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巧取电灯泡。一般家庭的电灯泡,烧坏或需要清洗时,拧取不方便,笔者用铁丝捏两个圆环固定在一支竹杆顶端(圆环大小使灯泡能穿过为宜),并把一块  相似文献   

2.
新品速递     
《家庭科技》2009,(10):39-40
橡胶开瓶器 这个黑色的圆环采用柔软的橡胶材料制成,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弯曲,表面有着较强的摩擦力,适合拧开各种广口瓶。另外,因其耐热性很好,也可当作杯子和碗碟垫。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传世的作品共计三十五篇对话和十三封书简.古代编者忒拉绪洛斯将十三封书简作为一部作品与《法义》等对话编为一卷,这说明,柏拉图书简与柏拉图对话具有某种相似性,而十三封书简之间具有某种情节上的统一性.首先,柏拉图书简同样属于柏拉图的写作,《书简十三》和《书简六》则表明,柏拉图书简和柏拉图对话一样是“严肃”与“戏谑”的结合体,既具有哲学的严肃,又具有诗性的戏谑.其次,十三封书简具有戏剧情节的统一性,这些书简构成一个首尾相连的圆环,这个圆环的每一链条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哲学与政治的结合或分离,是柏拉图书简的戏剧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圆内或圆外的全纯函数φ(z),Ψ(z)可以展开为Taylor级数或Laurent级数.对于同心圆环域S ,用级数展开的方法求解弹性平衡问题就显得比较简单.本文讨论了椭圆环域上的弹性平衡问题,利用复变函数理论,把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圆环域的问题求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原始阵法“伏羲先天圆阵”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伏羲先天圆阵始创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可在古文献记载、史前考古和古文字演化等方面得到多方证实。它尚不具备古兵家所说的八方八位和中枢、奇兵诸要素,起初只是较匀称的圆形或半圆形围圈,其后当长期通行等距离的三营部分法,继之演化为在圆环上等分、对应的六营部分法,并为过渡到可方可图的握机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柄谷行人基于"事前"与"事后"视角之间的"非对称性"立场,通过对康德与马克思思想之亲和性的阐发,论证了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的"共产主义"的可能性。柄谷行人立足于"非对称性"立场的"跨越性批判"视角,不仅为突破西方形而上学的"对称性"结构开辟了可能的路径,而且也为反抗"资本—国家—民族"的"圆环"奠定了政治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双向互动与诠释圆环:中国哲学方法论省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人类文化发展已经超越了建立在一元文化观基础上的简单区分中心与边沿的历史时期 ,而进入到一个多元文化并存 ,集中全世界民族文化之智慧精神以解决“地球村”所共同面对的问题的新时代。中国文化要真正对全球化时代人类的社会及人生产生现实的影响 ,就必须根本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在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僵硬思考模式以及理论和实践之间实际存在的脱节状况 ,并进而在这三个向度达成互诠互释、双向回流的“诠释圆环” ,真正实现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古今中西”思想资源的融会与贯通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空间化及其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古代时空观念问题上,不少学者倾向于“重时轻空”说。从方位隐喻思维、空间化象形字、阴阳五行四时配四方的结构模式看,中国古代非但不曾轻视空间,还透露出“空间方位情结”,隐含着时间空间化的根源。空间化时间在空间方位上铺展开来,成为意象化的、可逆的、趋于凝缩的封闭圆环,具有非线性发展的同时性结构,隐含着诗性本源。时间的空间化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也使得传统艺术在内在精神上追求天人合一的虚空境界,在形式结构上呈现为“同时性”整体,形成了与西方线性时间观不同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9.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向度与方法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书写”本身而言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向度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基本层面 :在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范式方面 ,应当实现从“外在化”向“内在化”的转化 ;在中国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方面 ,必须在两者之间达成殊相与共相的联结。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意识可以概括为“双向互动 ,层级累进” ,即在“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以及“对中国哲学史具体内容的理解与确立整体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等构成“诠释圆环”的双方之间不断展开双回向的互诠互释、互融互汇 ,以使被不断书写的中国哲学史累积性地逐渐迈上新的层级。  相似文献   

10.
西周蟠龙罍     
一九七三年春,在辽宁西部山区喀左北洞村孤山,先后发现了两坑窖藏的商周青铜器,这件蟠龙罍是第二号坑出土的。蟠龙罍通高44.5、口径15.3、底径16.5厘米、重8.2公斤。全器高耸,体形轻巧为平口、圆肩、高圈足。通体饰以繁缛的花纹,上腹饰以两两相对的卷体怪兽纹,突目利爪、尖齿,下腹饰兽面纹,近底及圈足饰夔纹皆以雷纹衬地。耳鼻作牛首状、耳衔圆环。覆盆式盖,盖饰立体昂首蟠龙,前足蹲踞盖面,周沿以长尾夔纹盘绕。造型端庄,雕铸精细,是一件罕见  相似文献   

11.
概括而言,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以“哲学在中国”为逻辑起点并不断向“中国的哲学”生成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展示了一种不尽同于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哲学形态。面向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当根本改变迄今为止在相当程度上依然将西方哲学等同于人类哲学之共相的状况:一方面,还西方哲学作为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系统地开掘出中国哲学不尽同于西方哲学的智慧精神以进一步丰富哲学的内涵,不仅凸显并同时涵容中西哲学之基本精神以及作为人类哲学之共相的哲学特质,而且在人类哲学之一般的高度上,确立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平等齐一的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地位。为达此目标,中西哲学之间应当达成双向互动的“诠释圆环”。  相似文献   

12.
艾略特倡导文学家运用“神话方法”进行文学创作,他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理论。《荒原》运用“神话原型”来构筑全篇,赋予混杂零乱的“荒原”意象以内在统一的秩序和结构。死亡—再生原型、寻找圣杯原型、水与火原型、圆环原型等构建起一个相互映照的“神话原型”体系:1·死亡—再生原型生死是人必须面对的命运。在永恒的宇宙背景中,任何生命个体都有如微尘,对自身的生死命运难以掌握,但人能够创造精神与灵魂的再生和复活,以超越有限的肉体生命。宗教作为超越性意识否认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创造出死后复活与再生来慰藉人的心灵。人死而…  相似文献   

13.
经过对"更"的考察,发现"更"不是10海里,而应在10海里至16海里之间。以风帆时代的代表性更路簿苏德柳本为例,"更"的实际距离是12.4海里。海南更路簿基本可分为航海图、航海更路簿与渔业更路簿三大类。这三类更路簿在编写风格、更路与地名数量以及覆盖范围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渔业更路簿的出现说明早在明清时期,西沙和南沙群岛就是海南渔民工作和生活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新时期对党建体系更科学、更完整的新提法 ;是新时期对党的先进性更集中、更深刻的新概括 ;是新时期对党的建设总目标更明确、更具体的新要求 ;是新时期对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失成败更全面、更科学的新标准 ;是新时期对党 80年历史经验更有广度、更有深度的新总结。  相似文献   

15.
《琼州学院学报》2022,(1):28-39
海口市演丰镇老船长林诗仍抄写的《航海资料简记·更路简记》录有32条海南环岛更路和9条海南至湛江及北海更路,有众多俗称地名在其他的《更路簿》中极少出现。以经过充分验证的更路计算模型为基础,借助数字人文方法,结合《更路簿》和海南岛历史文化背景,可对该簿海南岛东线更路及俗称地名提出有数理依据的可信解读,为《更路簿》及海南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的世界,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世界秩序。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世界秩序的普遍诉求,涵盖了中国倡导新秩序的本质内容。和谐世界秩序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的新发展、新要求和新境界。和谐世界秩序内涵更全面,外延更广泛,规范更到位,手段更有效,策略更巧妙,目标更高远。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条件下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使其视野更开阔、内容更充实、速度更快捷、手段更丰富、功能更扩展。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机遇 ,积极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树立网络阵地意识 ,注重网络阵地建设 ,构建网络思想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8.
传统媒体样式的终结与网络媒体的一统天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之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络 ,发展迅猛 ,对传统媒体构成严重冲击 ,有可能在 10年内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超过传统媒体。本文分析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利与弊 ,指出了它们趋同与融合的趋势 ,未来将会产生出更完备、更舒适、更易于接受的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19.
一、入世,桂林商标事业既存在机遇,更面临挑战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经济步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面临着更广泛的竞争市场、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更透明的竞争规则以及更不确定的竞争环境,所以更强调竞争优势,对中国企业而言,这种竞争优势更多地  相似文献   

20.
论终身教育体系:构架、实现方式及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终身教育体系具有比传统教育体系更优越的教育功能,不但因为具有更齐全的要素与合理的结构,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更科学、更合理的实现方式。本文对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架、实现方式以及功能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