实践白居易式的闲适生活,沉浸在对各种“乐”的享受中,摒弃悲怨愁苦的传统贬谪态度,更倾向于白居易式的乐观旷达,这对北宋士人精神的形成不乏重要的示范作用。诗歌创作方面,欧诗呈现出的平易畅达风格与他兼学白居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讽谕精神、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经过欧阳修大刀阔斧的诗文革新融入了宋诗的骨髓中。  相似文献   

18.
白敦仁先生学术成果丰茂,诗词创作高妙,为当代蜀学名家.白先生教学极善讲授,辨析入微,音辞清朗,名播遐迩.先生寝馈杜集,深契诗心,为人、治学亦深受杜甫影响,因而他倾平生时间、精力、学力所完成的三部大著--<陈与义集校笺>、<巢经巢诗钞笺注>、<强村语业笺注>都与杜诗有密切的关联.在宋诗研究方面,白软仁先生也达到很高的造诣,体现了其广博精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赵贞吉不仅是明代一位以诗文名世的文学家,亦是一位思想敏锐的政治家和理学家。就其学术思想而言,早年沾溉阳明学说颇深,其思想倾向应属王门心学系统无疑。时下研究赵氏之专著不多,其代表作《赵文肃公文集》屡经翻刻而得流传至今,嘉惠士林。本文拟就赵贞吉之宦履行历及著述作一探述,以见其在明代学术思想界及政治领域中之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20.
闲适诗贯穿了白居易的整个仕途生涯。从中唐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白居易自身的特点来看,中唐社会政治、社会风气以及儒释道思想和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都对白居易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写出了内容丰富、数量众多的闲适诗。这些诗是他儒家思想体系和处世态度的集中体现,也是他慰藉心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