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丘逢甲是近代杰出的爱国政治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一生,是英勇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一生,也是努力寻求救国真理的一生。其间同日本的关系甚巨,本文将略述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丘逢甲在台湾以“抗倭守上”为号召,组建义军,准备抗击日寇来犯。次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宣布割让台湾,丘逢甲悲愤交集,以“全台义勇统领”、“在籍工部主事”名义向清廷“刺血三上书”,坚决反对割台,表示:“万民誓不从日!”“百姓无依,惟有死守”。①在挽回无效的情况下,他又倡言台湾自主自救,建立“台湾民主国”…  相似文献   

2.
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将中国的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5月27日,日本派主力近卫师团从冲绳中城湾出发分两路进攻台湾:一路从三貂角强行登陆;另一路攻占基隆。自此起至10月21日台市陷落,台湾军民进行了五个多月的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军事斗争。五个多月间,台湾军民不畏强暴、浴血奋战,与日军接仗大小百余次,抗击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万余人,写下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极其壮烈的一页。对于1895年台湾军民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军事斗争的一般进程,史学界各类史著均…  相似文献   

3.
4月17日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00周年的国耻纪念日,也是台湾反割台武装斗争100周年纪念日,4月14日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部分专家召开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历史经验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针对甲午战争形势、战败原因及影响,历史教训,反割台斗争等进行了分析研讨,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台湾历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历史经验学术座谈会在榕召开  相似文献   

4.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台湾。《马关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日本窃取台湾是非正义的。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收复失地。通过《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美国、英国承认台湾为中国失地并支持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1945年10月,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是在践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具有强烈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台湾省实行有效治理。因中国内战导致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美国为干涉中国内政,借《旧金山和约》,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旧金山和约》改变不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与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文顺 《学术研究》2000,26(7):88-95
台湾诸割时期系指“荷据时期”、“明郑时期”、“日据时期”,三代台湾经济,均呈鲜明大陆倾向。荷兰殖民者、郑氏政权顺应台湾经济之性格,竭力吸纳大陆人力资源,引进大陆生产工具,输入大陆生产技术,推动台陆商业贸易,并藉此取得重大发展。日本殖民者欲“移花接木”,强行牵拉台湾经济以摆脱大陆、粘接日本经济,但是,台陆之间出现以“反弹”为特征的“橡皮筋效应”,。台湾经济之大陆性格终未改变。  相似文献   

6.
1894年,清政府于甲午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台湾人民“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纷纷表示“愿人人战死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法战争中威震中外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又一次站到反侵略斗争的前线,坐镇台南,领导台湾人民进行了五个月艰苦卓绝的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守土抗战于前,弃台内逃于后,使得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存在不少分歧。促成刘永福守土抗战和后来弃台内逃的因素十分复杂。本文拟对刘永福在反割台斗争中的矛盾表现作一探讨,以便对其历史功过作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7.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从鸦片战争起,列强就不断企图侵占台湾。当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凶耗传到台湾,“绅民愤恨,哭声震天”。台湾人民义愤填膺,或“鸣锣罢市”,或拥入巡抚衙署,或上书清廷,或发布告,抗议割让台湾,决心武装保台。掀起了一场英勇悲壮的反割台武装斗争。台湾人民将抗战保台视作“为国家效命”之举。台湾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的使命感,在其抗战檄文和布告中揭示得很清楚。如1895年4-5月间张贴于彰化县署前的始湾人民抗战檄文》,怒斥李鸿章之辈为“贼臣”,“无廉…  相似文献   

8.
《马关条约》签定前后台湾士绅动向为视角 ,探讨台湾士绅阶层面对割台危机所展现出来的不同抉择  相似文献   

9.
关于日本割占台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割占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是近代远东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的事件,牵涉面很广。中日两国是此事件直接当事者,西方列强也插手其中,局面错综复杂。日本割占台湾是其长期既定的方针,而非临时决定。西方列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日本割台的举动持旁观的态度,或坐观其成,或不情愿而最终放弃介入,没有一个是真正同情和支持中国的。中国朝野在割台问题上曾寄希望于外援交涉,但依然不能改变台湾及澎湖列岛被割占之命运。  相似文献   

10.
论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台湾,但中国人民从未承认这个不平等条约。收复包括台湾在内的失地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否定《马关条约》对中国政府的约束力,将对日清算追溯到1895年,坚决反对战后国际共管台湾,驳斥美国部分人士染指台湾的设想。中日间军事实力的差距决定了国民政府难以派军队攻克台湾,如何收复台湾考验着蒋介石的政治智慧。在开罗会议中,蒋介石促成美、英支持中国在日本战败后收回台湾,而台湾的军事由占领军负责。日本突然宣布投降打乱了美军占领台湾的计划。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恢复对其行使主权,不但以“盟军代表”身份接收台湾军事,更是以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台湾行政。“中国代表盟军占领台湾论”完全是对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的无知。  相似文献   

11.
<正>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在他死去后,乃至活着时,世人就给他一顶“卖国赋”的帽子。在解放思想、注重实事求是的今天,笔者认为,“卖国贼”这顶帽子实在难以给李鸿章扣上。本文试就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中的所作所为,谈谈自己的看法。李鸿章在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主持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的被割占,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了中国财政经济的总崩溃;通商口岸的开辟,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倾销和对中国工矿资源的掠夺。更为严重的是日本军事冒险的成功,刺激了世界列强的野心,甲午战后,世界各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单从内容到后果上看,《马关条约》确实是一个卖国条约。但问题是能否由此就将这个条约的签订者李鸿章称为“卖国赋”!  相似文献   

1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台湾近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840年至1894年为近代前期;从《马关条约》签订到1919年为近代后期。在近代后期的25年时间内,台湾已沦为日本国的殖民地。可是,创巨痛深的台湾人民“誓不臣倭”,思想感情同整个中华民族依然“耦断丝连”,其情感基调是一个“愤”字,分别表现为悲愤之情、激愤之情、义愤之情、忧愤之情和忠愤之情。这是台湾近代后期诗歌的主体情感,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一、悲愤之情:斥责腐败清廷甲午战败,腐败的…  相似文献   

13.
“矶头黄鹄日东流,又此阑干又此秋。鼾睡他人同卧榻,婆娑老子自登楼。能言鹦鹉悲名士,折翼天鹏慨督州。洒尽新亭楚囚泪,烟波风景总生愁。”这是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诗作中的名篇《上黄鹤楼》。钟鼎选注的《近代诗一百首》“说明”云:“一八九五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去了中国领土台湾省。黄遵宪在登黄鹤楼的时候,听到台湾被割的不幸消息,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关条约》割台之初海峡彼岸爱国诗歌创作的高潮中,丘逢甲、洪弃生、许南英和连横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人,堪称台湾诗坛四杰.他们用自己的泣血之作抒发对台湾沦亡的巨大悲愤,讴歌台湾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表达收复台湾的坚定志向,倾诉对祖国和故乡的思念之情,内蕴着深深的中华情结,高扬着强烈的祖国意识,在台湾文学与整个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着历久不衰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系统论述了中国大陆学界关于清末日本侵台与国人反割台运动研究的学术成果,重点梳理了以1874年牡丹社事件为中心的日本早期侵台史,甲午战争与割台及钓鱼岛问题,以及台湾民主国及反割台斗争等问题研究的学术进展,并在检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指明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爱国诗人在《马关条约》割台以后以台湾沦亡为母题的诗歌创作,是一群中华赤子用血泪和生命谱写的民族正气之歌。它不仅表现了两岸诗人共具的深深的中华情结,强烈的祖国意识和悲壮的救亡情怀,记录了特定时期中华民族的一页痛史和两岸人民的心灵史,而且拉开了日据时期台湾文学悲壮的历史大幕,将中国近代爱国诗歌创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并以其文学意义上的革新品格,有力推动了当时的诗界革命。发掘这一迄今鲜有所论的文学遗产,有着多方面的强烈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两岸关系中的日本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日本独特的“台湾情绪”,以及战后日台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在解决两岸关系问题上,日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明显提升日台关系,在对华战略上利用台湾问题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倾迥明显加强。日本成为除美国之外的另一个制约两岸关系和重要外部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潜伏着中日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列举了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并对日本提出钓鱼列岛主权声称的几种依据进行辨析,说明日本是通过"马关务约"占有钓鱼列岛,而现在马关条约早已失效,日本也失去了占领钓鱼列岛的条约依据.由于钓鱼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在中日海域划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在划界中为公平起见,可以考虑把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分开进行谈判,不排除分别划出两条不同边界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台湾大选以来 ,曾在《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0 0周年之际 ,跑到日本表示“将台湾割给日本是中国人的大不幸 ,是台湾人的大幸”① 、“幸亏把台湾割让给日本”② 的中华民族败类吕秀莲 ,屡屡向媒体发表谈话 ,她编造谎言、颠倒是非、混淆视听 ,极力企图把宝岛从祖国大家庭中永远分割出去 ,其罪恶行径是对历史史实和国际法的根本违反 ,是绝对不能得逞的。(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地理因素看。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 76条第一款对大陆架所下的定义规定 :“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下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扩…  相似文献   

20.
日本割占台湾之后,大陆名人访台者寥寥无几。故对孙中山等人的访台已有多篇文章论及。本文依据近年译读未刊日文档案所得,对孙、梁旅台的背景及经过作出补充,以说明孙、梁对待台湾问题的言行为什么会如此,并对二人的“台湾情结”略加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