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是伦理学理论和现实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一体两面关系、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的关系、相互离异的关系、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功能与价值关系。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现实关系除包含二者逻辑层面关系的内容外,还有一个特殊方面,就是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功能与价值关系要在历史的发展中(伦理思想史与道德生活史)以动态的方式双重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是伦理学理论和现实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一体两面关系、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的关系、相互离异的关系、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功能与价值关系。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现实关系除包含二者逻辑层面关系的内容外,还有一个特殊方面,就是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功能与价值关系要在历史的发展中(伦理思想史与道德生活史)以动态的方式双重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关系受到当代学界的高度关注。规范伦理成为现当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基础性框架和德性伦理被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规范伦理迫切需要德性伦理的支持。如何实现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统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道德偏好不失为联结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实现二者融合统一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期之后,西方伦理学由注重规范,到自觉地思考和重新回归德性的历程,使我们认识到德性在人类文明前行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当代中国的许多道德问题,不可否认地在很大程度上与德性的状况和建设存在一定的关系。德性伦理的复兴给予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有益的启示。从理论上看,德性与规范关系密切,道德建设要以规范为基础,以德性为目标;从实践上看,道德建设不仅要加强规范意义上的制度伦理和伦理制度建设,还应该注重社会信念伦理体系的德性建设,把握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道德的中庸与伦理的中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的中庸学说可多层面解读,从道德与伦理两个层面考察中庸的意蕴,道德的中庸并不完全等同于伦理的中庸,道德的中庸侧重德性,伦理的中庸侧重规范。我们辨析儒学的现代价值,目光应更多地投向儒家所主张的道德的中庸。  相似文献   

6.
纵观西方伦理历史,德性伦理经历了由盛而衰到复兴这一过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论,在经历了中世纪神学伦理、近代契约伦理后,逐渐衰落,已经处于边缘化状态,到了现代,它又重新被许多伦理学家认识,成为继元伦理、规范伦理后最引人注意的理论,其中对德性伦理贡献最大的当属麦金太尔。综观西方德性伦理的历史,结合社会现代性特征,我们能够合理地推论德性伦理将走向一条辩证复归的道路,这条道路有着现实的挑战,同时也有着实现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现代社会面临道德危机,道德支离破碎,德性伦理将与其它伦理形态共建一个动态、多元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7.
"徒法不足以自行"。防治司法腐败,保障司法公正,法官具有关键性作用。法官职业伦理则对塑造法官职业信仰,约束法官职业行为,培养法官职业美德,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司法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在司法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改变了原有落后的局面。但在司法改革的软件方面,也即法官的伦理道德方面却捉襟见肘,改革迟缓,效果不佳,以至于影响了法官在人们中的信誉和司法的公信力。法官在道德伦理上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司法改革的水准,甚至是关系到司法改革的成败。所以,在当下,法官职业伦理的发展与完善,法官职业伦理之德性发展与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伦理学界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争论也使得道德教育界对于应该如何进行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途径出现了各执一端的局面。从康德道德理论的重新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康德将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进行统一的努力方向,而这种理路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思路,即:道德人格的培养应该可以是外在规范与内在德性并重的过程,规范主义中包含着德性精神,而德性也可以是包含规范的德性。这种机制对于更加全面与综合地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具有更大的合理性与效用。  相似文献   

9.
德性伦理和规则伦理是西方道德传统中的两种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二者的分歧成为西方伦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论题。这种分歧主要体现在对德性与规则、古代伦理与现代道德以及正当与善的不同理解上。如何整合对这三组范畴的不同理解已经成为当代伦理学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中庸学说可多层面解读,从道德与伦理两个层面考察中庸的意蕴,道德的中庸并不完全等同于伦理的中庸,道德的中庸侧重德性,伦理的中庸侧重规范。我们辨析儒学的现代价值,目光应更多地投向儒家所主张的道德的中庸。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世界作为文化价值世界,本质上是伦理的、道德的世界,其伦理秩序建构客观地蕴涵着个人道德和公民道德两个维度.德性与规范是影响和制约人的伦理道德生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德性是担保人们遵循规范的内在资质,而规范则是磨砺、彰显和提升主体德性的外在标准.可以说,正是以内在充盈的德性遵循着外在严格的规范,人才能建构出自由和谐的生活世界,从而促进其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信任与监督的关系,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关系的集中体现。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相互诘难,相应地造成了信任与监督的相互指责。但是,它们的相互责难并没有造成相互消灭,而是日益走向融合。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融合共进的信任机制和监督机制,以确保信任和监督始终处于一种合理的张力之内。这种机制的构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始终围绕"好的生活"这一人类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也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参与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树立司法权威.而司法权威的树立与法官队伍的职业素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司法伦理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关键因素.司法伦理是指与司法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并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司法伦理作为司法文化的主线和核心,对司法活动的性质和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法院只有高度重视法官的司法伦理教育,着力加强法官的伦理信念和伦理自律,才能有效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而提高司法水平,实现司法公正,培育和建设一支优秀的职业化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14.
论制度伦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制度伦理是人们从制度系统中汲取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与人们把一定社会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即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制度伦理具有根本制度伦理、体制制度伦理和具体制度伦理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层次。制度伦理的可能性表现在:利益是制度与伦理同构的价值基础,管理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价值中介,道德建设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实践中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伦理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助于社会道德建设,制度伦理可为个体伦理提供外部约束和价值导向,其弘扬有助于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学术道德有规范与价值两个维度,两者区别清晰并天然耦合,产生了学术活动的底线伦理和美德伦理。底线伦理规定了学术活动的现实状态,美德伦理则导向学术活动的理想状态,两者之间存在的张力为学术道德发展提供了动力。学术道德的发展就是要实现学者的道德境界从规范之境进入使命之境。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伦理,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民事诉讼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在解决民事纠纷过程中,规范各方参与者的行为和关系的评价标尺和准则。提倡民事诉讼伦理,有利于弥补法律缺失,呼应公民对司法的要求,实现司法公正从而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在民事诉讼中,法官、检察官、律师和诉讼参与人作为不同的参与主体有着不同的诉讼伦理规范。实现民事诉讼伦理化,还需要从思想、制度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伦理不能化约为个人伦理,但包含德性伦理。德性伦理以行为者的德性为核心,以其幸福为目标指向。企业伦理既包括规范伦理,也包括德性伦理,其中德性伦理是企业家和员工所应具备的经济美德,其德性观、实践论视野、团体论视野、幸福观和成功观都有力地支持着企业伦理,但德性伦理还需要规范伦理作为副本,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析公共政府伦理治理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府承担着最显著的公共责任,而这种责任的特点之一是其道德性,即公共政府行为选择中伦理动因有重要的地位,公共政府的道德责任体现为外在性与内在性的统一;然公共政府在伦理治理要求中常遇到一些困境,这些困境的解决需要公共政府在公共政策、公共权力掌握人及公共政府整体道德性定位等层面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经权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是行为主体在面临道德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对普遍的道德原则规范进行处理。其中经与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存在经主权从、经常权变的区别,二者也紧密联系,共同统一于"道"之下。儒家经权思想折射出了丰富的伦理意蕴:提供了道德冲突的解决思路,反映了道德原则规范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道德价值的等次性原则,体现了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讲,司法公正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正义的法律和司法制度.良法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的司法制度是司法公正的有力保证.二是司法主体的利益分配公平.合理解决司法人员经济利益的社会分配问题以及从制度上切实保障司法群体的政治利益,以解除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后顾之忧,可以增强司法人员在司法实务中的抗干扰能力.三是司法人员公正、正直、正义、公平的德性.加强司法人员德性的培养,可以使深刻影响和支配着其司法行为的内在道德自律力量得到强化,从而使他们远离司法腐败,逐步走向司法公正.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